本书是王邦雄教授近年来对生命的学问做深度观照的集结。
全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人间智慧,作者谈世道说圆融,探讨宗教信仰与生死大观,对于生命情缘与天下父母经亦有深刻、生动的剖析;第二故乡则是针对现代人心灵归属的独到见解。
第二部分,老庄智慧现代诠释,是儒、释、道三家的会通。佛与儒的对话不仅出现在达赖喇嘛访台之际,对于近年来台湾社会中佛门修行与儒家伦理本质的冲突,作者亦有重要的立论与真挚的关怀。身为国内老庄研究第一人,将这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中赋予新的生命力,以真我洞析真相做为生命学问的依归。
<序>世道在人心的开拓
王邦雄
这一两年来,思考的重点仍在世道人心的变动更移,一个人文学者,他的学问不应只是书斋的玄思,而当该回应社会的脉动,否则,仅是概念的思辨,而不是生命的学问。
台湾乡土真的生病了,人文环保与自然生态,都出了大伤痛。由于两岸僵局末开,存在处境充满了不稳定感,房地产、股票市场,甚至币值汇率,一直定不住。生于斯长于斯的台湾根土,因而动摇,摇摆在美加与纽澳之间。
而在民主化的过程中,法治观念一直受到选票政争的牵制,公权力、公信力在快速流失中,形成了官方民间的普遍无力感,而人总要活下去,不可思议的是,无力感的台湾人,却一转而为「力」的崇拜者。体力不足求药力,气力升高成暴力,黑道、黑枪、暴力、暴利,黑金就此连线,「黑」的印记总要清洗,不仅洗钱,还要洗人,从名利圈跃身权力场,官商联队就此逐步形成。
不过,暴力、财力、权力的争逐奔竞,毕竟有人算不如天算的变数,所以,人力之上另求神力,宋七力、妙天的神通法力,就此应运而生,福报不从德行来,而期求明牌灵异,「天地君亲师」一体崩解,两代隔阂,两性抗争,师道不传,新新人类是受不了的酷,新女性也是冰封冻结,问题在,破冰解冻之道究竟何在?
重整世道,端在人心,宋七力少了三个力,此三个力都是心力,一在知识力,二在道德力,三在美感力,此有待认知心、德性心与美感心的充分开发,或许,这就是心灵改革的真正意涵吧!知识力让台湾人站起来,道德力让台湾人走出去,美感力则让台湾人看得到,看得到才等得着,走过从前,而脱胎换骨。
知识力是IQ,道德力与美感力是EQ,前者是竞争力,后者是包容力。台湾对外竞争力的世界排名大幅下滑,症结不在竞争力本身,而在缺乏包容力,我们把竞争力在岛内耗损,彼此抹杀,相互抵消。所以,重振世界竞争力之道,也在心灵的觉醒。
此朱熹诗句云:「半亩方塘一鑑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鑑开是心如明镜,天光的善与云影的美都照现吾心,而方正水塘得以清明长照,是源头有活水注入此心。
这十篇文字,就是作者开发文化传统的活水源头,而引入时代脉动的心思结案。说是「生命的学问十讲」,隐涵师门传承的微意,牟宗三先生说中国哲人的学问,是生命的学问,而不是知识的学问,此「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问世道何在,曰:在人心的开拓。
八十六年十月序于中央大学中文系所
天呐,我简直被《世道》这本书给迷住了!它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历史小说的认知。不像那些讲究严丝合缝的考证、逻辑严密的推理,这本书更像是一幅泼墨写意画,寥寥几笔,却勾勒出万千气象。我总觉得,作者似乎并没有刻意去“写”故事,而是将自己置身于那个时代,用一种近乎冥想的方式,将那些沉淀下来的、模糊不清的影像,一点点地捕捉,一点点地还原。书中的人物,不是脸谱化的英雄或反派,而是有着种种缺陷、种种矛盾的普通人,他们生活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被命运推搡着,做出了种种不得已的选择。我仿佛听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呐喊,看到了他们眼中的迷茫与坚韧。这种阅读体验非常奇特,既不至于让我感到疏离,又不会让我觉得过于沉浸而失去理性。我常常在读完一段之后,会停下来,反思自己,反思生活,觉得书中那些人物的困境,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在当下找到影子。它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也没有强加任何的道德评判,只是静静地展现,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思考。这种留白和克制,反而让这本书的力量更加强大,更加深入人心。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世道》给我的感受,那就是“厚重”。它不像市面上很多畅销书那样,追求表面的光鲜和煽情的桥段,而是像陈年的老酒,需要时间去酝酿,去品味。我发现自己常常在读完一章之后,会不自觉地陷入沉思,脑海中反复回荡着书中的某些片段,某些对话,甚至某些意象。它所描绘的那个时代,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那些人物的面孔,他们的眼神,他们的动作,都仿佛触手可及。作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他能够用极其朴实却又充满力量的语言,构建起一个庞大而细腻的世界。我尤其欣赏他在处理人物情感时那种不动声色的方式,没有过度的渲染,却能在最平淡的描述中,流露出最深沉的悲喜。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事风格,反而让我更加动容,更加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波澜。它没有给我带来“哇塞”的惊叹,却有一种“嗯,就是这样”的认同感,仿佛我一直以来对某些事物模糊的认知,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清晰的印证。我猜想,很多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都会和我一样,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其中,去感受那些生活在时代洪流中的个体,他们的无奈,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希望。
