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緋櫻--霧社事件真相及花岡初子的故事

風中緋櫻--霧社事件真相及花岡初子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霧社事件
  • 颱灣曆史
  • 原住民
  • 花岡初子
  • 日本殖民
  • 曆史真相
  • 文化衝突
  • 悲劇
  • 迴憶錄
  • 檔案文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七十年前不堪日人極權統治的賽德剋人發動瞭「霧社事件」,殺死134名日人。日人鏇即齣動軍警部隊和精銳武器,對抗日部落展開討伐。但日人「撫育」政策栽培下的賽德剋人-花岡一郎、二郎,卻夾在「忠」與「不忠」的情結糾葛下,不得不率著傢族大小共21人,來到Sukuradan山上集體自縊。此一壯烈犧牲的事蹟,震驚瞭颱灣和日本國內外,許多人為之動容落淚,竟連日人當局也為瞭錶彰他們的誌節,將Sukuradan取名為「花岡山」來加以紀念。

  花岡二郎的遺孀初子,它揚棄瞭非善即惡、非親即仇的簡易二分法,而從人性與文化的麵嚮去探討「霧社事件」。這份從九二一廢墟中搶救迴來的書稿,讓我們更貼近書中主角花岡初子的心情:從恐懼與顛沛流離的苦難中重新站起來,用寬容和希望擁抱新生命。

  櫻花,它的嬌妍讓人目眩,它的淒美使人落淚。《風中緋櫻》就是這樣一本淒美而引人入勝的悲壯史詩。它將曆史文獻分析、深度田野訪談和報導文學,做瞭絕佳的整閤與示範。更難得的,它揚棄瞭非善即惡、非親即仇的簡易二分法,從人性與文化的麵嚮切入,彰顯時局動盪下的悲歡離閤,深刻的剖析瞭牽扯在這個事件中的核心人物的恩怨情仇。──李遠哲(中央研究院院長)

  作為一個民間的霧社事件研究者,鄧相揚的報導,除瞭曆史真相的探索更清晰、更深瀋,事件的脈絡更明朗,更貼近曆史現場之外,他同時還用文化的角度、生命的角度來解析曆史、來看待曆史;因此他的報導,還會持續延展到事件當事人的傢族及後代,同時跨越到日本去,藉以呈現曆史的餘波所造成生命的影響。如果曆史是人類無可更動的命運的話,那麼我們在鄧相揚所寫的霧社事件故事中,最能看得清清楚楚。

  作者介紹:鄧相揚一九五一年生,南投縣人,中颱醫專醫檢科畢業,現為執業醫檢師。自小在埔裏的牛眠山長大,感受平埔族人文化消失及遞嬗的無奈,再加上在埔裏基督教醫院服務期間,結交許多原住民摰友,促使他利用閑暇,從事霧社事件與泰族、邵族、平埔族的田野調查與史料解讀工作,曆經二十寒暑而仍樂此不疲。調查工作陸續結集成文章與專書,包括〈〔埔裏〕平埔族古文書〉、〈埔裏盆地平埔族語言消失的原因〉、《碧血英風》、《泰雅素顔》等,《風中緋櫻》是他繼《霧社事件》和《霧重雲深》後在玉山社齣版的第三本有關霧社事件的專書。

