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02
李商隐(一)李商隐的生平和着作
李商隐(公元813一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出生于小官僚家庭。九岁父亡后,「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发愤苦学,十七岁时以文才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赏识.聘于幕下,令与其子令狐绹同学骈文。后又得令狐绹推荐﹐于开成二年(公元837年)登进士第。令狐楚死后。李商隐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并被招为婿。当时朝廷内部牛李党争激烈,令狐楚父子属牛党,王茂元接近李党,李商隐因此被指责为「背恩」、「无行」.在朋党相争的崃谷中长期受到压抑。除一度入京任祕书省校书郎、正字等低微官职外.先后在桂林、徐州、梓州等地作幕僚。大中二年罢盐铁推官,不久病卒。
他着有《玉溪生诗》三卷,《樊南四六甲乙集》共四十卷.赋一卷,文一卷(据(新唐书.艺文志》)。传至明代,诗三卷基本保存,文集则散伕。今存有明汲古阁刻木,《唐诗百名家全集》本《李义山诗集》三卷和《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蒋氏刻木《李义山诗集》六卷。为李商隐诗作注释的主要在清以后,重要的有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朱鹤龄《李义山诗集笺注》三卷。朱鹤龄辑录,徐树谷、徐烔加注的《李义山文集笺注》十卷,后者是传世的第一个李商隐文集的辑本。后有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清雍正干隆年间,注家颇多.以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三卷(收入《四部备要》),《樊南文集详注》八卷,内容详密.最为流行。道光咸丰年间,钱振伦辑冯氏未收酬文,编(樊南文集补编》十二卷并笺注,今人刘学锴、余恕诚复总结前人注释李诗的成就,撰《李商隐诗歌集辑》(中华书局出版),并附有详细校记。
(二)李商隐诗歌的内容
l、李商隐的政治诗
李商隐年经时就关心国事,富有政冶热情,而对晚唐国势,怀着「欲回天地人扁舟」(《安定城楼》)的胞负。现存约六百多首诗中,政冶诗占了八分之一,包括直接反映现实政冶的时事诗和包含着政冶批判内容的咏史诗。在晚出诗人中,很少有人像李商隐这对社会政冶问题深切关注而又敢于进行直接的揭露此判。(行次西郊一百韵)是继杜甫《奉先咏怀》、《北征》之后又一首具有「诗史」性质的长篇政冶诗事诗。作者不但真实描写了「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的社会经济破败景象,而且对唐王朝从之冶到甘露之变的历史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并着重依据治乱「系人不系天」的观点对当时存在的严重社会危机予以广泛揭露。从边患日深(「筋体半痿痹.肘腋生躁膻」)到藩镇兵乱(「中间遂作梗.狼陷用戈鋋」);从政苛民贫「国蹙赋更重,人稀役弥繁」,「盗贼亭午起,问谁多穷民」,到朝廷昏暗(「九重黯已隔,悌泗空沾唇」,「使典作尚书,厮养为将军」),大气包举,直陈无讳。他生活的时代发生的许多重大政冶事件都在他的诗中有所反映,并敢于表现出鲜明的爱憎态度。
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发生了宦官大规模诛杀朝臣的「甘露之变,在严峻险恶的政冶气候中,年仅二十四岁、尚未及第的年轻诗人就写了《隋师东》、《有感二首》、《重有感》等尖锐批判宦官乱政的作品。约会昌元年(公元841年),留在制科对策中勐烈抨击宦官的刘蕡遭眨含冤而死,李商隐怀着满腔悲愤,先后
写了《赠刘司户蕡)、《哭刘蕡)、《哭刘司户二首》、《哭刘司户蕡》等.一系列作品,为刘蕡鸣冤,把怒火烧向,当朝帝王:上帝深宫闭九阁.巫咸不下问衔冤。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两翻,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哭刘蕡》)
咏史诗是李商隐政冶诗的一种特殊形式。他的咏史诗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古鉴今,一组是借古讽今。前一类诗歌,如《吴宫》、《齐宫调》、(北齐》、《南朝》、(隋宫》、《华清宫》、《马嵬》等作者主要选取历史上一些因贪奢荒淫而亡国祸身的帝王作为讽刺对象。向当代最高统治者提供鉴戒。在写法上,多截取特定场景或特征细节加以想像渲染,以小见大,不着议论而寄意绵邈
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丸子铃。
(《齐宫词》
)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晚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
以九子铃感叹齐的覆亡,以匕夕盟誓映衬马嵬事变,在对历史画面的传神白描中包含着作者的因果认识,确乎「词征而显,得风人之旨」(罗大经《鹤林玉露》)。
另一类咏史诗,如《富平少侯》、《陈后宫》、(贾生》、《瑶池》、《茂陵》等,则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作者借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某些相似特征的艺术描写,影射现实生活,达到讽谕时政的目的.用笔婉曲而意味深永。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这首诗採用欲抑先扬的写法,讽刺统治者并不真正重视人才,而「问鬼神」又正是对中晚唐一些皇帝求仙好道的荒唐行径的针砭。作者表达的从是否有利于人民来看待人才问题的卓越见解,更使这首诗远远高出以同一题材表现传统的士不遇主题的其他作
2、李商隐的爱情诗