评分我从来没想过,一本关于“世道”的书,能够给我带来如此深刻的触动,甚至改变了我看待事物的一些角度。《世道》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极强的“时代感”。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将自己完全沉浸在那段岁月中,用一种近乎魔幻的笔触,将那个时代的空气,那种氛围,那种人们的心态,都活生生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能够听到远处传来的市井喧嚣,闻到空气中弥漫的尘土与烟火气,更能感受到人们在时代变迁中的迷茫、挣扎与不屈。书中的人物,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有着自己的局限性和无奈,但同时,他们身上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我被那些细节深深打动,那些平凡的日常,那些细微的情感,在作者的笔下,都变得异常生动,异常有力。它让我明白,历史的洪流,是由无数个这样鲜活的个体汇聚而成,每一个生命,都曾有过属于自己的故事,有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这本书没有给我提供一个简单的“答案”,它更多的是在提出问题,在引发思考,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审视自己,审视这个世界。我不得不说,这是一本非常有力量的书,它能够让你在阅读之后,对生活有更深的理解,对人生有更广阔的视野。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让人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我一直以为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已经足够深刻,读过不少相关书籍,但《世道》却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震撼。它没有那些枯燥的史料堆砌,也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将那个时代的面貌刻画得淋漓尽致。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目睹了那些历史的转折点,感受到了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渺小与伟大。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他能够捕捉到人物内心最深处的挣扎与情感,无论是喜悦、悲伤、愤怒还是绝望,都显得那么真实,那么动人。我被那些人物的命运深深吸引,他们的选择,他们的牺牲,他们的爱恨情仇,无不牵动着我的心弦。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历史有了更深的敬畏。它让我明白,历史并非只是简单的事件堆砌,更是无数个个体生命交织而成的宏大画卷,而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无论大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重量。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历史、对人性感兴趣的朋友,它一定会给你带来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叫做《世道》,读完之后,我脑子里萦绕着一种莫名的沉重感,像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紧紧攥住,又像是置身于一场席卷而来的洪流之中。它不像我平日里读的一些快节奏、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能够让人一口气读完,然后酣畅淋漓地拍案叫绝。相反,《世道》更像是一杯需要细品、甚至要反复咀嚼的苦茶,每一口都带着不同的滋味,初尝或许有些涩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股醇厚的底蕴便会在舌尖缓缓散开,留下悠长的回味。我被书中那种铺陈开来的宏大叙事所吸引,它没有急于抛出惊天动地的故事,而是用一种近乎纪实的笔触,一点一点地勾勒出那个时代的轮廓,那些人物的挣扎与无奈。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文字间倾注的心血,他并非只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像是在试图重现一段历史,一种生活,一种人们在时代的洪流中,无论如何挣扎、如何抗争,最终却又往往显得渺小而无力的真实。我时常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停下来,望着窗外,发呆,脑海里闪过的是书中那些鲜活的、饱含深情的画面,它们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生命,在我的眼前上演着他们的悲喜。这种感觉很奇特,既让人感到压抑,又有一种莫名的敬畏,仿佛我窥探到了某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触碰到了某种宏大的、难以言说的命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