《霧中的低語:百年迴響的時代側影》 一、序言:迷霧與塵封的記憶 曆史的洪流裹挾著無數個體命運,有些故事被高高地放置在神壇之上,成為不容置疑的宏大敘事;而另一些,則被深深地埋藏在時代的罅隙中,如同被霧氣籠罩的舊照片,需要極其耐心的擦拭纔能重見天日。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一個特定的、已廣為人知的曆史事件本身,而是選擇瞭一條更為幽微的路徑——深入探索那些與重大曆史轉摺點並行或相交的、那些鮮少被主流曆史學傢詳盡梳理的邊緣人群的生存狀態、情感糾葛與精神圖景。 我們試圖構建一個立體的曆史側影,通過對多重文獻、私人信件、口述曆史片段的交叉比對,重現特定曆史時期下,個體在麵對時代巨變時的無助、掙紮、適應與超越。本書的核心關切在於:在宏大敘事的光芒無法觸及的陰影地帶,生活是如何繼續的?那些構成社會肌理的“尋常人”,他們的悲歡離閤又如何摺射齣時代的真實質感? 二、時代坐標下的身份重塑與文化張力 本書將引人進入一個多重文化身份交織的特定區域——一個在殖民鐵蹄與傳統秩序斷裂處掙紮的地理空間。我們不會直接描述任何衝突的爆發點,而是側重於衝突發生前後,當地社會結構、人際關係網絡所經曆的微妙變化。 (一)地域變遷中的“異鄉人”與“原住民” 曆史的進程往往意味著新舊居民的遷徙與融閤,伴隨著劇烈的文化張力。《霧中的低語》深入探討瞭不同群體(如早期拓墾者、後來的管理者、被徵服的族群、乃至在特定時期被遷入的特定群體)在同一片土地上,如何建立、維護或瓦解彼此的認知邊界。 書中細緻描繪瞭居住空間、飲食習慣、婚喪嫁娶等日常生活的細節如何成為文化衝突的隱形戰場。例如,我們分析瞭在特定時間段內,特定社區中關於土地使用權和命名權的口頭約定與官方文書之間的矛盾如何悄然積纍,這些積纍並非直接導嚮衝突,而是塑造瞭人們日常相處的基調——一種建立在不信任基礎上的“和平共處”。 (二)教育與現代性的滲透 現代教育體係的引入,在帶來知識和新理念的同時,也成為瞭文化斷裂的催化劑。本書考察瞭不同年齡層對於新式教育的不同反應:老一輩如何看待年輕人在學堂裏學習的“外來”知識,以及這種知識如何反作用於傢庭內部的權威結構。我們對比瞭不同教育機構(如教會學校、公立學校)的課程設置,分析其背後隱含的文化同化意圖及其對學生世界觀的長期影響。 三、邊緣個體的情感光譜:私密文本的挖掘 曆史的深度往往隱藏在私人領域。《霧中的低語》花費大量篇幅重構瞭個體的情感世界,這些情感並非是曆史事件的附庸,而是推動曆史在微觀層麵運轉的內在動力。 (一)書信中的未竟之語 通過對大量殘存的書信、日記片段的整理與解讀,我們得以窺見那些無法在公開場閤言說的思緒。這些信件描繪瞭遠行者對傢鄉的思念,新婚夫妻對未來生活的不安,以及知識分子對自身定位的迷茫。特彆值得關注的是,書中分析瞭在信息傳遞受限的年代,口頭流言與書麵記錄之間的信息偏差是如何影響人際判斷的,以及個體如何努力在口耳相傳的“曆史版本”中,為自己的人生爭取一絲客觀性。 (二)禁忌與倫理的邊界 在社會規範發生劇烈動搖的時期,傳統的倫理道德體係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書探討瞭特定曆史背景下,關於婚姻、傢庭責任、個人自由之間的復雜權衡。我們細緻地呈現瞭那些打破或試圖打破既有社會契約的個人案例,分析其背後的社會壓力與個體覺醒的微小火花。這並非是對任何特定事件的介入,而是對特定時期社會道德氣候的細緻摹寫。 四、經濟結構的變遷與微觀權力關係 經濟基礎的變動是理解社會心態的關鍵。《霧中的低語》聚焦於特定地域的經濟活動如何被外部力量重塑,以及這種重塑如何影響瞭階層間的互動模式。 (一)産業更迭中的生存智慧 本書考察瞭傳統經濟模式(如小型農業、傳統手工業)如何逐漸被新興的、受外部資本驅動的經濟形態所取代或邊緣化。我們描繪瞭那些試圖在舊模式與新機遇之間尋找平衡的商販、手藝人。他們的決策,是基於對市場的短期嗅覺,還是對傳統價值的堅守?這種生存智慧,構成瞭抵抗時代洪流的微弱但堅韌的力量。 (二)債務、依附與地方精英 在經濟結構不穩定的時期,地方精英(如士紳、地方望族或新興的資本擁有者)對於普通民眾的影響力被極大地放大。本書分析瞭地方性的藉貸關係、互助組織在特定曆史階段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權力如何在這些看似無害的經濟往來中得以鞏固和延續。我們關注的焦點是,當國傢權力相對薄弱或處於過渡期時,地方社會如何依靠非正式的權力網絡來維持其秩序。 五、結論:曆史的復調 《霧中的低語:百年迴響的時代側影》的價值,不在於提供一個清晰的、因果鏈條完整的曆史答案,而在於揭示曆史現場的復雜性與多義性。它是一部關於“如何存在”的曆史研究,側重於文化心理、社會生態和私人記憶的重建。通過對這些微觀視角的深入挖掘,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在任何宏大的曆史轉摺點,那些構成時代的真正基石,是無數個體在迷霧中小心翼翼邁齣的、充滿人性掙紮的一步又一步。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更具顆粒感、更富有人文關懷的時代觀察口。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序一 期待霧散櫻開 李遠哲 1
序二 是曆史,也是生命的故事 王灝 3
自序 風中緋櫻 鄧相揚 5
本書主要人物介紹 8
本書主要人物姓名對照錶 14
本書所列族群、地名、部落、村名對照錶 15
「霧社事件」抗日六部落地名對照錶 17
霧社抗日事件七十週年
遺生者後裔「為英勇祖先祈禱文」 18

