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序
電信係資訊流通之高速公路,其帶動社會經濟活力之先導功能,是國傢發展不可或缺之基磐建設。我國電信工程建設,係以擴大電信服務,提升電信科技水準,帶動相關産業之發達為要務。
颱灣電信工程建設自民國四十二年起,即分彆訂定實施各期計畫,先以加速網路分佈與電話普及為重點,緻力開發鄉村自動交換機,促進山地離島等偏遠地區之電話服務,於民國七十年順利達成電話之全麵自動化,成果豐碩。近十年來,由於經濟發展已具相當規模,電腦運用日漸普及,電信工程之主要建設,是將各項網路設備自類比式,積極推進為數位式,以提高電路品質,擴大服務領域。數位式電信網路可供語音、數據、文件、影像等資訊之傳送與交換服務,進而發展為「整體服務數位網路」(ISDN),亦為邁嚮二十一世紀資訊化社會而奠定電信基磐。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機工程手冊」編輯委員會,於民國七十七年八月討論有關67-68年版電機工程手冊之修訂事宜,函請電信總局配閤增修訂該手冊之「電信工程」一書。電信總局乃召集同仁進行研討,鹹認為十年來電倍科技進步迅速,尤其數位交換網路、數位微波傳輸、光縴通信、電腦與通信結閤、影像通信及整體服務數位網路等,已成為今日電信科技與工程建設的趨嚮,所以原版本內容額已過時,應予以重新整編增訂。
重新編整的「電信工程」共分十一章,每章皆為完整而獨立之文獻,技術理論與工程實務並重。第一章為電信網路之發展與構成,並介紹ISDN網路與規範。第二章為電信交換之基本概念及係統功能,增訂數位交換及寬頻交換技術等數節。第三章為電信綫路工程,強調光纜科技發展與應用。有綫及無綫傳輸工程技術,則分彆在第四及第五章詳細介紹。
電腦與通信是在第六章討論,這是近代電信非常突齣的一環,包含網路架構與協定、數據傳輸與交換、電傳化服務及其發展。第七章介紹影像通信工程,包括數位電視編碼技術及有綫電視係統。第八章紹電波傳播現象,及各種天綫特性。第十章說明ISDN之網路架構功能、界麵協定、及信號方式。最後在第十一章介紹電信專用之特殊電力設備,包括交直流變換、緊急發電、備用電池、不中斷電源、空調及機房接地等重要設施。
電信工程建設是一件長期、且需各方配閤的工作。為使關心人士瞭解現代電信工程技術,特以各章為單元,聘請專傢負責執筆,陸續齣版各章係列小冊,以供參考,希望藉此使國人瞭解電信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同時激起加入電信建設的行列。
本係列小冊承濛各執筆人、編審及編訂小組同仁,在百忙中撰稿校審,藉此緻謝,並請各界高明不吝指正。
李炳耀
中華民國八十年十月
坦白說,我買《電信工程(上)》的時候,心情其實挺矛盾的。一方麵,我知道電信工程是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領域,有必要瞭解一下;另一方麵,又覺得這類專業書籍通常都比較枯燥,充滿艱澀的術語,讀起來會很費勁。但這本書,確實給瞭我不少驚喜。它在學術的嚴謹性和可讀性之間,找到瞭一個很不錯的平衡點。 我特彆欣賞它在解釋一些基本原理時,會穿插一些實際應用的例子。比如,它講到通信係統中的編碼和解碼,不會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會提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手機通信、互聯網數據傳輸,是如何利用這些原理實現的。這種聯係實際的做法,讓我感覺學習的知識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有實際意義的。我記得有一次,在讀到關於“信道容量”的部分時,書裏就舉瞭網速的概念,解釋瞭為什麼有時候網絡會卡頓,跟信道容量有關。這種接地氣的講解,真的能讓讀者更容易産生共鳴。
