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蔣鞦華
颱大中文研究所博士班肄業,著有《宋人洪範學》等。
序
中國的傳統思想裏,十分注重心性道德的修為,對於科學的研究,一嚮採取比一的態度,如《易.係辭傳》即雲:「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所有的器物製作,在世人的誤解下,幾乎全被視為淫巧末技,算不瞭什麼真正的學問,不值得鼓勵。縱然某些器物有其可觀之處,往往也在「緻遠恐泥」的迷惘下,大彈「玩物喪誌」、「雖多亦奚以為」的高調,而遭到扼殺的命運。因此,大大阻礙瞭古代中國科學的正常發展。這種偏頗的觀念,雖然在古代大行其道,但仍有一批人孜孜矻矻的從事科技的研究,並且默默地完成不少的貢獻。其中大多數的器物由於不受重視,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散佚瞭,有幸被記載而傳留至今的,實在是寥寥可數。至於製作者的姓名,命運亦同。古代中國的科學發展到瞭宋代,呈現一片蓬勃興盛的景象,在這三百多年的歲月哩,齣現瞭不少優秀的科學人纔,在許多的科學項目方麵,例如天文、地理、曆法、算術、醫藥、生物等,均做齣瞭十分傑齣的錶現。而這些科學傢當中,又以北宋瀋括的錶現最為齣色。
瀋括是一個學問淵博、識見精敏的學者,對於每一門學問,都有相當濃厚的興趣,所以他的研究成果包括瞭各個方麵,這可從他晚年隱居於夢溪園時撰寫的《夢溪筆談》,得到明確的證驗。
《夢溪筆談》在中國科學史上,具有不可忽視的重大價值,此書的內容幾乎包羅瞭所有的科學領域,而且幾乎在每門學科哩,瀋括都提供瞭不少真知灼見。英國的科學傢李約瑟,曾稱此書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可見他的確是一不非常難得的著作。
瀋括一生的閱曆相當豐沛,除瞭科學研究外,政治、軍事方麵也有十分齣色的錶現,但是在傳統觀念的束縛下,他並未受到相當的重視。雖然他的著作經常被人引用、討論,也曾獲得不少的稱頌,然而那隻不過是欣賞他的學識駁雜,基本上,仍不將他當作正統的學者看待。同時又因他曾贊助王安石的變法,在世人歸罪新法亡宋的觀念下,自然對瀋括有不太公平的批評。
十至今日,許多老舊、部適閤的觀念,已經隨著風氣的轉變而更改瞭,對於前人的誤解,也應加以重新的修正,所以值得我們為瀋括寫部比較客觀、公正的傳記,來推崇他在中國科學史上的成就與貢獻,這正是本書所欲嘗試的工作。另外,也希望藉由此一傳記的介紹,能引起一般人對古代中國科學與科學傢的敬重。
本書主要參考的書籍為:鬍道靜的《夢溪筆談》、《新校正夢溪筆談》,中國科技大學、閤肥鋼鐵廠「夢溪筆談譯注」的《夢溪筆談譯注--自然科學部分》,杭州大學宋史研究室的《瀋括研究》。由於體例的限製,不便於行文中一一注明,特於此處批露,以示不敢掠美。
《瀋括: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這本書,從書名上就有一種宏大而深邃的感覺。我希望它不僅僅是對瀋括個人成就的梳理,更能將他置於更廣闊的曆史背景下進行審視。我希望書中能夠探討瀋括的科學思想,是如何與當時的其他科學傢、學者、以及社會思潮相互作用的。我很好奇,他是否受到過其他人的影響,又是否啓迪瞭後世的學者。這本書,是否會涉及瀋括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的活動,以及這些活動對他的科學研究産生瞭怎樣的影響?我更希望能夠從書中感受到,瀋括的科學精神,是如何貫穿於他的整個人生,並且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記。他不僅僅是一位科學傢,更是一位思想傢,一位時代的見證者。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展現瀋括的復雜性,以及他作為一個多麵手,在中國科學史乃至中國曆史上的獨特價值。
评分這本《瀋括: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的書,我拿在手裏就覺得沉甸甸的,仿佛捧著一段厚重的曆史。從封麵上瀋括那略顯嚴肅卻又充滿智慧的目光,我便開始期待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我總覺得,曆史人物的書寫,最難得的就是能將他們還原成有血有肉的個體,而不是冰冷的史實堆砌。這本書能否做到這一點,是我最關心的問題。我希望它能帶領我走進那個遙遠的宋代,感受瀋括的時代氣息,理解他所處的社會環境,以及那些在他身上閃耀的科學精神是如何孕育而生的。我渴望瞭解他的成長經曆,他的求學之路,他的社會閱曆,這些點點滴滴匯聚起來,纔能勾勒齣一個立體鮮活的瀋括。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對他個人生平的描述,而是能深入探討他在科學史上的具體貢獻,那些被後人稱為“座標”的裏程碑式的成就,究竟是如何被他發現、被他闡釋、被他記錄下來的。我好奇他如何能在那個時代,超越許多局限,提齣那些具有前瞻性的見解。這本書,在我眼中,不僅僅是一本傳記,更是一扇窗,透過它,我希望能窺見中國古代科學的輝煌,也能看到一位傑齣科學傢的人生軌跡。
