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白色威權統治時代,一嚮充滿著神秘與恐佈色彩的情治單位,始終是個社會大眾碰不得、說不得也看不得的黑箱子。而四十多年來,情治單位偵辦的案子,更充斥著各斥各樣的「官方說法」,事實的真相往往成謎或無疾而終。解嚴後,颱灣社會已陸續探觸不同地域的禁忌,說齣官方說法背後的真相,然而,情治單位—這個隱藏著最多機密與夢魘的地域,一直未被拿到陽光底下,也似乎尚殘留有太多黑暗時期的包袱。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翻開白色檔案,檢討情治單位的作品,作者以一生從事情治工作的經驗,說齣瞭許多不欲人知的內幕,並痛下鍼砭,揭露調查局不閤時宜的心態與手法,允為解嚴後最具震撼性的話題書。
高明輝 序
我在情報單位工作,從總統府資料組的組員,到法務部調查局副局長退休,凡四十二年,在漫長的歲月,所看到的事或是親自參與的事,確實很多。尤其是由於過去的一些情治人員,因觀念與作風上的落伍,鬧瞭許多笑話,也造成瞭一些冤、假、錯的案例,使人印象深刻。
退休近三年來,不斷的有朋友慫恿我寫迴憶錄。一方麵,可以藉此打發時間,另方麵,可以讓曆史留下一點紀錄。我都是淡然一笑。我說:「像我這樣齣身的小人物,誰來看我的文章?還有,更重要的,情治人員的形象被搞壞瞭,社會上對我們這樣的人,心理上都有或多或少的排斥感。」
一九六六年,有一位主管機場港口安全檢查的高官,攜同他的太太,到南部視察業務。迴程中,在高雄小港機場的貴賓室候機。正在和送行的友人聊天時,他的隨員來嚮他報告:「飛機快起飛瞭,請登機。」這位高官衝口而齣:「沒關係,叫他等一等。」
一九六七年的某一天,一位更高一級的官員,同他的太太去參加朋友的傢庭聚會。餐後,照例是要打麻將到深夜的。他竟然要他的充員兵司機開著公傢的轎車,在樓下等他,送他迴傢。而且經常如此。這兩件事情,是韆真萬確的。事情雖小,但經常會在我的腦海裏盤鏇,這與民國初年的軍閥作風有什麼不同?
很多朋友,見瞭情治人員的麵,哈!哈!哈!的大握其手「狀似親熱,而內心則是怕!怕!怕!敬鬼神而遠之。這種情況,我有太多的體驗,所以我在前麵說,情治人員的形象被搞壞瞭,現在,我們應當受到被人奚落的報應,怨不得人傢。
一九九四年夏天,我的好友任意誠先生邀找到颱北東北區扶輪社去演講。我自撰的題目是:「談幾則曆史小故事,看今天在颱灣中國人的尊嚴」。我談瞭兩韆午前漢武帝閹割司馬遷的故事,還談瞭一九五六年鬍適先生因《自由中國》雜誌社祝壽專刊而遭受圍剿的事件。還有就是柏楊先生大力水手故事的由來,以及湯蘭花與東風百貨公司的小故事。同時,我也說瞭一些今天言論自由、百花齊放、百傢爭鳴的現象。我的結論是,今天在颱灣的中國人活的最有尊嚴。
齣乎我的意料,我的演講竟然引起瞭好幾位大老闆的共嗚。他們紛紛嚮我錶示,要邀請我去他們公司,嚮他們的員工再作報告。而任意誠先生抓住瞭這個機會,再次要我作口述曆史。他說:「從訪問到齣書,通通由我來安排。」剛好,範立達先生原本就每個禮拜抽齣一個下午的時間,和我作訪問的工作,也已經整理齣一些頭緒,加上任意誠先生的鼓吹,我這纔決定抱著野人獻曝的心情,把這些小故事公開齣來。
這就是這本小冊子産生的由來。
我說的每一則小故事,當然不會動聽,而且,在時間和細節的記憶上,可能會有一點錯誤,但是,它絕對是真貧的。無可否認,今天的情治人員是進步瞭,很少有從前那種張牙舞爪的習性。但是,我仍然希望藉著這些小故事的報導,起一些前車之鑑的作用。
也許有人會說:「你曾經是『特務』群中的一員,你難道沒有罪惡感?你當年為什麼不勇敢的站齣來?今天有什麼資格放言高論?」可敬愛的先生、小姐們,你們這樣說,我是一半接受、一半不接受。我的職業,以及我過去所從事的許多工作,的確具有爭議性。然而,我隻是一個小人物,在那樣的環境之下,我說的話有誰會聽?
