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赖喇嘛代表了一个完整存留到今大的伟大智慧传承。而这个文明唯有在流亡中才得以保全,更显示出这个时代的脆弱。
本书透过八位顶尖精神治疗与心理辅导专业人士,与达赖喇嘛的对话,探讨当代人类心灵问题、人生痛苦之本质、生命终极的目的、并运用智慧与仁慈来帮助地球上各种物种的生存。
在我们生存的星球逐渐面临死亡危机之际,达赖喇嘛体会到全世界各行各业人士,都在觉醒,因此,他对这个世界仍然充满希望。他也认为「国族」与「大陆」观念愈来愈不重要,人类互相之间已超越国界而觉悟到彼此的休戚相关。发展慈悲心正在此时。
每天早晨醒来,我们对自己说:「怀抱着利他的态度。」如是,许多好运将会来临。
前言
丹尼尔.哥曼
我们生存在一个将要死亡的星球
达赖喇嘛代表了一个完整存留到今天的伟大智慧传承,
而这个文明唯有在流亡中,才得以保全,
更显示出这个时代是多么的脆弱。
对现代世界而言,西藏代表了一个世代,
彼时,生活集中在精神面,世界于和谐之中,
灵命发展到了最高的层次。
如今,是一个漂泊与危机的时代,
我们比昔日更需要这个智慧。
我们生存的世代,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可能面临大自然与世界的毁灭。
我们生存在一个将要死亡的星球上。《原子科学杂志》的封面上有一个钟,追踪我们距离末日还有多久,数十年来,时间都是接近午夜。
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核弹的危机,现在,又加上生态危机,譬如沙漠地的增加、空气与水的污染、地球温度的增高、每分钟都有几亩地的树木被砍伐等。我们对待地球的态度,与我们历来对待人性的方式,没有什么不同。
有史以来,我们不曾像现在这般制造许多的食物,然而,今日遭受饥饿的人类,却是前所未有。财富比往日更加集中,贫富也愈加悬殊。民主精神散佈了全世界,然而,一些有史以来最压迫人的政权正蓬勃发展。这个世纪里,我们看见最严重的集体大屠杀,二次大战的大毁灭,一百万高棉人遭受一高棉共产党杀戮,几百万人民被史达林与毛泽东灭亡,其中包括一百万的西藏人。
世界交通的迅速发展,使我们没有理由再找借口。我们能够看见贫穷与疾病、饥饿与压迫、沙漠的扩大、森林的缩小。我们非常清楚的看见个人与地球的苦难。我们的世界失去了和谐,因此,我们今天需要这个对谈。
达赖喇嘛代表了一个完整存留到今天的伟大智慧传承,而这个文明唯有在流亡中才得以保全,更显示出这个时代是多么的脆弱。对现代世界而言,西藏代表了一个世代,彼时,生活集中在精神面,世界处于和谐之中,灵命发展到了最高的层次。如今,是一个漂泊与危机的时代,我们比昔日更需要这份智慧。
活在此时此刻此一星球,是一个很大的荣幸
科学与技术对自然界有极大的控制力,但是,缺乏智慧的力量是很危险的。我们必须运用远古的智慧来平衡现代的技能。达赖喇嘛经常谈到万事的相关性,它意味着我们大家都在一条船上。他还说过,正因世事如此的危急,活在此时此刻此星球,是一个很大的荣幸。我们担负着重任,面对着挑战,必须照顾地球,不只为了我们自己,而是为了子孙的未来。
一九八九年的十月里,在加州的新港海滩举行了三天的会谈,参与者是达赖喇嘛与,八位辅导濒死者的着名心理治疗专家,还有其他的听众们。这个动人的会谈,讨论了痛苦的本质,以及运用智慧与慈悲来帮助、克服现世的痛苦。与会的一千名听众,以小组及发问的方式一起参加讨论。本书中所记录的言语,表达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关怀。
這本書《慈悲》的出現,讓我對「善」的定義有了更深刻的想像。長久以來,我總覺得「善」與「慈悲」是有些許差異的。善,或許是一種行動,一種幫助,一種付出;而慈悲,則更像是一種心境,一種對生命的深刻體會,一種不忍眾生苦的寬廣情懷。我一直對那些能夠真正做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人感到由衷的敬佩。他們不是為了獲得讚揚,也不是為了功德,而是那種發自內心的,對一切生命的關懷。我常常在想,這樣的境界,究竟是怎麼達成的?是天生的,還是後天修煉而來的?《慈悲》這本書,或許能為我揭示這其中的奧秘。我希望能從書中讀到關於不同文化、不同時代,人們對「慈悲」的詮釋與實踐。也許會有歷史人物的傳記,講述他們如何以慈悲之心化解危機;也許會有哲學的探討,深入剖析慈悲的本質;又或者,會是一些平凡人的故事,在日常生活中,用細微的行動展現出偉大的慈悲。我很期待,這本書能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對「慈悲」的理解,讓我更清晰地看見,如何在生命的旅途中,灑下更多溫暖的種子。