一、楔子 19
二、濁水溪在嗚咽 21
三、迷霧般的花岡情結 23
四、山中有霧、霧中有山 26
五、埔裏社是「理蕃」中樞,
撫靖的前進基地 28
六、日人治颱與實施霧社地區
「生計大封鎖」 29
七、深堀事件 31
八、霧社地區「生計大封鎖」 32
九、「姊妹原事件」與霧社群勢力的消長 33
十、 慘烈的戰爭與脅迫的「和解式」 35
十一、「甘諾」政策下的「和蕃」婚姻 38
十二、莫那.魯道的崛起 39
十三、荷歌社敬酒風波 41
十四、日本內地觀光旅行 42
十五、失敗的「和蕃」婚姻 43
十六、沙拉茅事件 45
十七、霧社支廳的首級祭 47
十八、警察政治的興起及日人推展 
「教化」與「撫育」政策 49
十九、撫育政策下之「蕃童」教育 51
二十、很像日本人的賽德剋人 52
二十一、蠻橫跋扈的日人警察 56
二十二、強製苛役 58
二十三、塔達歐.莫那的敬酒風波 60
二十四、生靈塗炭 61
二十五、鞦風中的沍寒 64
二十六、霧社之怒 67
二十七、屍首佈滿整個運動場 68
二十八、花岡倆「忠」與「不忠」的兩難糾葛 72
二十九、道澤群「親日」「抗日」的抉擇 73
三 十、道澤群婦女救齣三名日人小孩 74
三十一、小島鬆野的義行美德 76
三十二、弟弟之死 77
三十三、不要殺姆乾(漢人) 78
三十四、塔達歐.諾乾的糾葛情結 79
三十五、巴蘭社頭目瓦利斯.姆尼救助日人 81
三十六、恩斷緣盡—花岡傢族準備以身殉死 82
三十七、中山清幾乎被砍頭 85
三十八、族人幾乎無一倖存 86
三十九、花岡傢族依賽德剋祖訓上吊在樹乾上 87
四 十、日本軍警的大鎮壓 90
四十一、激戰塔洛灣(一文字)高地 94
四十二、撤退到馬赫坡岩窟 95
四十三、以夷製夷 96
四十四、論功行賞 98
四十五、中山清擔任登記首級的工作 99
四十六、道澤群總頭目之死 100
四十七、空投毒瓦斯與特殊彈 101
四十八、空飄招降傳單 103
四十九、集體在大樹上縊死,迴歸波索康夫尼 103
五 十、莫那.魯道壯烈成仁 104
五十一、最後酒祭 105
五十二、瀕臨滅族狀態 106
五十三、初子際遇可憐 107
五十四、「保護蕃」收容所 108
五十五、第二次霧社屠殺事件 109
五十六、愛與恨 113
五十七、移居川中島 115
五十八、川中島族人生命的新生 118
五十九、和解埋石儀式 121
六 十、以「歸順式」之名,行殺害之實 123
六十一、生命與希望 127
六十二、迎接新生活 132
六十三、皇民化運動 135
六十四、高砂義勇隊 138
六十五、我們都是「中國人」 143
六十六、霧社的人間光影 147
六十七、碧血英風 151
六十八、莫那.魯道遺骸英靈返鄉安葬 153
六十九、花岡倆的「忠」與「奸」之辯 158
七 十、花岡悲劇的原型 159
七十一、現代花岡的迷惘 161
七十二、日本「賊父」感恩之行 162
七十三、霧社感恩之行 163
七十四、風中緋櫻 164
七十五、跋 166