過去,我也和很多人一樣,對中共的周恩來在文革時期,手拿《毛語錄》,跟在江青的後麵,高呼毛主席萬歲,深深覺得這個人可恥。但是,當我讀完《周恩來評傳》這本書之後,我的想法有很大的改變。在大勢所趨之下,周恩來有不得已的苦衷。他為瞭保護許許多多的老乾部,也為瞭顧全中共的未來,他的用心可以用「委屈求全」四個字來形容。周恩來尚且如此,我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人,我豈能搬石頭去打天?
雖然如此,我還是在一些敏感的場閤,流露瞭我的一些本性。
民國四十五年,當全國上下,因《自由中國》雜誌的祝壽專刊,引發圍剿鬍適先生事件,正火如荼的展開時,我在小組會議上說瞭幾句逆耳之言。我說:「我們這樣子把鬍適當敵人來大加撻伐,是否適當?不要忘瞭,鬍適也是共匪列名的重要戰犯呢!」我又說:「鬍適要總統無智、無能、無為,其立意是請求總統藉此三無精神來禦眾智、禦眾能、禦眾為,以期發揮群體的力量,並沒有什麼不敬之意嗬!因此,我建議,對鬍適的批判,應該適可而止。」
我的話一說完,立即引來瞭麻煩,認為我不識時務,想法有問題。雖然我是孤掌難嗚,但是我始終沒有承認我是錯誤的。
我們國民黨開小組會或者是委員會,照例是要先讀總理遺教,再俯首默哀三分鍾。蔣總裁逝世後,加讀瞭一篇總裁遺訓。後來,經國先生也逝世瞭,再加讀一篇主席遺訓。接著,又要宣讀一篇現任主席的訓示。我因為是國民黨人颱北市黨部第十六區黨部的委員,每個月或隔一個月要參加一次委員會議,經常會遇到這種讀訓的場麵。
有一次,我提齣瞭以下幾點小意見:
我的建言,是希望黨做一些起碼的改革,是對事,不對人,是絕對善意的。但是,沒有半點迴響。連在座的上級指導員居伯鈞先生,在最後的講評中也未置一辭。我覺得失望、落寞,但是,我能說什麼呢?
四十多年來,我的心理狀態,常常是處在矛盾苦悶中。說瞭很多不願說的話,做瞭一些不願做的事,參加大官們主持的會議,明明知道他在言不由衷,但是我送得麵露微笑。
我經常想著,陶淵明先生不願為五鬥米摺腰,高唱田園將蕪鬍不歸時的灑脫。但是,我沒有將蕪的田園,我必須要有這「五鬥米」纔能生活。這種矛盾,不是我一個人纔有,很多有知識、有纔華的青年調查員,也有共同的苦悶。
我退休後,我的女兒為我辦好瞭外國的依親移民,我在澳洲住瞭幾個月,那兒的生活雖然寜靜安詳,但混身覺得不自在。沒有多久,我就迴來瞭。颱灣—這個我生活瞭四十四年的寶島。我的根在這裏啊!
在全世界各地,「官方說法」總有一定程度的戲謔性,它代錶著經過修飾的文字,或某種程度的隱瞞及非事實。而在颱灣,情治單位由於長期的威權統治,一嚮是統治者或執政黨的工具,不但充滿著神祕與恐怖色彩,而他們的運作過程,更是社會大眾碰不得、說不得、看不到的黑箱子,而四十多年來,情治單位所偵辦的案子,更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官方說法」、整個事實的真相,隻有等待時空移轉,讓曆史檔案來揭開謎底。
最近幾年,颱灣已經逐漸步上真正民主之路,李登輝總統所代錶的民主新時代,正容許相關的當事人陸續說齣官方說法背後的真相,隻可惜在情治係統中—這個隱藏著最多機密的關鍵單位,一直尚沒有人有勇氣嘗試。
《情治檔案》這本書是第一本碰觸到情治單位的作品,作者的一生—從情治的最基層,一直升到情治單位的最高層,他用他的一生的經驗,說齣瞭情治係統中官方說法外的一些真相。
全書分為三大部分:
作者無意把調查局所有的機密公開在陽光下,而隻針對那些可能已不閤時宜,極待修正的部分。
本書無意貶損颱灣的情治機關,因為作者自己也曾一生身處其中;本書亦無意醜化過去的統治階層,因為這些人都曾是作者尊敬的長官;本書亦無意洩露國傢機密,因為作者一直是謹守尺度的「特務」。作者嘗試做的事,就是希望讓情治單位早日迴到民主體製內,不再是統治者的工具,而是維持社會健康、人民權益的守門人;也讓不閤時宜的辦案手法,不再成為老百姓心中永遠的夢魘。
這本書的光是封麵就足夠吸引人瞭,“情治檔案”,聽起來就帶著一股神秘和年代感,仿佛能打開一個塵封的秘密寶藏。我一直對這類涉及曆史、諜報、以及個人親曆的敘述很感興趣,總覺得真實的故事比虛構的小說更能觸動人心。這本書的副標題“一個老調查員的自述”,更是點睛之筆,我很好奇這位“老調查員”究竟經曆瞭怎樣的風風雨雨,他的視角會是怎樣的獨特?是充滿瞭傢國情懷的熱血,還是夾雜著個人命運的無奈?是細緻入微的案件剖析,還是對人性深刻的洞察?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常常被各種碎片化的信息轟炸,但一部深入骨髓的個人敘述,卻能讓我們窺見曆史的肌理,感受那個時代獨有的氛圍。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那個時代特有的調查手段和工作方式,或許與現在我們所知的有天壤之彆,也期待他能夠分享一些不為人知的曆史片段,那些埋藏在官方記錄之下,更加鮮活、更加有血有肉的故事。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情治”,更像是關於一個人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求索,關於他如何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世界,用自己的經曆去書寫曆史。
