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完整的漢學研究目錄
這是中國、日本、韓國及西方各國齣版有關中國學研究的專書、論文集及期刊論文的總目錄。每期約收期刊二百八十種,中日韓論文三韆篇,西文論文七百餘篇;中日韓專書六百多種,西文專書近韆種。
本書根據語言分為中日韓及西方兩部。每一部內專書與論文分列,其下各細分類目,共有十八類,曆史、地理、社會、經濟、政治、法製、宗教、學術思想(附教育)、科學、文學、美術、考古學、金石古文書學、民族學、語言文字學、書誌學、雜纂、學界消息。每一條目著錄:書名、著者、齣版年、齣版者、頁次。有書評者,刊登在該書或論文之後。書後附四個著者索引:日本著者索引、漢字著者索引、羅馬字著者索引、蘇俄字著者索引。著者附篇名編號。本書原非賣品,特景印兩百部,供圖書館、學界參考。
這套《東洋學文獻類目-1983年度(精)》實在是讓人眼前一亮,作為一名對東亞曆史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係統梳理和概覽特定年份研究成果的資料。1983年,這是一個承載著許多重要曆史事件和學術思想萌芽的年份,而這套文獻類目恰好精準地聚焦於此,猶如一位細緻入微的嚮導,帶領我們穿越迷霧,洞悉當時東洋學研究的脈絡與動態。書中收錄的文獻種類繁多,從基礎的史料匯編、學術期刊文章,到專著、會議論文,甚至是尚未廣泛傳播的研究報告,都經過瞭嚴謹的分類和編目。我尤其欣賞其分類的科學性,它不僅能夠按照學科領域(如曆史、哲學、文學、藝術、社會學等)進行劃分,還能進一步細化到具體的曆史時期、地域範圍,甚至研究方法論的層麵。這為我查找特定主題的研究提供瞭極大的便利,避免瞭大海撈針的睏境。翻閱目錄,我仿佛看到瞭當時學界圍繞著哪些熱點問題展開瞭激烈的討論,又有哪些新興的視角和理論正在湧現。例如,在曆史部分,我注意到關於近代中國社會變革、日本明治維新研究的文獻占據瞭相當的篇幅,這與當時的曆史背景和學術思潮不謀而閤。而文學部分則呈現齣對古典文學的深入挖掘以及對現代文學創作的新解讀,讓我對1983年的東亞文學版圖有瞭更清晰的認識。總而言之,這是一部極具價值的學術工具書,為深入研究東洋學提供瞭堅實的基礎和寶貴的綫索。
评分我是一名曆史愛好者,對東亞古代史有著不懈的追求。在閱讀《東洋學文獻類目-1983年度(精)》時,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學術圖書館,而1983年就如同一個被精心劃分的區域,裏麵陳列著當時學者們對東亞古代曆史的最新思考和研究成果。我尤其對其中關於漢唐時期中日文化交流的研究文獻感到著迷。通過查閱,我驚喜地發現,在1983年,學者們對於當時遣唐使的路綫、攜帶的物産、以及帶迴日本的文化影響,都有著非常詳盡和細緻的研究。不僅有對史書典籍的考證,還有不少文獻深入探討瞭考古發現如何印證或修正瞭曆史記載。我注意到一些文獻關注瞭佛教在中國唐朝的傳播及其對日本佛教發展的影響,還有一些則聚焦於當時的建築風格、服飾製度,甚至是官僚體係的相互藉鑒。這些研究讓我對那個時代東亞地區文化的互動有瞭更加立體和深刻的理解。這套文獻類目,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圖書管理員,為我指明瞭通往寶藏的道路,讓我能夠高效地找到我所需要的曆史信息,並從中獲得新的啓發。
评分這套《東洋學文獻類目-1983年度(精)》對我而言,簡直是一座信息寶庫,尤其是在我著手撰寫一篇關於1980年代東亞地區文化交流史的論文時。我原本以為1983年這個時間點,文化交流的研究可能相對零散,但事實證明我的想法過於片麵。通過這份類目,我看到瞭當時學術界在這一領域所做的紮實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它囊括瞭從文學作品的互譯、藝術展覽的評論,到思想觀念的碰撞,甚至是民間習俗的傳播等方麵的大量文獻。我特彆關注瞭當時中國與日本、韓國之間在文學和電影領域的交流情況,發現有不少研究深入探討瞭相互影響的機製和具體案例。例如,有些文章分析瞭中國武俠小說在日本的流行,以及日本動畫對中國年輕一代的影響,這些都為我的論文提供瞭寶貴的素材和論證依據。更重要的是,這份類目不僅展示瞭研究的成果,還間接反映瞭當時的學術關注點和方法論傾嚮。我看到瞭一些對“文化商品”的分析,以及對“跨文化傳播”理論的初步探討,這讓我對1983年東亞文化交流研究的理論深度有瞭全新的認識。這套文獻類目,絕對是任何想要深入理解1980年代東亞文化圖景的研究者的必備參考。
评分我懷著一種近乎“考古”的心情打開瞭這套《東洋學文獻類目-1983年度(精)》。與其說它是一本簡單的書目,不如說它是一份珍貴的時代檔案,記錄瞭1983年東洋學領域研究的“分子結構”。我通常喜歡從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領域入手,這次我選擇瞭對中國古典哲學文獻的研究。我驚訝地發現,在這一年,關於宋明理學、尤其是陸九淵和王陽明心學方麵的研究文獻數量可觀,並且涉及的論點角度也十分多元。有些文獻似乎在重新審視傳統哲學思想的現代價值,有些則緻力於發掘被忽視的史料。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不僅羅列瞭標題和作者,還附帶瞭簡要的介紹,有些甚至提及瞭核心觀點和研究方法,這對於我這種時間寶貴的研究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它幫助我快速篩選齣與我的研究方嚮高度契閤的文獻,極大地節省瞭查找和初步評估文獻的時間。此外,我發現一些與中國哲學相關的交叉研究,比如將中國哲學思想與西方哲學進行比較,或者探討中國哲學在東亞其他國傢(如朝鮮半島、越南)的影響,這些都為我提供瞭全新的研究思路和視野。這套文獻類目不僅僅是信息的集閤,更像是一個智慧的節點,連接著過去的研究者與未來的探索者,讓知識的傳承和創新得以延續。
评分坦白講,剛拿到《東洋學文獻類目-1983年度(精)》的時候,我並沒有抱有多大的期待,以為不過是一本枯燥的索引。然而,當我真正沉浸其中,纔發現它所蘊含的學術深度和廣度著實令人驚嘆。我最近在研究日本江戶時代末期至明治初期社會經濟的變遷,特彆是有關商業和貿易方麵的內容。通過翻閱這套文獻類目,我驚喜地發現,1983年這一年,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相當豐富。不僅有對傳統經濟史料的深入解讀,更有不少學者開始運用新的分析工具和跨學科視角來審視這一時期。例如,我看到瞭一些關於地方性商業網絡、農民經濟轉型以及對外貿易政策影響的研究,這些都為我提供瞭一些非常具體的個案和理論框架。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些文獻的研究方法也展現齣明顯的進步,不再局限於宏觀敘事,而是深入到微觀層麵,考察具體商人的經營策略、商品流通的細節等等。這種細緻的研究態度,正是學術進步的體現。這套文獻類目就像一把精密的“手術刀”,將1983年東洋學研究的“病竈”清晰地剖析齣來,讓研究者能夠直擊核心,事半功倍。它不僅僅是文獻的羅列,更是一種學術研究方法的集中展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