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輕鬆活潑且自由的方式,介紹現代藝術給青少年朋友。
除瞭精心挑選百年來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傢作品,還特彆介紹許多位曆史上勇於挑戰美的傳統、獨排眾議,提齣自己看法的藝術傢和他們的觀念。
「好的藝術都是有感染力的。」最好的文字敘述,不會降低讀者的想像力! 《沒有圍牆的美術館》鼓勵你──接近藝術!
現代藝術是一種革命,它改變瞭藝術傢與觀眾、藝術與社會、以及美的觀念。因此當畫布上齣現的不再隻是圖畫,而是一個事件時,藝術已經變成一種新知識的類型,就如同我們學習地理、曆史或其它的人文社會學科一般,透過正確適當的讀物,喜愛藝術但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也可以解讀作品、體察藝術傢的思想,讓藝術與生活迸齣火花。
幼獅文化公司即將齣版的新書──《沒有圍牆的美術館》;邀請曾擔任新朝藝術雜誌總編輯、以及公共電視「大傢來逛博物館」的主持人劉惠媛小姐,針對喜愛藝術卻不得其門而入的青年朋友,精心撰寫的一本最新「現代藝術概論」。多年來從事藝術評論寫作,並緻力於推廣社會藝術教育的劉惠媛,有感於一般的讀者對前衛藝術充滿陌生感,乃源於對現代藝術的發展曆史不瞭解,因此特彆以深入淺齣的方式,介紹二十世紀初自印象派開始,西方藝術史上重要的觀念與理論。全書共分三大篇章,第一部分從古典到現代──談現代藝術史上畢卡索、梵榖、達利等天纔藝術傢的選擇。第二部分談「觀念的革命」──介紹拼貼、裝置、觀念與攝影等,不可不知道的現代藝術運動,第三部分「未來的趨勢──明日的藝術世界」特彆討論女性藝術、漫畫、公共藝術、數位化藝術等未來的發展對我們的影響。
由於今天我們所麵對的種種藝術現象,不隻是懂得色彩、構圖、形式和主題等美術課題就可以理解和欣賞的,當代的藝術可能還牽涉到社會學、符號學、美學、事心理學等其它的人文社會學科。因此《沒有圍牆的美術館》以水平思考的方式,嚴謹但輕鬆的筆調,介紹種種關於現代藝術運動的背景和思想基礎;並挑選齣百年來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傢作品,配以詳細正確的文字圖說。讓讀者知道作品的名稱、尺寸、材質、創作年代和現今的所在地。
《沒有圍牆的美術館》所展現的魅力之一,恰如其分的鼓舞大傢能在年齡增長的同時,體認自己的喜愛,越發有信心去接近藝術。因為未來的藝術趨勢將會是沒有性彆、年齡、觀念、種族、和時空的限製,就好像一座「沒有圍牆的美術館」,對所有的人開放。本書特彆著重介紹現代藝術史上改變遊戲規則的藝術傢與觀念,希望藉由這些勇於挑戰美的傳統,獨排眾議,提齣自己看法的偉大藝術傢們,帶領讀者認識現代藝術。其二,年輕學者以新的觀點寫作,書中提齣多元文化觀點,並強調視覺與文化、藝術與社會、 藝術與傳播的關聯性,文字流暢且不降低觀眾想像力,滿足所有讀者認識現代藝術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精彩的圖片,均取得世界各國美術館閤法的授權。幼獅文化事業本著尊重智慧財産權的正確觀念,付齣驚人的金錢、時間和人力,嚴謹的態度足以讓世界各國的博物館和藝術界的朋友對我們颳目相看。《沒有圍牆的美術館》使藝術與我們近在咫尺,更讓我們思想無遠弗屆。
推薦序1 ◎蔣勛
推薦序2 ◎袁汝儀
自序 ◎劉惠媛
給師長和父母的話 ◎劉惠媛
導讀 藝術,一種新的知識類型◎劉惠媛
Part I:從古典到現代—─藝術傢的選擇
1. 從印象派的起源到立體派
2. 藝術傢的選擇—─梵榖
3.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傢—─畢卡索
4. 我說它是藝術,就是藝術—─達達
5. 藝術傢的神話—─達利
Part II:觀念的革命
1. 抽象錶現主義—─波洛剋
2. 拼貼
3. 集閤與堆積的藝術
4. 一張照片的死亡與再生
5. 攝影與繪畫—─大衛·哈剋尼
6. 裝置與觀念藝術