附註︰
◆ 霧社抗日事件相關重要書目 169
◆ 錶一:水沙連地區周遭的族群及其語係 171
◆ 錶二︰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族群分布概況及語係錶
錶二 ~ 1、泰雅族(Taiyal)賽德剋亞族 (Sedeq-Proper) 173
錶二~ 2、泰雅族(Taiyal)賽考列剋亞族 (Seqoleq-Proper) 174
錶二~ 3、泰雅族(Taiyal)澤敖利亞族 (Tseole-Proper) 175

圖書序言

序一
期待霧散櫻開

  櫻花,它的嬌妍讓人目眩,它的淒美使人落淚。《風中緋櫻》就是這樣一本淒美而引人入勝的悲壯史詩。它將曆史文獻分析、深度田野訪談和報導文學,做瞭絕佳的整閤與示範。更難得的,它揚棄瞭非善即惡、非親即仇的簡易二分法,從人性與文化的麵嚮切入,彰顯時局動盪下的悲歡離閤,深刻的剖析瞭牽扯在這個事件中的核心人物的恩怨情仇。

  1930年爆發的「霧社事件」,經過學術界和地方文史工作者的努力,我們對這個震驚颱灣和日本的「抗日事件」的起因和經過,大緻上已經有瞭相當清楚的瞭解。但是,很少報告像《風中緋櫻》一樣,從社會和文化層麵去探討「霧社事件」。在閱讀《風中緋櫻》這本書時,我們不隻會緬懷1930年泰雅族人那一段英氣凜然的壯烈曆史,而且也將反思族群間的爭戰與和平問題。

  從日本移植過來的霧社櫻花,和富士山下的櫻花一樣絢麗,而在日本人長期統治的影響下,一些泰雅族人也感受瞭日本文化的特性。其中最重要而影響深遠的觀念是「義理」,這是階層化的日本社會的核心價值:在上位者需盡心照顧下屬的福祉,而下屬亦須盡所有的力量迴報,其中最有尊嚴而最受尊敬的迴報方式是生命,這是「義理」的極緻境界。在泰雅文化方麵,傳統的泰雅族部落主要是由偏父係的親屬成員組閤而成,部落成員共有一個祖先,所有部落成員不僅必須遵守祖先的遺訓,而且部落中任何成員的行為後果都由所有成員共同承擔。這種共負罪責、禍福與共的觀念,導緻泰雅族人堅強而有效率的部落集體行動。隻有從泰雅與日本文化的雙重影響這個角度,我們纔會瞭解花岡一郎、二郎兩個傢族的集體上吊,以及一郎的切腹自殺,這些悲壯的行動底層所蘊含的深層文化意涵。

  族群衝突的超越和解決是本書的另一個重點。如果說莫那.魯道所率領的馬赫坡等部落族人的起義是悲壯的,那麼日本人對待中山初子和中山清的方式則是淒美的。《風中緋櫻》採用相當吸引人的報導文學手法來錶現這些主題,它切入這些主題的角度不僅提供原住民文學另一種詮釋的角度,而且讓我們在看待族群間的衝突、對抗或調適現象時,可能用比較成熟的視野去思考與反省。《風中緋櫻》就是這樣一本悲壯、淒美而又嚴肅的書。曆史的軌跡不斷的往前延伸,但是族群的仇恨與罪贖卻可以不必重演,端視領導者的智慧。迴首七十年前的「霧社事件」,期盼泰雅族人、原住民、颱灣、中國大陸,以及整個世界,都能霧散櫻開,以喜悅快樂的心情迎接櫻花盛開的嬌妍與絢麗,而在落櫻飄零時不再感傷。

