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他是一个学生,一有时间,便收拾起行囊,背着书包去旅行。
旅行看世界的方式有许多种,他不挑现代的大都会,不选都是观光客的景观,他对中国大陆少数民族有浓厚的情感。
本书带你走访中国大陆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亲身感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强烈震撼。
※你知道传闻中的苗族真有「放蛊」的习俗吗?
※你晓得除了汉文字之外,还有另一种活的象形文字吗?
※你曾经到过一个村寨,那种感觉就像陶渊明发现桃花源一样,深怕离开以后,再回去时桃花源早已不见了?
※你亲身经历过活生生发生在你眼前的山崩吗?
※你体会过面临万丈深渊时的心情吗?
本书不仅是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的第一手资料,让你体验截然不同的民情风俗,作者的另类旅行,更让你看到一个自有一套生活哲学的新新人类如何玩世界。
走进雾中的世界
到侗族家里作客,热情的主人会煮一锅侗乡油茶招待贵宾,并且会给一根筷子。如果喝完后将筷子放在碗上,主人就不会再强敬油茶,否则,主人就会敬个没完没了。
住在梯田中央的壮族,崇拜水田里的青蛙。敬蛙节到了,便成群结队敲着铜鼓找青蛙,找到蛙郎后 ,就把青蛙放在棺木中,送入青蛙亭唱着青蛙歌,为青蛙守灵,并且选择良辰吉日葬青蛙。
瑶族男子必须经历戒度成年礼的仪式,才算是成为真正的男人。这些男孩要通过翻云台、上刀梯、採火砖、捞油锅,证明自己已经具备成年男子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傣族姑娘平日制作花包,当作给心上人的情信物。在泼水节期间,男女排排站,将花包互相抛向对方。小伙子的情意,姑娘的秋波,便借着花包互相传递。
【作者介绍】
关孙知,1975年生,O型,双鱼座,毕业于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系,目前就读台大新闻研究所。基于对少数民族的浓厚情感,联考时完全依个人兴趣选择科系,所以有极为杰出的表现。
曾走访彰化女真人的最后家族、高雄县美浓镇客家庄,及宜兰泰雅族村落。并走访大陆大理、丽江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让少数民族创新自己的民族文化,是他毕生最大的理想。他并期许自己的足迹踏遍台湾及中国的土地,进而写出土地上人民的心声及个人的感动。为自由时报「花编新闻」及「超级旅行家杂志」专拦作家。着有《我们都有一个家》《大学生如何玩》《中国娃娃笔记书》。
序/张骏逸
前言
我的家在云端梯田旁
天生的建筑家─侗族
蝴蝶的化身─苗族
用水书写记忆的民族─水族
石头族乐园─布衣族
阿诗玛与佛国的子民─彝族、傣族
高原上的蓝宝石─白族
肩扛日月背负星─纳西族
回到出发的地方
有些写游记的作者,唯恐不够惊世骇俗,在作品中尽其夸张之能事,甚至不惜将少数民族的习俗文化做歪曲式的描述。但是,在本书中您看不到这样的内容,而且可读性相当地高。
本书的作者,关孙知,年纪轻轻,但是他在我国少数民族的研究上,却打下了相当不错的学院基础。现今他以散文形式,表达出他亲自走访西南八个少数民族地区的见闻及感想,不论由知识性、欣赏性或是趣味性而言,都有极高的评价。因此,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作者以专业的民族知识,配合一个民族学学者的敏锐观察力,再加上作者本人所特有的澎湃情感与散文方面的才华,致令每个篇章读起来竟是如此真诚亲切,如此令人感动!
作者那种年轻人最丰富的想像力,在本书中也尽情奔放;我怎么也想不到:他形容西江千户苗寨的远观,「看起来像是淋上巧克力酱的蛋糕」,但是回想起来,这个形容的贴切与传神,简直令人不禁拍案叫绝!