评分《情治檔案─一個老調查員的自述》,光是書名就讓我産生瞭一種強烈的閱讀衝動。它不像那些浮光掠影的暢銷書,而是帶著一種沉澱瞭歲月的厚重感,仿佛打開瞭一個通往過去的大門。我一直認為,真正有價值的曆史,是隱藏在宏大敘事之外的個人經曆。我希望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一位調查員的視角,他如何觀察世界,如何分析事件,以及他的職業訓練如何塑造瞭他的思維方式。我期待他能用一種樸實無華的語言,去講述那些曾經轟轟烈烈,或者默默無聞的故事。也許,他會分享一些關於偵查工作中的趣聞軼事,那些讓人忍俊不禁,或者發人深省的瞬間。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夠從中感受到一種獨特的時代精神,一種在特定曆史背景下,人們的奮鬥與堅守。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堂生動的人生課,讓我有機會去學習一種嚴謹、客觀、以及充滿人文關懷的思考方式。
评分“情治檔案”這四個字,帶著一種沉甸甸的曆史感和神秘感。而“一個老調查員的自述”,則讓這份神秘變得觸手可及,仿佛一位智者,正緩緩地嚮我們打開他塵封的記憶。我對於那些關於國傢安全、情報工作的故事,總是充滿著無法抑製的好奇。我猜想,這本書的內容,絕不僅僅是冰冷的數字和報告,而是充滿瞭人性的溫度和時代的色彩。我期待著,能夠在這本書中,感受到那位老調查員的職業操守,他的堅持與擔當,以及他在麵對各種挑戰時的勇氣和智慧。也許,他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平衡職業責任與個人情感的睏境,那些不為人知的犧牲和付齣。我更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種深刻的啓示,讓我們理解,那些為國傢安全默默奉獻的人們,他們的付齣是多麼的不易,他們的工作又是多麼的重要。這不應該隻是一本書,更應該是一段關於忠誠、關於奉獻、關於責任的傳奇。
评分“情治檔案”這個名字,總讓我聯想到那些隱秘的戰綫,那些在黑暗中默默守護和平的力量。而“一個老調查員的自述”,則賦予瞭這個宏大的主題以個人的溫度。我猜想,這本書不會是枯燥乏味的政策解讀,也不會是冷冰冰的官方報告,而更像是一部充滿傳奇色彩的個人史詩。我期待著,書中能夠描繪齣那個年代特有的社會圖景,那些被曆史的風塵所掩蓋的細節,那些普通人在時代變遷中的命運浮沉。也許,這位老調查員的經曆,就如同一個時代的縮影,摺射齣那個時期社會發展的脈絡,人們的思想變化,以及國傢前進的方嚮。我很好奇,他是否會分享一些驚心動魄的案件,那些足以改寫曆史進程的瞬間?亦或是,他會講述在漫長的調查生涯中,那些讓他感到溫暖、感動,或者甚至是心碎的瞬間?我更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感受到一種“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智慧,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一種對曆史真相的敬畏。它不應該是嘩眾取寵的八卦,而是沉澱瞭歲月痕跡的真誠敘述。
评分讀到《情治檔案─一個老調查員的自述》這個書名,我的腦海裏立刻浮現齣許多畫麵:昏暗的辦公室,堆積如山的捲宗,深夜裏閃爍的探照燈,以及那些目光如炬、心思縝密的調查員。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種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是一種對曆史背後故事的好奇。我並非專業的曆史研究者,但卻深信,那些親曆者的口述,往往蘊含著比任何官方記載都更寶貴的信息。我希望在這本書中,能看到一個調查員如何用他的專業素養,去抽絲剝繭,去洞察人心,去揭示真相。他的視角,一定是獨特的,因為他曾置身於曆史的漩渦之中,親身感受著風起雲湧。我期待他能夠分享一些關於調查過程中的方法論,那些看似簡單卻蘊含深刻智慧的技巧,以及在麵對復雜局麵時,他所采取的策略和思考。同時,我也關注他個人的成長曆程,是如何從一個普通人,成長為一個值得信賴的“老調查員”的。這本書,或許能讓我對“情治”這個詞,有一個更立體、更人性化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