评分讀一本書,我常常是被作者的敘事風格所吸引。《瀋括: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這本書,我希望能看到一種既學術嚴謹又不失文學色彩的筆觸。我期待作者能夠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講述瀋括的故事,讓曆史人物不再是教科書上的冰冷符號,而是鮮活的存在。我希望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氛圍,體會到瀋括作為一位科學傢、一位官員,他所麵臨的挑戰和機遇。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描繪瀋括的內心世界,他的思考方式,他的情感波動,他的執著與堅持。我相信,一個優秀的傳記作品,不僅僅要呈現人物的功績,更要觸及人物的靈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現瀋括的智慧、他的勤奮、他的對科學的熱愛,以及他作為一個時代的弄潮兒,是如何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堅持自己的科學追求。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閱讀的愉悅,同時也能引發我對於科學、對於曆史、對於人生更多的思考。
评分對於《瀋括: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這本書,我抱有的期待是,它能夠填補我在中國科學史知識上的空白,尤其是關於宋代科學發展的具體脈絡。我常常覺得,中國古代的科學成就,在許多方麵都走在瞭世界的前列,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些成就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傳播。瀋括,作為其中的一位代錶性人物,他的貢獻不應該被遺忘。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清晰地梳理齣瀋括在科學史上的地位,以及他所提齣的概念和理論,是如何成為後來科學研究的“座標”的。我很好奇,他當時的觀察和實驗,是如何在那個技術條件下進行的,又是如何得齣那些令人驚嘆的結論。我希望能從書中瞭解到,瀋括的科學思想是如何受到當時社會文化和科技水平的影響,又如何反過來推動瞭中國科學的發展。這本書,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張珍貴的地圖,指引我在這片廣闊的科學史領域中,找到屬於瀋括的關鍵節點。
评分拿到《瀋括: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這本書,我最先關注的便是它在學術上的深度和廣度。我希望這本書不是泛泛而談,而是能夠紮根於史料,對瀋括的科學成就進行嚴謹的考證和深入的分析。我對他在天文、地理、數學、物理、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的涉獵非常感興趣,也很好奇這本書將如何係統地梳理和呈現這些成就。我期望書中能夠引用大量的原始文獻,通過對這些文獻的解讀,來論證瀋括觀點的科學性和創新性,並且能夠清晰地闡述這些觀點在當時乃至後世産生的深遠影響。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瀋括零散的科學思想,凝聚成一個具有整體性的科學體係,並賦予其“座標”的意義的。此外,書中對瀋括的科學研究方法和邏輯思維的剖析,也是我期待的重點。我希望能夠從中學習到科學研究的嚴謹態度和創新思維,不僅僅是對瀋括個人的瞭解,更是對中國古代科學研究方法的一次學習。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在知識海洋中的求索,希望能帶來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