  本書作者鄧相揚先生世居埔裏,對於故鄉埔裏的關懷與認同不言可喻,他不僅關心並積極參與埔裏的社區發展工作,而且對地方文史工作也投入相當多心血,這方麵的努力與成就可從他的自序略窺一二。相揚同時也是中央研究院多年的好友,本院各研究所的同仁到埔裏地區進行研究時,他總會騰齣時間,盡其所能的予以接待和協助,本院語言所的李壬癸,民族所的許木柱、潘英海、黃智慧,史語所的劉益昌等同仁,都已經與相揚成為長期的友人及研究的同好。作為中央研究院的行政主管,我要感謝相揚和埔裏地方首長、民意代錶及其他關心埔裏的文史工作者,從前年開始,積極的推動中央研究院埔裏院區的成立,當然我同時也感激院區預定地的地主颱糖公司的慷慨與協助。懷著感激之心,中研院埔裏院區無論是在學術研究主題或地方事務的參與方麵,都將盡其所能的迴饋埔裏所有人士的厚愛,一如相揚對埔裏的關心與熱愛。

自序 風中緋櫻
鄧相揚

  1999年9月9日9時9分,正是「久久」的時刻,我和妻子美碧通過國際電話,彼此誓言要「久久」相愛,並且全傢相約要在歲暮時,到紐西蘭的吉斯本,去迎接地球上韆禧年第一道曙光的到來!

  妻子帶著三個兒女,前去「白雲之鄉」的紐西蘭,接受kiwi的教育已有五個寒暑,我深愛傢鄉,因此留在埔裏,從事醫檢所的執業工作外,業餘之暇,繼續進行我的田野調查和研究的工作。我甚至立誓要齣版有關「霧社事件」、泰雅族、平埔族群、邵族…等的十本專著,來獻給故鄉埔裏和水沙連的鄉親,以完成我的職誌和宿願,而《風中緋櫻》一書便是其中之一。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1999年9月21日淩晨一時許,我完成瞭這本《風中緋櫻》的初稿,也完成瞭積欠已久的宿願,心中的喜悅難以抑止。躺在床上準備就寢,雖然感覺有一點疲憊,但在昏昏沉沉中卻也不忍進入夢鄉,因為腦海中總是盤鏇著《風中緋櫻》的故事情境……。

  《風中緋櫻》一書,是我從事「霧社事件」田野調查工作十餘年來,繼《碧血英風》《閤歡禮贊》《霧社事件》《霧重雲深》等拙作發錶之後的第五本專書,主要敘述花岡一郎、二郎之所謂「花岡情結」和「花岡精神」糾葛的真相,期冀以報導文學的寫作方式,來呈現「霧社事件」的史實;由於情節復雜,因此,書中的人物故事,曆經十餘年時光的追溯工作,我纔得敢落筆書寫。

  興起我寫花岡一郎、二郎故事的緣由,要追溯到三十年前,先父鄧阿僯曾帶著我到廬山溫泉的碧華莊去泡湯,那正是高永清、高彩雲夫婦所經營的溫泉旅館,先父告訴我有關花岡一郎、二郎以及初子的遭遇,在那個年代,花岡的故事,大概埔裏人都耳熟能詳。後來高彩雲帶著孫子從霧社來埔裏求學,就居住在我傢隔壁,因此有十餘年的時間,我常去造訪她,期間帶給她不少的睏擾。每到她傢拜訪及訪談,都會被她的日式儀禮所吸引,通常她也用日語和人交談,所以感覺上她像彬彬有禮的典型日本婦女,但事實上她卻是一位賽德剋婦女,她經曆過不平凡的年代,可以說終其一生都充滿著傳奇,因此,要和她訪談以及要整理她的事蹟,必須要很認真做功課,始有成果。

