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动手做台湾火车(2):蒸气机车与客货车篇

自己动手做台湾火车(2):蒸气机车与客货车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铁路模型
  • 台湾铁路
  • 蒸气机车
  • 客车
  • 货车
  • DIY
  • 模型制作
  • 台湾文化
  • 交通工具
  • 火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6台最怀旧的蒸汽机车与客货车。想自己做腾云号蒸气火车吗?想看看CK101的模样吗?还有梦幻白铁仔光华号……,请自己动手做做看吧!书中还有丰富的精采图照,详细的文字解说,让我们一起来见证百年的台湾铁道文化。

  26台纸模型:腾云号.CK100型.DT560型.DT650型.CT270型蒸机、LDH101机车、R150型机车、LTPB1370型.30SP2500型客车、GA2100型客车、35SP32800型观光号、DR2700型.DR2750型客车、DR3000型自强号、EMU400型电车、P35CH1100型水泥斗车、30L20000型油罐车、35F20000型平车、30BH200型石斗车、35H1000型煤斗车。

作者简介

杜智弘

  模型设计

  1970年生,文化大学美术系毕,现任职于广告公司。台湾铁路文化及模型爱好者,为圆火车拥有之梦,兴起用纸材自制火车的念头,参照现有资料,并以实车为据,在材质条件下,力求比例造型更贴近实车,是台湾首创火车百分百缩小比例模型创作者。作品曾载于铁道旅行杂志,极受好评。着有:《自己动手做台湾火车》、《自己动手做台湾火车2》、《自己动手做台湾火车3》、《自己动手做台湾火车4》、《自己动手做迷你小汽车》、《自己动手做台湾巴士1》。摄影:杨鸿嘉(Luke) 1976年生,现职为出版社资深美术编辑。台湾铁道爱好者,喜爱铁道摄影,2001年成立「路总部铁道网站」至今。

绘者简介

杨鸿嘉

  摄影插画

  1976年生,现职为美术编辑。自幼喜爱火车,尤其偏爱柴电机车,高中时期接触铁道摄影,时常带着相机追逐火车,足迹踏遍全省各地,不受拘束,以【自由的铁道摄影者】自许。

铁路史诗的另一侧:探索世界轨道交通的辉煌与变迁 书名:《铁轨上的文明脉动:从早期蒸汽到现代高速》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剖析了全球范围内铁路运输自萌芽、发展至鼎盛,直至进入现代化阶段的宏大历程。它聚焦于不同国家和地域在特定历史时期如何利用铁路技术推动社会转型、经济腾飞乃至军事部署,而非局限于某一特定国家或某一时期的机车类型。全书以技术革新、线路建设、社会影响及文化意涵为四大主线,力求呈现一幅广阔而立体的世界铁路全景图。 第一部分:黎明与萌芽——运河时代的终结与蒸汽的诞生 本部分追溯了铁路思想的早期雏形,从矿井中的简易轨道到特福德的“吹牛老爹”(Puffing Devil)的挣扎。我们着重探讨了工业革命初期,英国工程师如理查德·特里维西克和乔治·斯蒂芬森在突破技术瓶颈方面所付出的努力。 重点案例分析: 斯托克顿与达灵顿铁路(S&DR): 首次实现蒸汽机车与公共运载的结合,标志着现代铁路的开端。本书详细解读了早期机车的结构特点——如何处理牵引力、锅炉效率以及早期安全防护的不足。 利物浦与曼彻斯特铁路(L&MR): 首次引入了完全由蒸汽机车牵引的城际客运服务。我们分析了“火箭号”(The Rocket)在提高速度和效率方面的革命性意义,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也是对当时社会对快速旅行接受程度的考验。 第二部分:大时代的扩张——帝国、拓荒与钢铁巨龙的竞速 本篇将视角投向19世纪中后期,铁路如何成为国家意志的延伸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器。这一时期的铁路建设规模空前,其复杂性远超早期的示范线路,涉及复杂的工程技术、政治博弈和巨额资金运作。 深入探讨全球关键线路的建设背景与技术挑战: 美国大陆横贯铁路(Transcontinental Railroad): 本章详细描绘了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和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如何克服落基山脉和内华达山脉的严峻挑战。本书特别关注了中国移民劳工在太平洋铁路建设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他们所面临的艰辛与贡献,这对理解美国西进运动的社会成本至关重要。 西伯利亚大铁路(Trans-Siberian Railway): 探讨沙皇俄国为巩固远东控制权而进行的史诗级建设。我们分析了穿越贝加尔湖地区和永冻土层的工程难题,以及这条线路在沙俄工业化和战略部署中的核心地位。 印度殖民地铁路网的建立: 研究英国如何利用标准轨距的铁路网络来有效管理和榨取庞大的次大陆资源,同时对印度本土经济结构产生的结构性改变。 技术焦点:这一时期,铁路车辆的标准统一、信号系统的发展(如自动闭塞的应用)以及桥梁工程的飞跃(如钢桁架桥的应用)成为核心议题。 第三部分:技术的分化与黄金时代的管理艺术 20世纪初,铁路系统趋于成熟,技术发展开始向专业化和高效化迈进。这一阶段的重点不再是“能否建成”,而是“如何更高效、更安全地运营”。 机车技术的成熟与分流: 分析蒸汽机车在达到性能巅峰后,如何开始面对新的挑战。探讨了早期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在城市交通和支线运营中的试水与应用。 铁路的“标准化战争”: 聚焦于轨距、信号灯颜色、制动系统等标准化的确立过程,以及这些标准化工作如何直接影响了跨境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客运与货运的专业化: 详述了特快列车(如“东方快车”的黄金年代)如何成为身份与奢华的象征,以及对大宗商品运输(如美国的“Reefer”冷藏车)的专业化设计,揭示了当时物流系统的精细化运作。 第四部分:挑战、转型与未来展望——从蒸汽的退场到高速时代的崛起 二战后,铁路面临着来自汽车和航空业的巨大竞争。本部分着重探讨了铁路系统为求生存和发展所做的剧烈转型。 电气化与内燃化的浪潮: 详细记录了蒸汽机车如何被更清洁、更强劲的柴油电力和纯电力机车取代的“大换代”过程。分析了各国在电气化策略上的差异——例如,欧洲大陆和日本的全面电气化与美国部分地区的柴油化倾向。 高速铁路的诞生(The Shinkansen Model): 深入解析了日本在1964年东京奥运前夕推出的新干线(Shinkansen)的成功之道。本书分析了新干线在脱离既有低速轨道网络、设计全新专用线路上的战略远见,并将其作为现代轨道交通发展的里程碑进行研究。 现代货运与联运的革新: 探讨集装箱运输(Containerization)的出现如何彻底改变了铁路货运的装卸模式,以及铁路系统如何重新定位自己,成为全球多式联运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结论: 本书总结了铁路作为“现代世界骨骼”的历史角色,强调了其在塑造现代社会形态、推动工业一体化以及提供超越地域限制的连接方面无可替代的贡献。它提醒读者,铁路的演变史,就是人类克服地理障碍、追求速度与效率的文明脉动史。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眼前一亮,虽然我本身并不是一个深度火车迷,但我一直对大型机械和工业美学有着莫名的好感。我尤其对那些蒸汽机车的轰鸣声和巨大的机械联动充满好奇。我猜测,这本书在介绍蒸气机车的时候,应该会从最基础的原理讲起,比如热力学如何应用在火车上,然后逐步深入到各个零件的构造和功能。我期待能看到书中提供一些精美的线图或者3D模型,将那些复杂的机械结构清晰地呈现出来,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它们的工作方式。而关于客货车的部分,我也很好奇不同类型的车厢设计是如何满足不同的运输需求的,比如为什么会有专门的冷藏车,或者为什么有些货车看起来那么笨重。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相对浅显易懂的方式,带我领略台湾火车世界的魅力,让我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工程、历史和设计方面的知识。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本身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纸张的质感、封面的色彩搭配,都透着一股沉稳而富有年代感的气息,这与它所讲述的火车主题不谋而合。我猜想,在接下来的内容中,作者一定花了很多心思去搜集和整理那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包括可能鲜为人见的蓝图、照片,甚至是口述历史。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穿插一些充满故事性的细节,比如某辆蒸气火车在某个历史时刻扮演的重要角色,或者某一种客车、货车车型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设计考量和使用趣闻。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讲解,更能触及到铁路发展的脉络,以及火车与台湾社会、经济、人文之间的互动关系。我设想,作者或许会带领我们“重访”那些已经消失的铁路线,或者“感受”一下不同年代火车旅行的独特氛围。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从历史照片中辨识不同型号的火车,或者推荐一些与火车相关的参观景点或活动,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

