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派风水学一书以峦头、理气为主。峦头依琢玉斧为蓝本,理气则概分「三元」、「天星」、「三合」三大部分,借此可一窥风水学之全貌。全书条目分明,言简意赅,实为堪舆学之正宗。
我正在写「风水百篇」的开场白,但一思考它的内容,是否能提供读者真正的受益呢?却感到不无疑问了。我总觉得目前一般喜好研究中国堪舆学的青年们,仍在蒙雾中摸索,诚如盲人摸象,莫衷一是;对于这一门学问的运用及其正确性,总无法作肯定的认知,也就是找不到一本可以信任的启蒙课本,作为读者之津梁。因此,老眼昏花的我,突然起了悲天悯人之心,要做一件牺牲奉献的工作;想把堪舆学中峦头和理气两项学理,整理出一本简洁正确可适用的读物,使读者的思路,获得一个明确的启示。其内容或许有陷于个人主观的倾向,但是,这却是我三十来年读书研究所获得点忠实的心得报告;我想还是值得真正想深入研究风水学理的好朋友们作参考的。
因此,我的「风水百篇」就停写了,而去做一个修书匠吧!所谓修书匠者,就是抄书公也。不过是把古人不易懂的条文,把它写成有层次、有序列的篇幅,使读者能一目了然,而纲目分明,使人可以读,可以学,可以做,而不觉太隔阂,可以把这条路走通了。
中国堪舆学的整理,比较可观的,应该是明朝福州徐试可编着的「地理天机会元」了,他将唐宋以来各朝诸大家经典之作,统而收之,再作详註;虽然庞杂,却可使人对堪舆学全部精华,能获得一个全豹之观;但里面却无三元之说,也未包容天玉宝照两经。其次是人子须知,再次是「地理参赞玄机仙婆集」,这本书是奉下诏,集天下堪舆名家,陈述堪舆正确之学理,尔后遵其原理原则寻龙定穴。乃由南宫首魁金达总其成,率其门人张名凤,将世之堪舆书,删其舛错背理之言,集其发明圣贤八卦五行之后经三阅月之跋山涉水,在浙东慈谿,寻得龙真穴之仙踪焉。也就是说这本书的内容,应该是堪舆学上最可信任之专辑了。
所以我的「王派风水学」也不过是遵奉古人可信之遗泽而编着之;如古人无斯理则,或未採用者,亦未见其可验之考证者,余都不敢贸然列入编幅,望聪明读者诸君子,明鉴勿罪是幸。原来是昨夜为学生上宋朝赖布衣所传给浙江绍兴一个铁匠焦仁山的辅星水法,讲到「乙水」用法时,深觉张九仪将水和龙的关系解释详尽,峦头理气一併讨论,此等学问应传之勿替。因此,始认为有整理讲稿公佈于世之必要;也就是要把我所提倡的「新三元风水学」之精粹详细内容,编之成书,以飨世人。
我的讲稿,都是读书笔记,虽然有内容,仍觉其杂乱不充实,必须重新整理,始可成书,这也须费一番精力和时间的。我准备分为峦头和理气两大部;峦头则以张九仪所整理而增释的琢玉斧为蓝本。理气拟分三大部;一为「三元」,遵蒋大鸿的天元五歌及玄空理则做依据,以沈氏玄空学作参考资料,其他三元法一概不採用;二为「天星」,以赖布衣的催官篇,及张九仪的铅弹子之着述为中心;三为「三合」,以如玉澈莹和尚孔闻星所着之地理原真中的四大水口做资料。其次是平原水法,拟编于峦头之末,以山洋指迷,及叶九升所编着之水法为主题。其他杂说太多,自己也不明了者,所採用。我想有以上所编着的峦头理气资料,应该够用了。
我所以强调我的新三元法之可用性,也不过是确信已经过各朝代风水大名家们验证过之精粹学问,不致误人误世耳!但仍深深感觉到,书越读得多,越觉自己的浅薄与不足;所以我写的这本书,祇不过是一本心得报告而已,既不是什么经典之作,也不是什么可藏石堂之祕笈!仅希抛砖引玉,望同好们互相砌磋指教而已。