7. 有趣的塗鴉—─街頭藝術
8. 遊擊女孩
Part III:未來的趨勢—─明日的藝術世界
1. 假使漫畫是一種藝術
2. 不期而遇的公共藝術
3. 女性藝術與未來學
4. 多元文化的藝術趨勢
5. 電腦、網路、數位化的藝術
使這個世界更美好
小時候聽人說故事,總是心急地問「然後呢?然後呢?」,而通常好的故事,結局總是叫人懸念。
我特彆喜歡一本有關《風信子》的圖畫書,內容是敘述一個名叫愛麗絲的小女孩,希望自己長大以後要做的三件大事。第一是想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旅行,第二是希望能住在海邊,神祕有趣的是,誰也不知道她怎麼去做最重要的第三件事。
怎麼樣去做一件「使這個世界更美好的事」?每一個人都問。
故事的主人翁長大以後,變成瞭愛麗絲小姐,愛麗絲姑姑,最後變成愛麗絲奶奶時,鎮上的每一個人都瞭解愛麗絲的想法,至於那第三個神祕的願望,生病的奶奶選擇瞭栽種滿山遍野的風信子,讓鎮上的每一個人在明年春天來時,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禮物。
許多年後迴想起來,這個故事的結局居然是開放式的,最重要的是這個童話讓每一個讀瞭這本書的小女孩都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去作一件使這個世界更美好的事……。
寫這本書的初衷,是希望給青少年朋友做一些建議,讓他們瞭解現代藝術是怎麼一迴事。希望大傢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認識自己的喜愛,且越來越有信心去接近藝術。許多朋友問我,藝術欣賞應該沒有年齡或階級的限製吧?我的答案是:「當然沒有,好的藝術都是有感染力的。」但是,就好像人人會跑步,可是要跑得像風一樣快,還是需要不斷的練習,心智也一樣。
感謝給我機會並鼓勵我,讓我一直相信自己有能力「使這個世界更美好」的師長和朋友,尤其是蔣勛和袁汝儀兩位教授。在他們身上我見識到無以倫比的熱情和專業,也讓我瞭解到「藝術教育」原是一種需要感情和時間成本的事業,我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努力。
**(三)** 讀完《沒有圍牆的美術館》,我感覺自己仿佛獲得瞭一種“超能力”,能夠輕易地在最平凡的事物中找到令人驚艷的美學價值。這本書就像一本隨身的指南,指引我如何去“解構”和“重塑”我們對美的固有認知。作者的敘述風格非常獨特,時而像一位沉思的哲學傢,拋齣引人深思的問題;時而又像一個活潑的孩子,用最純粹的語言描繪世界的奇妙。我特彆欣賞它對“生活中的設計”的解讀,從一個精心設計的門把手,到一個擺放水果的籃子,都能體現齣製作者的巧思和對用戶體驗的關懷。它讓我開始關注那些被我們習以為常的細節,原來它們背後都凝聚著人類的智慧和對美的追求。書裏有一章,詳細描述瞭如何在日常的烹飪中運用色彩搭配,讓一道簡單的菜肴也變得賞心悅目。這對我這個平日裏隻追求填飽肚子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全新的啓發。它告訴我,美,並非遙不可及,而是滲透在每一個微小的瞬間。
评分**(四)** 《沒有圍牆的美術館》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藝術體驗。它不是那種需要你坐下來,一本正經地去“學習”的書,而是更像一場沉浸式的互動遊戲。作者巧妙地將文字、畫麵和讀者自身的生活經驗融閤在一起,創造齣一種獨特的閱讀感受。我記得書中有提到,如何通過調整燈光的角度和色溫,來改變一個房間的氛圍,使其充滿戲劇性或溫馨感。這個建議我立刻在自己的書房裏嘗試瞭,效果齣乎意料的好,讓我在那個空間裏待著更加舒適和放鬆。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它鼓勵我們走齣固有的思維模式,去擁抱那些非傳統的美學錶達。它不會告訴你什麼纔是“對”的藝術,而是引導你去發現,去感受,去定義屬於自己的“美”。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被我忽略的、看似“不入流”的視覺元素,比如街頭塗鴉,比如老舊建築的斑駁牆麵,原來它們同樣擁有獨特的生命力和藝術價值。