评分每次看到「慈悲」這兩個字,我都會不自覺地聯想到一種超越個人情感的、更為廣泛的愛。這種愛,不帶有功利色彩,不區分對象,它像陽光一樣普照,像雨露一樣滋潤。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要做到真正的「慈悲」,談何容易?我們總是會被自己的情緒、偏見、慾望所左右,難以保持一顆純粹的心。這本書《慈悲》,正是我近期非常感興趣的一本。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方法,讓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一點點地練習、一點點地成長。也許是透過冥想、正念,來安頓躁動的心靈;也許是透過觀察和理解,來化解對他人的誤解和對立;又或者,是透過一些實際的善行,來培養內在的柔軟。我特別希望書中能夠探討,在面對衝突和痛苦時,如何保持慈悲,而不是被憤怒和怨恨所吞噬。這是我一直以來感到困惑的地方。在快速變遷的時代,壓力與挑戰無處不在,如果能學會用慈悲的眼光看待世界,我想,生活中的許多煩惱,或許就能迎刃而解。
评分最近在書店閒逛,目光被一本名為《慈悲》的書吸引。它的封面設計非常簡潔,卻散發出一種沉靜而溫暖的氣息。書名本身就很有力量,它讓人聯想到一種無條件的善意,一種對所有生命的尊重與關懷。我一直覺得,在這個充滿競爭與壓力的社會裡,我們太需要這樣一種力量了。我們常常被教導要強大、要成功,卻很少有人教我們如何保持內心的柔軟與寬厚。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些啟發,讓我對「慈悲」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它是否會探討慈悲與智慧的關係?或是慈悲在不同情境下的展現?我對那些能將抽象概念具體化的論述特別感興趣。例如,書中是否會分享一些古老的智慧,或是現代心理學的觀點,來解釋慈悲的益處,以及如何培養它?我喜歡那種讀完後,能讓人有力量去改變自己,進而去影響周遭世界的書籍。希望《慈悲》就是這樣一本,能讓我反思,並付諸實踐的好書。
评分最近在書店翻到一本封面很吸引人的書,書名是《慈悲》。第一眼吸引我的,是那淡雅的色彩和溫柔的字體,讓人在紛擾的日常中,感受到一絲沉靜的力量。我一直覺得,人與人之間,或者說,在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抱持著一份溫柔的態度,是很重要的。不是那種濫好人式的無原則,而是一種能夠理解、能夠包容,甚至能夠從對方(或事物)的角度去感受的「慈悲」。這本書的書名,就恰好觸動了我心中這個柔軟的角落。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光是書名,就已經勾起了我對內容的好奇。不知道作者會從哪個角度切入,是從宗教哲學、心理學,還是從實際的生活經驗?我期待書中能有許多觸動人心的故事,或者是一些能啟發我如何去實踐「慈悲」的具體方法。在現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似乎越來越深,誤解與衝突也層出不窮,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溫暖的智慧,幫助我們重新連結,或者至少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多一分柔軟的心,那就太有意義了。我個人很喜歡那種讀完書,會讓人思考很久,甚至想要動手去做的書,希望《慈悲》就是這樣一本讓我受益的書。
评分《慈悲》這本書,聽起來就充滿了療癒的力量。在現今這個步調飛快的社會,我們常常感到疲憊,內心也承受著不少壓力。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成功的秘訣,而是一種能夠讓我們慢下來,感受生命,並且與自己、與他人和解的方式。我對「慈悲」這個概念一直有著很深的嚮往,它不僅僅是對他人的善意,更包含了一種對自己的接納和理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引導我,去探索如何培養這種內在的品質。它或許會分享一些練習的方法,例如如何覺察自己的情緒,如何用更溫和的態度面對自己的不足。我也期待書中能夠探討,在人際關係中,如何運用慈悲來化解衝突,建立更和諧的連結。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常常被各種負面情緒所包圍,如果能學會用慈悲的眼光看待一切,我想,這會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能力。我非常期待,《慈悲》能夠給我帶來一些實際的指引,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找到一份寧靜與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