拿到这本《自己动手做台湾火车(2):蒸气机车与客货车篇》的时候,我真是太惊喜了!一直以来,我都对台湾铁路的历史和那些充满力量感的蒸气火车情有独钟。这本书的书名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仿佛预示着一次深入铁路心脏的探险。虽然我还没有机会完全沉浸其中,但仅仅翻看目录和一些彩页,就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蒸气机车构造的章节,想象着里面会如何细致地解析锅炉、汽缸、活塞等关键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运作,驱动着庞大的钢铁身躯奔跑起来的。我希望它能像一本技艺精湛的解剖图谱,将那些复杂的机械结构一一展现,并配以清晰易懂的图示和深入浅出的文字。同时,我也对客货车部分充满了好奇,台湾铁路历史上曾经有过哪些经典的客车和货车车型?它们各自承担着怎样的运输任务,又承载了多少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的故事?这本书能否为我揭开这些画卷?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会不会为我打开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不仅看到火车的外观,更能理解它们内在的灵魂和历史的印记。

评分

刚拿到这本《自己动手做台湾火车(2):蒸气机车与客货车篇》,我就被它的厚度给震撼到了,这说明内容一定非常充实。我一直对火车这种充满机械美学的交通工具非常着迷,尤其是那些蒸汽时代的老式火车头,它们身上散发出的力量感和工业美感是现代火车无法比拟的。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看到关于台湾蒸气火车发展历程的详细介绍,包括不同时期引进和制造的火车型号,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和技术上的演变。我设想,书中应该会有不少关于这些火车内部机械构造的图解,像是锅炉是如何产生蒸汽的,蒸汽又是如何驱动轮子的,这些我一直很想深入了解的部分。而且,书中关于客货车的部分也让我充满兴趣,台湾的客车和货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定有很多经典的设计,它们是如何满足当时人们的出行和货运需求的?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解答这些疑问,让我对台湾的铁路历史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儿时在外婆家附近火车轨道旁玩耍的场景,那时轰鸣的火车声是我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之一。这次拿到《自己动手做台湾火车(2):蒸气机车与客货车篇》,感觉就像是一次穿越时光的旅程。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台湾早期铁路建设的背景,以及这些蒸气火车是如何适应台湾复杂地形的。我还想知道,书中会不会有一些关于火车司机、乘务员等铁路从业人员的故事,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是怎样的?对于客货车部分,我希望不仅仅是介绍它们的类型和用途,还能挖掘出一些它们背后的故事,比如某一种特定的货车曾经运输过哪些重要的物资,或者某一种客车承载过多少感人的重逢和离别。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火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时代的见证者,是连接人与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