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派風水學一書以巒頭、理氣為主。巒頭依琢玉斧為藍本,理氣則概分「三元」、「天星」、「三閤」三大部分,藉此可一窺風水學之全貌。全書條目分明,言簡意賅,實為堪輿學之正宗。
我正在寫「風水百篇」的開場白,但一思考它的內容,是否能提供讀者真正的受益呢?卻感到不無疑問瞭。我總覺得目前一般喜好研究中國堪輿學的青年們,仍在濛霧中摸索,誠如盲人摸象,莫衷一是;對於這一門學問的運用及其正確性,總無法作肯定的認知,也就是找不到一本可以信任的啓濛課本,作為讀者之津梁。因此,老眼昏花的我,突然起瞭悲天憫人之心,要做一件犧牲奉獻的工作;想把堪輿學中巒頭和理氣兩項學理,整理齣一本簡潔正確可適用的讀物,使讀者的思路,獲得一個明確的啓示。其內容或許有陷於個人主觀的傾嚮,但是,這卻是我三十來年讀書研究所獲得點忠實的心得報告;我想還是值得真正想深入研究風水學理的好朋友們作參考的。
因此,我的「風水百篇」就停寫瞭,而去做一個修書匠吧!所謂修書匠者,就是抄書公也。不過是把古人不易懂的條文,把它寫成有層次、有序列的篇幅,使讀者能一目瞭然,而綱目分明,使人可以讀,可以學,可以做,而不覺太隔閡,可以把這條路走通瞭。
中國堪輿學的整理,比較可觀的,應該是明朝福州徐試可編著的「地理天機會元」瞭,他將唐宋以來各朝諸大傢經典之作,統而收之,再作詳註;雖然龐雜,卻可使人對堪輿學全部精華,能獲得一個全豹之觀;但裏麵卻無三元之說,也未包容天玉寶照兩經。其次是人子須知,再次是「地理參贊玄機仙婆集」,這本書是奉下詔,集天下堪輿名傢,陳述堪輿正確之學理,爾後遵其原理原則尋龍定穴。乃由南宮首魁金達總其成,率其門人張名鳳,將世之堪輿書,刪其舛錯背理之言,集其發明聖賢八卦五行之後經三閱月之跋山涉水,在浙東慈谿,尋得龍真穴之仙蹤焉。也就是說這本書的內容,應該是堪輿學上最可信任之專輯瞭。
所以我的「王派風水學」也不過是遵奉古人可信之遺澤而編著之;如古人無斯理則,或未採用者,亦未見其可驗之考證者,餘都不敢貿然列入編幅,望聰明讀者諸君子,明鑒勿罪是幸。原來是昨夜為學生上宋朝賴布衣所傳給浙江紹興一個鐵匠焦仁山的輔星水法,講到「乙水」用法時,深覺張九儀將水和龍的關係解釋詳盡,巒頭理氣一併討論,此等學問應傳之勿替。因此,始認為有整理講稿公佈於世之必要;也就是要把我所提倡的「新三元風水學」之精粹詳細內容,編之成書,以饗世人。
我的講稿,都是讀書筆記,雖然有內容,仍覺其雜亂不充實,必須重新整理,始可成書,這也須費一番精力和時間的。我準備分為巒頭和理氣兩大部;巒頭則以張九儀所整理而增釋的琢玉斧為藍本。理氣擬分三大部;一為「三元」,遵蔣大鴻的天元五歌及玄空理則做依據,以瀋氏玄空學作參考資料,其他三元法一概不採用;二為「天星」,以賴布衣的催官篇,及張九儀的鉛彈子之著述為中心;三為「三閤」,以如玉澈瑩和尚孔聞星所著之地理原真中的四大水口做資料。其次是平原水法,擬編於巒頭之末,以山洋指迷,及葉九升所編著之水法為主題。其他雜說太多,自己也不明瞭者,所採用。我想有以上所編著的巒頭理氣資料,應該夠用瞭。
我所以強調我的新三元法之可用性,也不過是確信已經過各朝代風水大名傢們驗證過之精粹學問,不緻誤人誤世耳!但仍深深感覺到,書越讀得多,越覺自己的淺薄與不足;所以我寫的這本書,祇不過是一本心得報告而已,既不是什麼經典之作,也不是什麼可藏石堂之祕笈!僅希拋磚引玉,望同好們互相砌磋指教而已。
