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汪誠
連雲港市雲颱山汪店村人,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畢業,長期任職中學高級語文教師。曾獲得金陵勝景盈聯二等奬,編寫中學鄉土教材,並在《春鞦》發錶多篇散文,現已退休,從事於辛詞的注釋簡析工作。
序
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 吳調公
「韆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我青年時代每次登上傢鄉的北固山,在懸岩峭壁上北望中原時,總不由自主地低吟起被楊升奄推為辛詞第一的這首〈永遇樂〉名作。從北固山的形勢之雄,我聯想到辛詞之雄;從辛詞之雄,我又聯想到汪誠先生最近寫成的一本辛稼軒傳記--《辛棄疾-慷慨豪放的愛國詞傢》,足以繪影繪聲地傳辛詞之雄;不僅傳奇詞之雄,而且能扣閤作品和作傢,知人論世,以傳稼軒其人之雄。
汪誠先生早在日寇投降後就在我故鄉鎮江和我結下師生之誼。他愛好文學,既有優良稟賦,又勤奮好學,成績斐然,經常得到好評。後來他又到南京師院深造,學殖益進。在長期中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緻力於古典文學,特彆是辛棄疾詞的研究。一捲在手,反覆琢磨,每有心得或質疑之處,就隨時在書眉批注,蠅頭細楷,丹鉛狼藉,捲帙的空隙幾乎填滿。就在這窮年纍月孜孜兀兀的基礎上,他已經完成瞭稼軒的一本詞傳的寫作,那就是上麵所說的《辛棄疾-慷慨豪放的愛國詞傢》;另外一項研究成果還在進行中,這種十餘年如一日的勤奮精神,實在可佩。
我必須承認,我之前對辛棄疾的認識,僅限於“豪放派詞人”這個標簽。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它不是簡單地將辛棄疾的生平事跡擺在讀者麵前,而是通過一種非常巧妙的方式,讓我們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書中對一些名篇的解讀,讓我看到瞭詞人情感的細膩之處,看到瞭他內心深處的矛盾與掙紮。我看到瞭他“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的豁達,也看到瞭他“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的無奈。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將辛棄疾這位偉大的愛國詞人,從一個遙不可及的文學形象,變成瞭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溫度的真實個體。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真正的“愛國”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融入血液、貫穿一生、體現在每一次呼吸、每一次筆觸中的深沉情感。讀完這本書,我對辛棄疾的敬意油然而生,也對中國古典文學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體會。
评分這本書讀起來,有種在曆史長河中泛舟而行的感覺,時而激流暗湧,時而靜水流深。它沒有生硬地搬運史料,而是用一種非常具象化的方式,將辛棄疾的形象勾勒齣來。我仿佛置身於他那個風雲激蕩的時代,看到瞭他“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的少年英姿,也體會瞭他“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蒼涼孤寂。書中關於他軍事纔能的側麵描寫,讓我驚嘆於他“筆端能有破敵謀”的纔乾,也讓我扼腕嘆息於他壯誌難酬的命運。作者沒有迴避辛棄疾生活中的坎坷與磨難,反而將這些經曆升華為他詞作中獨特的藝術魅力。尤其是對“壯誌未酬”這一主題的深入剖析,讓我看到瞭一個真實的辛棄疾,一個有血有肉,有愛有恨,有理想有抱負,卻又被時代洪流裹挾的普通人。讀完之後,我腦海中浮現的不再是一個遙遠的文學符號,而是一個鮮活的、飽含深情的靈魂。這種感覺非常奇妙,讓我對辛棄疾以及那個時代有瞭更立體、更真實的認知。
评分這本書的寫作風格,就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娓娓道來,卻字字珠璣,句句動人。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故弄玄虛的技巧,隻是以最樸實真誠的語言,講述瞭辛棄疾這位詞壇巨匠的傳奇人生。我在這本書裏,沒有看到對“豪放”一詞的簡單概括,而是通過大量的詞作分析,看到瞭“豪放”背後所蘊含的復雜情感:有年輕時的激昂,有中年時的憤懣,也有晚年的豁達。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辛棄疾詩詞中“忠義”情結的解讀,那份對故土的眷戀,對民族的責任感,被描繪得淋灕盡緻。我仿佛聽到瞭他“瞭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呐喊,也感受到瞭他“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的堅定信念。這本書沒有給我灌輸任何結論,而是引導我自行思考,去感受,去體會。每一次閱讀,都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對中國古典詩詞,對民族精神,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這本書讀起來,不像是在看一本傳記,更像是在與一位博學多纔的朋友在深夜對飲,談天說地。它沒有生硬地列舉辛棄疾的功績,也沒有刻意拔高他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它用一種非常自然、流暢的方式,將辛棄疾的詞作與他的人生經曆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我在這本書裏,看到瞭他“長夜沾濕被,明朝說笑辭”的堅韌,也看到瞭他“何妨吟嘯且徐行, 녹음 다 푸른 숲길”的自在。作者對辛棄疾詞作的解讀,總能觸及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讓我感同身受。我仿佛能聽到他“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孤獨,也能感受到他“眾裏尋他韆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欣喜。這本書讓我真正理解瞭,辛棄疾的“豪放”並非一味地激昂,而是包含瞭豐富的人生況味。而他的“愛國”,也不是簡單的歌頌,而是對民族命運的深切關懷和不懈追求。這本書讓我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情感的共鳴和精神的升華。
评分這本書就像一壇陳年的老酒,初聞微醺,細品則香醇濃烈,迴味無窮。它並沒有直接鋪陳辛棄疾一生事跡的流水賬,而是另闢蹊徑,從他那些膾炙人口的詞作入手,抽絲剝繭,層層深入地揭示齣詞人內心深處的傢國情懷與壯誌豪情。我仿佛能看到他“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的夜夜不眠,感受到他“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不羈。作者巧妙地將曆史背景、個人經曆與詞作內容融為一體,讓我對這位南宋詞壇巨匠有瞭前所未有的深刻認識。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在讀一本書,不如說是在與辛棄疾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他的詞,不再是書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有瞭血有肉,有瞭溫度,有瞭蓬勃的生命力。我尤其喜歡書中對《破陣子》的解讀,不僅僅是字麵的意思,更是深入挖掘瞭詞人當時的心境,以及他渴望報效國傢卻報國無門的無奈與悲憤。這種解讀方式,讓我對他的每一首詞都産生瞭新的感悟。這本書不是枯燥的學術研究,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和文學的溫度。它讓我真正理解瞭“豪放”二字背後的重量,也讓我對“愛國”有瞭更深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