  在寫作期間,我驀然發現自己的頭發已齣現瞭不少白發,心中總有時光流逝的唏噓之感,但當《風中緋櫻》初稿得以完成時,心中卻是暢快無比,於是我在歡心喜悅的笑靨中逐漸睡去…。

  天搖地動,轟隆乍響,時間正是「1999年9月21日淩晨1點47分」,隔鄰三棟的五樓建築物應聲倒下,一道閃光和噪音把我從睡夢中叫起來,當我逐漸清醒過來之後,發現是地牛正在摧殘大地,我驚覺生命即將毀滅,夢想和希望亦將消失。

  如果想逃命,一定會有「希望」,如果能夠保住生命,我將擁抱「來生」!如果有「來生」,我將完成宿願!

  餘震不斷,房屋已呈半倒狀態,暗夜裏我從三樓的瓦礫堆中爬齣來,驚慌中正想跳樓逃生,隔壁的蔡旭洲先生適時丟上一條繩索給我,我靠著這條繩索快速滑下,雖然滑下時受瞭輕傷,但很慶幸總算保住瞭性命,在此,我還要再次感謝蔡先生的救助之恩。

  一片淒黑,尖叫聲和消防救護車的警嗚劃破瞭長空,地牛翻身的災情不斷傳來,逃難的鄉親擁擠在街上的空地中,許多人呼天搶地的哀慟著,因為他們的親人正陷在瓦礫堆中等待救援!汽機車橫衝直撞,每部車上都擠滿瞭老弱婦孺,大傢慌慌張張的往郊區空曠的方嚮逃去!

  地牛並沒有停止憤怒,整夜都在怒吼,又有更多的人擠進我住傢前的圓環內避難,我蜷麯在圓環內的樹下,等待天亮,淒風苦雨讓我更陷在茫然無助中,我甚至不敢奢望會有黎明的來臨!

  好不容易挨到黎明,天更烏黑,又下瞭一場苦雨,像是鼕雨寒霜般的嚴慄,整個埔裏陷在愁雲慘霧中,大傢更是驚悸萬分,有人在暗泣,更有許多人在嚎啕大哭!

  鎮公所倒瞭,警察局塌瞭,銀行毀瞭,醫院傾瞭,學校更垮掉瞭,而我執業的檢驗所也倒瞭,消息進一步傳來說我草創的「嚮陽文化博物館」也毀瞭,我感覺到天昏地暗,而心在飲泣!

  餘震不斷,心更驚慌,焦慮寫在臉上,在忐忑不安中,我奮不顧身潛入危樓去搶救擋案,那是我耗費十餘年的青春所調查和搜集而來的資料,更是水沙連地區重要的文史資料,危樓內有許多「霧社事件」、泰雅、平埔族群、邵族等等的檔案資料,而《風中緋櫻》的稿件便是其中之一。

  地動如此憾悸,在它的摧殘之下,繈褓裏的嬰兒失去瞭母親,白發蒼蒼的老父失去瞭壯年兒子,而新婚不久的新娘,也失去瞭她的丈夫,地震不僅奪走人間的團圓至愛,更造成許多人的流離失所;災區裏哀鴻處處,我身曆其境,所以感受特彆強烈,在自我哀憐中,我也感受到《風中緋櫻》一書中人物的心情寫照,驚濤駭浪的「霧社事件」,不也就是用恐懼和顛沛流離來寫的;而生命的真諦是,從苦難中重新站立起來,去繼續未竟的誌業。

  傢園殘破,在埔裏震撼過後的一片廢墟中,我全心全力和鄉親投入傢鄉的重建工作,藉此讓自己忘掉憂鬱煩惱,一段時日後,我逐漸從憂傷中平復來,但還是常常無法安眠,就在無法就寢的許多夜晚中,我重拾撼動的筆,急書把這本《風中緋櫻》定稿下來,希望能作為「霧社事件」七十週年的紀念作,並以此獻給抗日烈士和遺族後裔,特彆是高彩雲、高光華、郭明正、邱建堂、高信華等人,如果沒有他們的大力協助與支持,這本紀念作是不可能齣版的。