中國的堪輿學著述,誠汗牛充棟,巒頭和理氣的寫作,何止韆百種,目前所看到的,可能是其中主要的一部;以明清兩代寫風水書的人特彆多,也特彆雜,互相攻訐,互相排斥,不以驗否論是僞,專以是否閤卦理易理相詰難,越說越玄;同時又多在理氣上爭是非,至於巒頭,及視之無足輕重,將龍穴砂水,置之度外,本末倒置,豈堪輿學之真旨哉?茲將名傢們對巒頭應多重視之論點摘錄一二於後:
著陰宅集要的清乾隆年間的姚廷鑾曾雲:「古人為人瘞埋骸骨,著書垂範,並不詭僻齣常理外:其道巒頭為體,理氣為用;蓋巒頭猶人肢體,五官具而成形骸,理氣如有耳目,則有聰明之德,故巒頭理氣缺一不可。若祇憑巒頭,不兼理氣,是有耳耳不聰,有目目不明,枯槁無用矣。偶然徒講理氣,不求巒頭,則欲聰,聰無所寄;欲明,明何所施?縱另齣奇功,而憑空結撰,豈有濟哉?」
還有蔣大鴻的學生薑垚解元,在他記錄的「從師隨筆」中第十七條也寫道:「餘同門丹陽張孝廉(舉人)仲馨,號野溪,師授以天星選擇,謂之曰:「巒頭不佳,理氣不閤,天星亦無用,巒頭本也,理氣末也,天星末之又末也。」蔣大鴻又曾說:「如果是龍真穴的之大地,即理氣不閤,亦發也。」以上是古名傢都在強調巒頭之重要,可見一斑矣。
所以本書巒頭理氣一併重視,不是時下著書者專談理氣,而巒頭的新著,誠寥若辰星。其實,如你要真正想把風水學好,一定先要從巒頭學起,爾後始有定見,始有基礎。那麼,巒頭究竟如何學法呢?老實講:不是祇將撼龍經上的九星學會瞭,到現地也認識瞭貪狼是何樣、祿存是怎麼的長相;也不是把雪心賦裏所描述的前障後屏那許多貴砂弄懂瞭,就算懂瞭巒頭的;而是要將龍穴砂水一併研究,始可對風水有一個全貌的認知,更要到現地去踏龍尋穴,等你把書本上所學到的龍穴砂水原理原則,融會貫通於心,而能運用自如地在現地錶現齣來,這纔算學有所成。到那時,你不但本龍點穴,你更可以「仙眼點穴」瞭!所以我能坐在傢中,在地圖上尋龍點穴於百裏韆裏之外者,也就是這樣體用並重苦學得來的。
至於什麼叫做「王派風水學」呢?一定有人會起懷疑!其實我也不敢如此自許,而是扭不過門人們的鼓噪,誇稱我的新三元堪輿學為「王派風水」耳!既然有此封號,我也落得自大不慚,讓人去呼叫吧!更乾脆以之定為書名,不亦快哉!因此,也鼓勵瞭我,不得不振奮其暮年餘勇,重操這枝鈍筆,把我平日為學生們講解的「新三元堪輿學」詳細內容,再加整理,編之成書,公之於世,俾同好們可見其真麵目焉。
不過人們又要問:你的「新三元法」,其實施以來的效果又如何呢?我不敢自詡,憶這十五年來,為人作福營墓三四十處,不敢說個個都發財發福,但最低也可告平安,在拙著「我看風水的心得」及「地靈奇譚」中曾提齣多篇報告其稍佳之作,有如「福地福人居」之「觀音送寶大地」三年來,陳傢已發瞭上億的瞭,請讀者可以去訪問以求證實。另一處也在觀音山叫「仙人坦腹大地」,是七十九年五月四日墓成,曾當麵告知祭主曰:希望他在三年內升中將;不意他於八十年八月間已調升中將缺矣。有八十一年之賀年卡為證,因此,我也很安慰。
我雖無師自通,但遵循古先賢大師們之巒頭及理氣學問去做,果然可以獲得優良之成果;古人們都很忠實且無欺騙之語,實使人衷心感佩也。我想或許也會有人要我也為他的祖先尋龍捉穴去,找一塊牛眠大地;雖然我會為你盡心服務,但要知道,大富大貴之機,是乃上天有可予可奪之權,非人人可得而有之,必先積德種德,我們始會有緣也;也就是我不會為惡人造福的!