评分**(二)** 我一直以為,要真正理解藝術,必須要有深厚的學識背景,或者能夠去專業的畫廊、博物館駐足。但《沒有圍牆的美術館》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藝術的魅力滲透到瞭生活的方方麵麵。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書中對“偶然性”的探討,那種在不經意間瞥見的色彩搭配,在自然光綫下形成的獨特陰影,甚至是孩子隨手塗鴉的綫條,都能成為一幅動人的畫作。它讓我開始審視自己日常的生活空間,思考傢具的擺放是否能營造齣更和諧的氛圍,窗外的風景是否能成為一幅天然的畫捲。書裏有一段描述,是關於雨滴落在玻璃窗上,形成的抽象而富有生命力的圖案,那個瞬間被捕捉得如此生動,讓我在接下來的幾次下雨天,都忍不住盯著窗戶發呆,試圖從中尋找藝術的痕跡。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看”藝術,更是關於“成為”藝術的實踐。它鼓勵我去創造,去錶達,即使是最簡單的隨手記錄,也可能蘊含著不為人知的深意。
评分**(五)** 這本書最讓我著迷的地方,是它所傳遞的那種開放、包容的藝術精神。它打破瞭藝術的邊界,將目光投嚮瞭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作者就像一位充滿好奇心的探險傢,帶領我們去發現那些被主流藝術話語所忽視的、充滿生命力的錶達方式。《沒有圍牆的美術館》讓我意識到,藝術並非是高高在上的殿堂,而是彌漫在空氣中,存在於我們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觀察之中。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聲音景觀”的描述,它讓我開始關注生活中的各種聲音,比如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遠處傳來的孩童的嬉笑聲,甚至是城市夜晚的靜謐,這些都被作者描繪得如此富有畫麵感,讓我仿佛置身其中,能夠清晰地聽到它們在耳邊迴響。這本書讓我學會瞭用一種更全麵的方式去感知世界,不再局限於視覺,而是調動所有的感官去體驗和理解藝術。它讓我明白,美,無處不在,隻要你願意敞開心扉去發現。
评分**(一)** 翻開這本《沒有圍牆的美術館》,我仿佛一下子被拉進瞭一個由色彩、綫條和光影編織的奇幻世界。它不像我過去讀過的任何一本藝術類書籍,沒有枯燥的理論分析,也沒有生僻的藝術傢介紹,而是用一種極其溫柔、細膩的筆觸,講述著藝術與生活的種種可能。作者仿佛是一位知無不言的老朋友,帶著我漫步在城市的街頭巷尾,在那些意想不到的角落裏,發現隱藏的驚喜。我記得書裏描繪瞭陽光穿過一片廢棄廠房的窗戶,在斑駁的牆壁上投下搖曳的光影,那畫麵感十足,讓我仿佛能聞到塵土和陽光混閤的氣息。還有一次,它引導我去留意一個街頭藝人畫筆下的每一個細節,如何用最平凡的顔料,描繪齣不平凡的情感。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藝術並非隻存在於金碧輝煌的殿堂,它就藏在我們身邊,等待著我們用心去感受,去捕捉。它教會瞭我如何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看待周圍的一切,如何從日常的點滴中提煉齣美來。每一次翻閱,都能發現新的感悟,就像和一位博學而又風趣的朋友在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既充實又愉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