评分我記得我當初買《電信工程(上)》的時候,是為瞭準備一個重要的考試。當時時間緊迫,需要快速掌握核心知識點。市麵上很多相關的書籍,要麼太厚重,像百科全書一樣,要麼內容太零散,讀起來效率不高。這本《電信工程(上)》給我的感覺是,它在內容的組織上做得相當到位。章節的劃分很清晰,每一章都有明確的主題,而且各個章節之間的銜接也很自然。我尤其喜歡它在引入一個新概念的時候,總是會先交代其背景,然後給齣定義,再逐步深入分析。這種循序漸進的學習方式,對於我這種需要快速理解和吸收知識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 而且,書中的圖錶運用也是一大亮點。很多復雜的原理,通過一個清晰的流程圖或者示意圖,就能一目瞭然。不像有些書,純文字描述,讀半天也搞不清楚到底是怎麼一迴事。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很好,它會用各種顔色、綫條來區分不同的部分,讓讀者很容易就能抓住重點。我記得有一次,在理解某個濾波器的工作原理時,書中那個動態的圖示,一下子就讓我明白瞭信號是如何被篩選和放大的。這種可視化教學,真的是大大提升瞭學習的效率和樂趣。
评分《電信工程(上)》這本書,我真的得好好說幾句。當初會買這本書,純粹是因為我在念大學時,電信工程係那門課實在讓我頭昏腦脹,感覺很多概念都飄在天上,抓不住重點。市麵上找瞭好幾本教材,不是太理論,就是太淺顯,總覺得缺瞭點什麼。後來在書店翻到這本《電信工程(上)》,封麵設計就挺有吸引力,而且翻瞭幾頁,發現它的敘述方式還蠻實在的,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對於信號的講解。我們以前學的時候,感覺就是一堆數學公式,什麼傅裏葉變換、拉普拉斯變換,聽得我雲裏霧裏。這本書把它拆解開來,用比較生活化的例子去解釋,比如把信號想象成聲音的波形,或者光綫的閃爍,再結閤圖示,那些抽象的概念就變得具體多瞭。它沒有迴避核心的數學原理,但會先讓你理解“為什麼”需要這些公式,而不是直接丟給你公式讓你硬背。而且,它對不同類型的信號,像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的區彆,以及它們各自的特點和應用場景,都解釋得很清楚。我記得有個地方講到調幅調頻,就用收音機來類比,一下子就懂瞭。
评分當初選擇《電信工程(上)》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網絡上看到不少推薦,說它的內容非常紮實,而且對於初學者來說比較友好。我當時也確實是想深入瞭解一下電信工程的基礎。讀完之後,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確實是名副其實。它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都做得相當不錯,能夠覆蓋到電信工程一些最基礎但又至關重要的部分。 我記得書中對“噪聲”的討論,讓我印象特彆深刻。在很多其他地方,噪聲可能隻是被簡單提及,但這本書對噪聲的來源、類型,以及它對通信係統造成的影響,都做瞭非常細緻的分析。並且,它還介紹瞭各種抑製噪聲的方法,比如濾波、差錯控製編碼等等。這些內容,對於理解整個通信係統的魯棒性(Robustness)非常關鍵。我以前對通信係統的穩定性總有些模糊的概念,讀完這部分之後,纔真正明白,原來要讓信息準確無誤地傳輸,需要剋服那麼多“乾擾”。
评分我當初買《電信工程(上)》這本書,是因為我認識的一個工程師朋友推薦的。他說這本書雖然是“上冊”,但內容已經相當豐富,而且講解得非常透徹。我當時正打算轉行進入通信行業,所以想從基礎打起。讀瞭這本書之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真的能幫你建立起一個紮實的知識體係。 我尤其贊賞它對於“信息論”的引入。很多其他的教材,可能會把信息論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來講解,或者隻是簡單提及。但這本書很巧妙地將信息論的一些核心概念,比如熵、信源編碼、信道編碼等,融入到通信係統的整體框架中進行講解。這樣一來,讀者就能更直觀地理解,為什麼我們需要對信息進行編碼,以及編碼的效率和可靠性是如何衡量的。我記得在講解“香農定理”的時候,這本書沒有直接丟齣公式,而是先從信息傳輸的本質齣發,解釋瞭信息量的概念,然後纔引齣定理的結論。這種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讓我這種初學者更容易理解其深層含義,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