我是作者的老师,在离开政界后,带着我所爱的学生们,行走于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之间,读完本《背着书包去旅行》之后,我深刻地感觉到:下一代以及他们子孙的潜力是无穷的,这就是中国的希望。
哇,看到《背着书包去旅行》这个书名,立刻勾起了好多回忆!我记得我小时候,那个年代不像现在孩子有各种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最主要的娱乐就是书。每天放学,书包总是鼓鼓囊囊的,里面塞满了教科书、练习册,偶尔还夹着几本漫画或课外读物。那个书包,对我来说,不只是装书的工具,更像是一个小小的移动图书馆,承载着知识,也承载着我的成长。 我猜这本书讲的“旅行”,可能不只是地理上的移动,而是心灵上的探索吧。我们每个人,背负着各自的“书包”,里面装满了经验、知识、情感,一路走来,跌跌撞撞,也收获满满。或许书中会描绘一些人在旅途中,如何放下沉重的过往,如何重新审视自己,如何在陌生的风景中找到内心的平静。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种“旅行”的意境,与“书包”这个具象的物品联系起来的。有没有可能,这个“书包”代表着某种责任,某种期待,而“旅行”则是摆脱束缚,寻找自由的过程?我脑海里已经开始勾勒出各种画面了,好想快点翻开书,看看作者的笔触是如何描绘这一切的。
评分“背着书包去旅行”,这个书名,立刻勾起了我很多童年的回忆。那时候,最常做的就是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去上学,书包里塞满了课本、作业本,偶尔还会偷偷夹带一本课外读物。书包,对我们来说,不仅是学习的工具,更像是我们成长的象征,它承载着知识,也承载着我们对未来的憧憬。 我猜这本书,或许是通过一个人的旅行经历,来探讨人生中的成长和探索。旅行,本身就是一种离开熟悉环境,去拥抱未知的方式。而“背着书包”,可能意味着即使在旅途中,我们仍然带着过去的经验、知识,甚至是某种责任。我希望这本书能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关于主人公如何在旅途中,与自己对话,与世界交流,最终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描绘这场旅行中的人情世故,会遇到怎样的挑战,又会有怎样的惊喜。是不是会在某个陌生的地方,遇到一个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人?或者,在某个偶然的时刻,从一本旧书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如何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评分《背着书包去旅行》,光是听起来,就有一种画面感。我想象着,一个年轻人,或许是对生活感到迷茫,或许是怀揣着梦想,背着一个不算太大的书包,踏上了旅途。这个书包里,一定不只是衣物,可能还有几本珍爱的书,一张地图,甚至是一个写满心愿的笔记本。书名里的“旅行”,我想它传递的更多是一种探索未知、寻找自我的精神。 我特别好奇,作者会如何描绘这场旅途中的风景,以及在这风景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是会有令人惊艳的自然风光,还是会遇到一些改变主角命运的际遇?而“书包”在这里,或许象征着主人公的过去、他的知识储备,甚至是他的责任。在旅途中,他是否会发现,这个书包里的东西,既是他的负担,也是他的财富?他会如何利用书包里的知识和经验,去应对旅途中的挑战?或者,他是否会在旅途中,慢慢地,学会整理这个书包,丢弃一些不必要的,也学着装进新的,更珍贵的“行囊”?我期待这本书能讲述一个关于成长、关于觉醒的故事。
评分说实话,《背着书包去旅行》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的是那些学生时代,背着沉甸甸的书包,挤在公车上,在拥挤的街道上穿梭的画面。那时候,我们的世界似乎很简单,只有学校、家庭和偶尔和三五好友的聚会。书本是主角,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开启一个新的世界。这本书的书名,是不是在提醒我们,即使我们长大了,步入了社会,也依然背负着我们所谓的“书包”?只不过,这个书包里装的不再是课本,而是生活的责任、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烦恼,甚至是一些我们自己也无法明确定义的“ baggage ”。 我很期待这本书能探讨,当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书包”里的内容。是学会优雅地放下,还是找到更有效的方式去承载?旅行,本身就意味着出发,意味着离开熟悉的环境,去探索未知。如果我们将人生的旅程看作一场旅行,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不断前行的过程中,不被这些“书包”压垮,甚至能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是不是会有一些关于智慧、关于人生选择的启示,蕴含在这场“背着书包去旅行”的故事里?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一些思考,一些在面对人生挑战时的勇气。
评分《背着书包去旅行》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很富有诗意。我不禁联想到,那些怀揣着梦想,离开家乡,踏上陌生土地的年轻人。他们的书包里,可能装满了书籍、地图,还有一颗渴望探索世界的心。而“旅行”,不仅仅是地理上的移动,更是心灵上的洗礼与成长。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描绘出,主人公在旅途中所经历的种种挑战与惊喜。他可能会在异乡的街头迷失方向,也可能会在偶然间邂逅一段美丽的缘分;他可能会因为旅途的艰辛而感到疲惫,也可能会因为一次深刻的交流而获得灵感。而那个“书包”,或许代表着他所背负的过去,他的知识、他的经历,甚至是他对未来的期许。 我特别期待,作者能够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主人公如何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卸下心灵的包袱,重新认识自己,并在这个广阔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本书,或许能够给那些正在人生旅途中迷茫的人们,带来一丝启迪,让他们明白,每一次的出发,都是一次重生的机会,而最重要的行李,永远是我们不断成长的内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