中国的堪舆学着述,诚汗牛充栋,峦头和理气的写作,何止千百种,目前所看到的,可能是其中主要的一部;以明清两代写风水书的人特别多,也特别杂,互相攻讦,互相排斥,不以验否论是伪,专以是否合卦理易理相诘难,越说越玄;同时又多在理气上争是非,至于峦头,及视之无足轻重,将龙穴砂水,置之度外,本末倒置,岂堪舆学之真旨哉?兹将名家们对峦头应多重视之论点摘录一二于后:
着阴宅集要的清干隆年间的姚廷銮曾云:「古人为人瘗埋骸骨,着书垂范,并不诡僻出常理外:其道峦头为体,理气为用;盖峦头犹人肢体,五官具而成形骸,理气如有耳目,则有聪明之德,故峦头理气缺一不可。若祇凭峦头,不兼理气,是有耳耳不聪,有目目不明,枯藁无用矣。偶然徒讲理气,不求峦头,则欲聪,聪无所寄;欲明,明何所施?纵另出奇功,而凭空结撰,岂有济哉?」
还有蒋大鸿的学生姜垚解元,在他记录的「从师随笔」中第十七条也写道:「余同门丹阳张孝廉(举人)仲馨,号野溪,师授以天星选择,谓之曰:「峦头不佳,理气不合,天星亦无用,峦头本也,理气末也,天星末之又末也。」蒋大鸿又曾说:「如果是龙真穴的之大地,即理气不合,亦发也。」以上是古名家都在强调峦头之重要,可见一斑矣。
所以本书峦头理气一併重视,不是时下着书者专谈理气,而峦头的新着,诚寥若辰星。其实,如你要真正想把风水学好,一定先要从峦头学起,尔后始有定见,始有基础。那么,峦头究竟如何学法呢?老实讲:不是祇将撼龙经上的九星学会了,到现地也认识了贪狼是何样、禄存是怎么的长相;也不是把雪心赋里所描述的前障后屏那许多贵砂弄懂了,就算懂了峦头的;而是要将龙穴砂水一併研究,始可对风水有一个全貌的认知,更要到现地去踏龙寻穴,等你把书本上所学到的龙穴砂水原理原则,融会贯通于心,而能运用自如地在现地表现出来,这才算学有所成。到那时,你不但本龙点穴,你更可以「仙眼点穴」了!所以我能坐在家中,在地图上寻龙点穴于百里千里之外者,也就是这样体用并重苦学得来的。
至于什么叫做「王派风水学」呢?一定有人会起怀疑!其实我也不敢如此自许,而是扭不过门人们的鼓噪,夸称我的新三元堪舆学为「王派风水」耳!既然有此封号,我也落得自大不惭,让人去唿叫吧!更干脆以之定为书名,不亦快哉!因此,也鼓励了我,不得不振奋其暮年余勇,重操这枝钝笔,把我平日为学生们讲解的「新三元堪舆学」详细内容,再加整理,编之成书,公之于世,俾同好们可见其真面目焉。
不过人们又要问:你的「新三元法」,其实施以来的效果又如何呢?我不敢自诩,忆这十五年来,为人作福营墓三四十处,不敢说个个都发财发福,但最低也可告平安,在拙着「我看风水的心得」及「地灵奇谭」中曾提出多篇报告其稍佳之作,有如「福地福人居」之「观音送宝大地」三年来,陈家已发了上亿的了,请读者可以去访问以求证实。另一处也在观音山叫「仙人坦腹大地」,是七十九年五月四日墓成,曾当面告知祭主曰:希望他在三年内升中将;不意他于八十年八月间已调升中将缺矣。有八十一年之贺年卡为证,因此,我也很安慰。
我虽无师自通,但遵循古先贤大师们之峦头及理气学问去做,果然可以获得优良之成果;古人们都很忠实且无欺骗之语,实使人衷心感佩也。我想或许也会有人要我也为他的祖先寻龙捉穴去,找一块牛眠大地;虽然我会为你尽心服务,但要知道,大富大贵之机,是乃上天有可予可夺之权,非人人可得而有之,必先积德种德,我们始会有缘也;也就是我不会为恶人造福的!
