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嘗試以理論分析,來描繪世界經濟史的發展;所使用的方法,則為馬剋思經濟學的曆史分析架構與方法。
馬剋思的理論核心為曆史唯物論,主張下層結構影響、改變上層結構,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的互為作用,使得人類的文明/生産樣式隨著生産力水準提升而不斷演進。在此理論架構下,現今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係在特定的曆史條件及背景下,隻是人類文明/生産樣式的曆史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而非「超曆史」的存在。也因此在馬剋思經濟的理論分析中,雖然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作瞭極深入與周延的觀察與探討,但亦不失作為曆史研究的經濟學之功能,以曆史唯物史觀的邏輯與理論架構所建立的分析模型來說,人類曆經瞭原始共同體、亞細亞(納貢製)社會、古代奴隸製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其後則推論將有社會主義乃至共産主義社會的到來。
本書作者鹽澤君夫和近藤哲生,為日本馬剋思經濟學研究的前輩,對馬剋思經濟學與東亞(日本資本主義)關聯的研究,早為日本馬剋思經濟學研究的重要遺産。
1   開課日                            013 
2   美女與野獸                    027 
3   危險與快樂                    031 
4   密謀對策                        047 
5   薪資過低,工作過量    055 
6   熄燈                                067 
7   剝削消費者                    077 
8   金手指                            101 
9   優裏西斯                        107 
10 骯髒的勾當                    117 
11 孤立無援                        127 
12 籠中野獸                        141 
13 遊戲規則                        149 
14 數字的祕密                    163 
15 樂善好施                        169 
16 解密                                195 
17 隨波逐流                        205 
18 最後一課                        233 
19 修正這世界                    247 
20 畢業晚會                        265 
21 賞個零錢吧                    271 
緻謝                                         275 
資料來源與延伸閱讀            279 
《經濟史入門:馬剋思經濟學曆史理論概述》這本書,我當初是因為好奇心驅使而翻開的。老實說,我對馬剋思主義經濟學原本的印象停留在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覺得它可能離我們日常生活有點遠。但這本書的序言就點齣瞭它試圖連接理論與曆史實踐的野心,這一點很吸引我。我一直覺得,要理解一個時代的經濟麵貌,光看數字和模型是不夠的,必須結閤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社會結構、政治權力等等去解讀。這本書的第一部分,尤其是在講資本主義早期興起的那幾個章節,我覺得作者花瞭很多篇幅去描述工業革命對社會帶來的劇烈衝擊,從農村到城市的人口遷移、工廠製度的齣現、階級關係的重塑,這些都寫得相當細緻。他不僅僅是羅列瞭馬剋思的理論,而是試圖讓我們看到,這些理論是如何從那個時代的具體矛盾和問題中孕育齣來的。讀到後來,我更能體會到,為什麼馬剋思會強調生産關係在經濟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因為他筆下的曆史,就是一部不斷被技術進步和新的生産方式所驅動的變革史。書裏有些地方,比如關於商品拜物教的討論,我一開始覺得有點晦澀,但結閤作者提供的曆史案例,比如早期商業廣告的齣現,或者是殖民地貿易如何塑造瞭歐洲人的消費觀念,我纔慢慢體會到那句話的深刻含義。它不僅僅是對資本主義內在邏輯的剖析,更是對我們身處其中的經濟現象背後,可能隱藏的非理性或被遮蔽的真實麵的一次審視。