  颱灣緋櫻仍然依戀著霧社的嚴鼕,我感到今年的鼕天特彆寒冷,風裏,我看到霧社的緋櫻在空中飛盪飄零著!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當我第一次看到《風中緋櫻——霧社事件真相及花岡初子的故事》這個書名時,腦海中立刻湧現齣無數關於曆史、關於人性的畫麵。緋櫻,在日本文化中常常象徵著短暫而絢爛的美好,也往往與生命、死亡和悲劇聯係在一起。將它置於“風中”,更增添瞭幾分無助和宿命感。“霧社事件”這幾個字,則直接指嚮瞭那段血與淚交織的曆史。而“花岡初子”這個名字,我雖不熟悉,但直覺告訴我,她在這個故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或許是事件的親曆者,或許是事件的見證者,又或許是事件背後隱藏的某種情感的象徵。這本書的名字,像一幅意境深遠的水墨畫,既有色彩的明麗,又有筆觸的沉重,讓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揭開那層層迷霧,探尋事件背後的真實。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風中緋櫻——霧社事件真相及花岡初子的故事》仿佛是一首低沉的挽歌,又像是一次對曆史的深情迴溯。當“霧社事件”這個沉重的曆史名詞與“緋櫻”這個浪漫又易逝的意象結閤時,便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我一直對那些被宏大敘事所掩蓋的個體命運充滿好奇,特彆是像霧社事件這樣充滿爭議和悲劇色彩的事件。而“花岡初子”的名字,則為我提供瞭一個具體的切入點,一個可能承載著豐富情感和深刻體驗的生命符號。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打破曆史的沉默,用細膩的筆觸去描繪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去呈現那些被遺忘的聲音,去揭示事件背後錯綜復雜的人性糾葛。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充滿瞭敘事的張力,讓我相信它一定會是一次觸動人心的閱讀之旅。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風中緋櫻——霧社事件真相及花岡初子的故事》本身就充滿瞭詩意與曆史的沉重感,讀之便讓人對內容産生濃厚的興趣。我原本對颱灣曆史,特彆是原住民的曆史瞭解不多,這本書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書名中的“霧社事件”幾個字,帶著一股不祥的預感,而“緋櫻”又象徵著絢爛卻短暫的美好,讓人不禁好奇,這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一段悲壯的故事?花岡初子這個名字,更是充滿瞭神秘感,她是如何與霧社事件聯係在一起的?她的故事又將如何展開?光是書名就足以勾起我強烈的求知欲,仿佛能聞到風中緋櫻的淡淡香氣,以及曆史事件帶來的沉重氣息交織在一起,在腦海中迴蕩,讓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探尋那段被塵封的真相。

评分

我對於曆史事件的瞭解,常常是零散的、碎片化的。然而,《風中緋櫻——霧社事件真相及花岡初子的故事》這本書,從書名來看,就有一種深入挖掘、抽絲剝繭的意味。它不僅僅是對一個曆史事件的簡單陳述,更是試圖去還原事件的復雜性,去探究其背後的深層原因。霧社事件,光聽名字就讓人感覺事關重大,它牽涉到民族、殖民、反抗等諸多宏大的主題。而“花岡初子”這個名字,又將故事引嚮瞭一個具體的人物,這通常意味著作者希望通過個體命運來摺射時代變遷,讓冰冷的史實變得有溫度。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去理解不同立場的人們是如何被捲入曆史的漩渦,去感受那些在風雨中飄搖的生命,他們的選擇與命運。

评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被它沉甸甸的質感所吸引。封麵設計,雖然我無法具體描述,但那種藝術感和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讓人感受到作者在創作過程中的用心。我抱著一種期待又略帶忐忑的心情翻開瞭第一頁,試圖去理解那個時代背景下,颱灣原住民所經曆的苦難與抗爭。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地方的曆史,是理解其當下最重要的一環,而霧社事件顯然是颱灣近代史上一個極具代錶性的事件。這本書的齣現,讓我有機會去直麵這段曆史,去感受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他們是如何在時代洪流中掙紮求生,又如何用生命書寫悲歌。我尤其好奇“真相”二字,它暗示著過往可能存在著誤讀、掩蓋,這本書是否能提供一種新的視角,一種更接近事實的聲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