同时,又有许多爱护我的读者们,也在那里鼓励我再写书,似有欲罢不能之势。缘自我去年写成了一本「王氏阳宅学」出版后,闻武陵出版云:一千二百册,三个月即销售一空。并尝有读者们来电话称颂:如台北市和平东路的徐先生电话曰:「你这本阳宅书,写得真好!」如高雄的曾先生电话曰:「你这本松山的刘先生电话曰:「你的书,越写越好了!」更有新加坡的黄先生越洋电话曰:「你的书我已搜购了三本了,你的书写法和人家不一样,说法也不一样,令人读了有兴趣而易懂,我要跟你学阳宅,希望你再多写书!多写书!」
还有一位台中的靳小姐来信道:「王公大师:「地灵奇谭」一书,鄙人拜读再四,深感大师这本书,是我读的风水书中最好的一本,故我捧为至宝,因能使人看得懂,又好用,妙极了!」还有其他读者的电话,恕不一一列举了。如以上这许多称赞祇有再振作精神,把老命也不要了,继续写吧!兹敬祝诸位亲爱的读者,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收到这本《王派风水学-峦头精义》之后,我把它放在床头,每天睡前都会翻几页。最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有亲和力,一点也不像那些晦涩难懂的古籍。它从最基本的峦头概念讲起,比如“山之形态”、“水之流向”,然后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砂手”、“案山”、“朝山”等。作者在描述这些概念的时候,会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让我这个风水门外汉也能轻松理解。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龙脉”的讲解,作者不仅解释了如何辨别龙脉的形态,还强调了龙脉与穴位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穴位的周围环境来判断其是否藏风聚气。书中的图例也是点睛之笔,清晰明了,让我可以对照着现实环境进行比对和学习。这本书让我觉得,风水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学问,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智慧。它教会我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并且从中发现那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美好和力量。
评分第一次接触王派风水,纯粹是朋友推荐,当时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结果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之前读过一些风水书,大多停留在“床头朝向”或者“炉灶位置”这类比较表层的东西,而《王派风水学-峦头精义》则更侧重于宏观的峦头分析。它详细地剖析了山脉的起伏、河流的蜿蜒、以及这些自然形态如何影响地气的运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龙脉、穴位、砂手、明堂等核心概念时,并非生搬硬套,而是通过大量的图文案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这些峦头元素的实际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感觉作者不仅懂理论,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入的地理考察,让你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并从中发现隐藏的能量密码。它教会我不仅仅是“看”,更是“读”懂自然,理解自然界无声的语言。
评分我一直对风水抱着一种理性的探索态度,不迷信,但也不排斥。这本《王派风水学-峦头精义》恰好满足了我这种求知欲。它没有那些故弄玄虚的说法,而是用一种非常扎实的学术风格,系统地阐述了王派风水的峦头学。我个人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时,对每一个概念的溯源和逻辑推演。比如,在讲到峦头与八卦、五行之间的联系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而是层层深入,解释了为何某种山形水势会对应某种五行,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卦象来体现其吉凶。这本书的文字功底也很扎实,虽然是风水学,但读起来并不枯燥。而且,书中提供的很多案例,都带有详细的图示,这对于理解复杂的峦头形态非常有帮助。我常常会把书中的图和自己周围的山水进行对比,慢慢地,我开始能够识别出一些“砂”、“水”、“明堂”的特征,并且能大致判断出它们的吉凶。这本书真的让我对峦头有了全新的认识,它提供了一个更加系统和科学的分析框架。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封面设计吸引了。我一直对风水这块儿颇感兴趣,但很多书要么过于玄乎,要么过于浅显,总觉得抓不住重点。这本《王派风水学-峦头精义》给我的感觉就不一样,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一堆名词术语,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峦头概念时,那种结合实际地形地貌的讲解方式,感觉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观察山川河流,如何从自然的形态中读懂气场的走向。书中对于“形峦”的阐述,让我对峦头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有了清晰的认识。我试着将书中的一些理论应用到我身边的环境中,虽然还只是初步的尝试,但已经能感受到一些细微的变化。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水口的看法,我结合自己家附近的小河,发现确实有其道理。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将古老的风水理论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环境紧密联系起来,让“形峦”不再是难以捉摸的抽象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实在学问。
评分我一直对风水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峦头学方面,总觉得这是风水学中最直观、最能体现环境能量的部分。《王派风水学-峦头精义》这本书,无疑是这方面的一本佳作。它系统地介绍了峦头学的核心理论,从基础的山川形态,到复杂的穴位辨认,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作者在讲解时,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并且配以精美的插图,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砂”和“水”的细致分析,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形态,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形态的砂和水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地气的凝聚和流散。读这本书,让我对峦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能够更准确地辨别和分析环境中的风水能量。它教会我如何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解读出隐藏的吉凶祸福,并且为我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