评分《經濟史入門:馬剋思經濟學曆史理論概述》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本“史觀”的啓濛讀物。我之前接觸過一些經濟史的書籍,但大多聚焦於具體的經濟事件或者技術革新,而這本書的視角更為宏大,它試圖從馬剋思的理論體係齣發,去構建一個理解經濟曆史發展的基本框架。我很喜歡作者在分析社會經濟結構時,強調生産力和生産關係之間的辯證統一。在談到古代社會的農業經濟時,他詳細描述瞭土地所有製、農民的勞動方式如何影響瞭整個社會財富的分配和階層固化。到瞭資本主義時期,生産力的巨大飛躍,比如蒸汽機的發明,是如何改變瞭原有的生産關係,進而催生齣新的社會矛盾。書裏對“經濟危機”的分析也讓我印象深刻,它不僅僅是將危機看作是偶然的事件,而是將其置於資本主義內在的周期性運動之中進行解讀。作者通過梳理曆史上幾次重大的經濟蕭條,比如1929年的大蕭條,來解釋資本主義的固有缺陷和自我調節機製的局限性。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所處的經濟環境,它不僅僅是市場上的價格波動,更是一種深層的結構性力量在起作用。
评分讀完《經濟史入門:馬剋思經濟學曆史理論概述》,我最大的感受是,經濟史的學習,不應該僅僅是記住一些年代和人物,更重要的是理解那些驅動曆史前進的深層力量。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作者在介紹馬剋思的勞動價值論時,並沒有孤立地講解理論,而是把它放在瞭商品經濟發展的曆史背景下進行闡釋。他詳細描述瞭商品是如何從原始的交換品,一步步演變為在市場上流通的、具有特定交換價值的“商品”,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勞動是如何被抽象化和商品化的。我尤其欣賞書中對“資本積纍”過程的細緻描繪,作者通過大量曆史資料,展現瞭早期資本傢是如何通過榨取剩餘價值,並將利潤不斷再投資,從而實現資本的幾何式增長。這本書也讓我更深刻地理解瞭“意識形態”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它不僅僅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更是上層建築中的某些觀念,比如對私有財産的強調,或者對市場競爭的崇拜,是如何反過來鞏固和推動經濟基礎的發展。我之前總覺得馬剋思的理論有些過於沉重,但讀完這本書,我更覺得它是一種認識世界、理解社會復雜性的一種有力工具。
评分當我拿到《經濟史入門:馬剋思經濟學曆史理論概述》這本書時,我最期待的就是它能幫我理清馬剋思經濟學的一些核心概念,並且能夠將它們與真實的曆史發展軌跡聯係起來。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不錯。作者並沒有迴避馬剋思理論中那些相對抽象的哲學思辨,但更重要的是,他通過大量的曆史材料,將這些理論“接地氣”瞭。例如,在談到“階級鬥爭”的時候,他沒有簡單地將其歸結為暴力衝突,而是通過梳理不同曆史時期,比如中世紀後期城市市民與貴族的鬥爭,又或是工業革命後工人階級與資本傢的勞資矛盾,來展現階級利益的衝突是如何貫穿人類曆史的。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分析瞭文藝復興時期商業資本的興起,以及它對傳統封建經濟秩序的衝擊。作者巧妙地運用馬剋思的分析框架,來解釋為什麼舊的經濟模式會瓦解,新的社會力量是如何崛起的。他對於“社會形態”演變的解讀,讓我對曆史的進程有瞭更宏觀的認識,不再是零散的事件堆砌,而是能夠看到其中內在的邏輯和發展脈絡。書中的一些例子,比如對早期殖民擴張的分析,不僅僅是描繪地理大發現的壯舉,更是揭示瞭隱藏在背後的經濟動機和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不對等的關係,這一點相當發人深省。
评分這本《經濟史入門:馬剋思經濟學曆史理論概述》,坦白講,對我來說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學習的契機。我一直對一些曆史事件背後的經濟驅動力很感興趣,但總覺得市麵上的許多解讀都太過於簡化,或者過於偏重某一方麵的因素。這本書在梳理馬剋思經濟思想的同時,把曆史事件作為理論的應用場景,這種做法讓我耳目一新。比如,它在討論到剩餘價值理論的時候,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花瞭大量篇幅去分析不同曆史時期,比如封建社會解體後,農奴如何逐步轉變為自由勞動力,以及早期産業工人如何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工作,卻隻獲得微薄的工資。作者通過大量的曆史細節,生動地展現瞭“剩餘價值”是如何被創造和積纍的,以及這種積纍如何成為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動力。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曆史唯物主義”的闡釋,它不是一個僵化的教條,而是作者用來理解和解釋社會變遷的一個視角。通過對不同社會形態的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的分析,我開始更清晰地看到,是什麼樣的經濟結構和生産力水平,決定瞭一個社會的政治製度、文化思想,甚至是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即使有些章節的理論推導比較密集,但隻要結閤後麵具體的曆史案例,就能夠豁然開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