李商隐是唐代最优秀的爱情诗人。以大部分(无题)诗为代表的这类诗歌,其中有些可能另有寄託。而人们对作者的恋爱本事又不甚了然,故从古至今,各家的解释纷纭。莫衷一,但它们以爱情描写为文本内容。却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李商隐继承了中唐艳情诗传统.但他不同于元稹,直接描写自已的情感生活甚至感官享乐.也不同于李贺.只把第三者作为抒情主体.而是以真实的爱情体验为其础.着力于情感心理的细腻刻画和意境的精心创造。他所描写的爱倩,都是悲剧性的爱情,在与客观现实环境的冲突中,在恋爱者之间的情感纠葛中,打情主人公的理想追求、忠贞品质、执着意志和缠绵情思得到极为动人的表现,它们不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过去的时代对人性的压迫和摧残,也成为人类崇高美好的情感的悲歌和颂歌,其有普遍长久的艺术魅力。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岛殷勤为探看, (《无题》)
这是一种为外力所阻隔而无法实现的爱情,但又是一种宁愿为此承担一切痛苦和牺牲的爱情。割不断的思恋,无法舍弃的追求,百折不挠的意志,在绝望中燃烧的不熄的希望之火,使这首短诗成为着名的爱情绝唱,「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这些感伤凄恻而又深情绵邈的诗句.是李商隐爱情诗的最强音。它所表现的超越感官满足、追求心灵契合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古代爱情诗的美学品味。它所特有的浓厚的悲剧情调.包蕴着深刻的社会与人生内涵。这种情调,与诗人在现实咫迫下理想抱负不得实现而又执着不舍的厄寨牢愁有某种相通或相似之处,因此,诗人的社会政冶情感就在某些爱情诗歌中找到了寄託。这就是李商隐所谓「楚雨含情皆有托」(《忡州罢吟》)的命意。但即使如此.它们也首先是爱情诗。是靠爱情主人公那缠绵悱侧、固结不解之情来打动人心的。
(三)李商隐诗歌的艺术
李商隐是一个富有艺术独创性的诗人。前人曾用「包蕴密致」((韵语阳秋)引杨亿语)、「绮密瑰妍」(敖器之(诗评》)、「深情绵邈」[刘熙载《艺概》)、「沈博绝丽」「朱鹤龄《李义山诗集笺注序》)、「顿挫曲折」「阿焯《义门读书记》)
等词语描述义山诗的独特风格。在李杜诗歌雄视百代,中唐诸家众彩纷呈的情况下,李商隐诗以意蕴的深细婉曲和词采的典丽精工开辟了朦胧诗美的新天地,为古典诗歌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重要贡献。
李商隐善于曲折抒情,含蓄构境。他较少採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总是努力使诗歌的艺术构思千回百转、一波三折,做到「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葛立方《韵语阳秋)引杨亿语)”他常借助环境景物的描绘烘托情思或陪寓情,如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写永夜不寐,相思意深;以「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烛自归」(《春雨》)写爱情受阻,追求无望;以「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付暮鸦」(《隋宫》)讽炀帝以荒淫乐亡国等。他大量运用比兴寄託的手法,或借古喻今,或托物咏志,或「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居子」(《谢河东公和诗启》),如他的一些无题诗、咏史诗和咏物诗。即使是他用白描手法写作的小诗,也极尽委曲之能事.如《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概说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
第一节 隋代诗歌
第二节 唐初的诗风和上官体
第三节 王绩和四杰
第四节 沈宋与律诗的确立
第五节 张若虚和刘希夷
第六节 陈子昂
第二章 盛唐诗歌
第一节 张九龄及盛唐前期诗人
弗二节 孟浩然及其他山水田园诗人
第三节 王维
第四节 高适
第五节 岑参
第六节 李颀、王昌龄及其他边塞诗人
第三章 李白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和作品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李白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四章 杜甫
第一节 杜甫的生平、创作道路和作品
第二节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五章 白居易和中唐写实讽谕诗派
第一节 元结、顾况及戴叔伦
第二节 张籍、王建
第三节 元滇、李绅
第四节 白居易的生平、思想和创作主张
第五节 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
第六节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第六章 中唐其他诗派和诗人
第一节 大历十才子和李益
第二节 刘长卿和韦应物
第三节 刘禹钖、柳宗元
第四节 韩愈、孟郊及其诗派
第五节 李贺
第十章 晚唐诗人
第--节 杜牧
第二节 李商隐
第三节 温庭筠、韦庄和晚唐其他诗人
第四节 唐末写实和社会批判诗歌
第八章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
第--节 古文运动的兴起
第二节 韩愈的散文
第三节 柳宗元的散文
第四节 晚唐小品文
第九章 唐代的赋和骈文
第一节 唐赋的发展和成就
第二节 唐代骈文概况
第十章 唐代传奇和变文
第--节 唐传奇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节 唐传奇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第四节 唐代变文
第十一章 唐五代词
第一节 词的起源、发展和体制
第二节 敦煌曲子词
第三节 初期文人词
第四节 温庭筠、韦庄和花间词人
第五节 李煜和南唐词人
中国古代文学史2-隋唐五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古代文学史2-隋唐五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