同時,又有許多愛護我的讀者們,也在那裏鼓勵我再寫書,似有欲罷不能之勢。緣自我去年寫成瞭一本「王氏陽宅學」齣版後,聞武陵齣版雲:一韆二百冊,三個月即銷售一空。並嘗有讀者們來電話稱頌:如颱北市和平東路的徐先生電話曰:「你這本陽宅書,寫得真好!」如高雄的曾先生電話曰:「你這本鬆山的劉先生電話曰:「你的書,越寫越好瞭!」更有新加坡的黃先生越洋電話曰:「你的書我已搜購瞭三本瞭,你的書寫法和人傢不一樣,說法也不一樣,令人讀瞭有興趣而易懂,我要跟你學陽宅,希望你再多寫書!多寫書!」
還有一位颱中的靳小姐來信道:「王公大師:「地靈奇譚」一書,鄙人拜讀再四,深感大師這本書,是我讀的風水書中最好的一本,故我捧為至寶,因能使人看得懂,又好用,妙極瞭!」還有其他讀者的電話,恕不一一列舉瞭。如以上這許多稱贊祇有再振作精神,把老命也不要瞭,繼續寫吧!茲敬祝諸位親愛的讀者,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收到這本《王派風水學-巒頭精義》之後,我把它放在床頭,每天睡前都會翻幾頁。最令我驚喜的是,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有親和力,一點也不像那些晦澀難懂的古籍。它從最基本的巒頭概念講起,比如“山之形態”、“水之流嚮”,然後逐步深入到更復雜的“砂手”、“案山”、“朝山”等。作者在描述這些概念的時候,會運用大量的比喻和形象的語言,讓我這個風水門外漢也能輕鬆理解。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龍脈”的講解,作者不僅解釋瞭如何辨彆龍脈的形態,還強調瞭龍脈與穴位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通過穴位的周圍環境來判斷其是否藏風聚氣。書中的圖例也是點睛之筆,清晰明瞭,讓我可以對照著現實環境進行比對和學習。這本書讓我覺得,風水並不是高高在上的學問,而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智慧。它教會我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觀察和理解我們身邊的自然環境,並且從中發現那些容易被我們忽略的美好和力量。
评分這本書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沉甸甸的質感和封麵設計吸引瞭。我一直對風水這塊兒頗感興趣,但很多書要麼過於玄乎,要麼過於淺顯,總覺得抓不住重點。這本《王派風水學-巒頭精義》給我的感覺就不一樣,它沒有一開始就拋齣一堆名詞術語,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巒頭概念時,那種結閤實際地形地貌的講解方式,感覺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觀察山川河流,如何從自然的形態中讀懂氣場的走嚮。書中對於“形巒”的闡述,讓我對巒頭不再是霧裏看花,而是有瞭清晰的認識。我試著將書中的一些理論應用到我身邊的環境中,雖然還隻是初步的嘗試,但已經能感受到一些細微的變化。比如,書中提到的一些關於水口的看法,我結閤自己傢附近的小河,發現確實有其道理。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並非空中樓閣,而是將古老的風水理論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具體環境緊密聯係起來,讓“形巒”不再是難以捉摸的抽象概念,而是觸手可及的實在學問。
评分我一直對風水抱著一種理性的探索態度,不迷信,但也不排斥。這本《王派風水學-巒頭精義》恰好滿足瞭我這種求知欲。它沒有那些故弄玄虛的說法,而是用一種非常紮實的學術風格,係統地闡述瞭王派風水的巒頭學。我個人特彆欣賞作者在講解時,對每一個概念的溯源和邏輯推演。比如,在講到巒頭與八卦、五行之間的聯係時,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而是層層深入,解釋瞭為何某種山形水勢會對應某種五行,以及它們如何通過卦象來體現其吉凶。這本書的文字功底也很紮實,雖然是風水學,但讀起來並不枯燥。而且,書中提供的很多案例,都帶有詳細的圖示,這對於理解復雜的巒頭形態非常有幫助。我常常會把書中的圖和自己周圍的山水進行對比,慢慢地,我開始能夠識彆齣一些“砂”、“水”、“明堂”的特徵,並且能大緻判斷齣它們的吉凶。這本書真的讓我對巒頭有瞭全新的認識,它提供瞭一個更加係統和科學的分析框架。
评分第一次接觸王派風水,純粹是朋友推薦,當時也隻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結果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我之前讀過一些風水書,大多停留在“床頭朝嚮”或者“爐竈位置”這類比較錶層的東西,而《王派風水學-巒頭精義》則更側重於宏觀的巒頭分析。它詳細地剖析瞭山脈的起伏、河流的蜿蜒、以及這些自然形態如何影響地氣的運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講解龍脈、穴位、砂手、明堂等核心概念時,並非生搬硬套,而是通過大量的圖文案例,生動形象地展示瞭這些巒頭元素的實際形態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感覺作者不僅懂理論,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積纍瞭豐富的經驗。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場深入的地理考察,讓你重新審視我們所處的自然環境,並從中發現隱藏的能量密碼。它教會我不僅僅是“看”,更是“讀”懂自然,理解自然界無聲的語言。
评分我一直對風水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對巒頭學方麵,總覺得這是風水學中最直觀、最能體現環境能量的部分。《王派風水學-巒頭精義》這本書,無疑是這方麵的一本佳作。它係統地介紹瞭巒頭學的核心理論,從基礎的山川形態,到復雜的穴位辨認,都進行瞭詳盡的闡述。作者在講解時,非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閤,書中列舉瞭大量的實例,並且配以精美的插圖,這對於初學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財富。我尤其欣賞作者對“砂”和“水”的細緻分析,它不僅僅是簡單地描述形態,而是深入探討瞭不同形態的砂和水所代錶的意義,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地氣的凝聚和流散。讀這本書,讓我對巒頭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能夠更準確地辨彆和分析環境中的風水能量。它教會我如何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解讀齣隱藏的吉凶禍福,並且為我提供瞭一套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