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我伟大的天帝啊!
这宇宙还缺少可以赞美宙斯的伟大与宇宙形成的声音……
「为什么某时期的音乐听起来感觉是这般?」
「这些乐曲要向我们传达什么讯息?」
「他们的作曲手法又有什么不同?」
「听音乐到底要听出些什么?」
音乐是抽象的,尝试从音符来追溯并还原作曲家想法的路也不只一条。
本书从探索音乐的起源、回溯古希腊、罗马开始,历经中古时期、文艺复兴、17、18、19世纪,以至20世纪,撷取每个时期中最重要的乐曲风格与作曲技巧,以一种大历史的音乐观将其串接起来;并从历史背景与社会文化的观点,描绘每个时代的音乐特质以及时代与时代之间的因果关联;试图传递给读者每个音乐时期一些具体,或至少是可以捉摸的「感觉」与「想像」。从这些轮廓隐约清晰的感觉与想像中,激发读者对古典音乐的好奇与爱好。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20世纪音乐的分析,它简直像一场惊心动魄的音乐探险。他没有回避那些挑战听觉的先锋音乐,而是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去解读勋伯格的无调性、施特劳斯的表现主义,甚至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首演时的轰动。作者解释了为什么这些音乐家要打破传统的调性,为什么他们要去探索新的音响可能性。他将这些看似“难懂”的音乐,置于社会变革、科技发展甚至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让我们理解它们产生的必然性。同时,作者也并没有忽略那些更易于接受的音乐形式,比如爵士乐和电影配乐是如何在20世纪蓬勃发展,并对欧洲音乐产生深远影响的。阅读这部分时,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见证了音乐的不断革新与分裂,也体会到了“现代性”这个词语在音乐上的具体体现。他对德彪西印象派音乐的描述,那种对色彩、光影和氛围的捕捉,也让我领略到了音乐的另一番美学境界。
评分总而言之,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作者对于音乐“情感”与“意义”的探讨。他不仅仅是在讲述作曲家的生平,创作的技巧,更是在挖掘音乐背后所承载的时代精神、人文关怀以及作曲家个人的情感世界。比如,在谈到肖邦的夜曲时,他没有止步于其优美的旋律,而是深入分析了肖邦在流亡生涯中,如何通过音乐寄托对祖国的思念,那种深沉的忧郁与坚韧的民族情怀。又比如,在介绍勃拉姆斯时,他阐述了这位“新日耳曼学派”的代表人物,如何在保守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对过去音乐的深切敬意和对未来音乐的深刻思考。我感觉作者的文字就像一位善于倾听的音乐家,他能捕捉到音乐中最细微的情感起伏,并将之转化为令人动容的语言,让我深刻理解到,音乐不仅仅是声音的组合,更是人类情感最直接、最纯粹的表达。这种对音乐深层含义的挖掘,让我对欧洲音乐史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厚的兴趣。
评分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介绍欧洲音乐史的同时,并没有忽略不同时期音乐家之间的传承与影响。他清晰地勾勒出了从格里高利圣咏到复调音乐,再到奏鸣曲式的演变过程,这种纵向的历史梳理,让音乐的发展脉络一目了然。例如,他详细分析了莫扎特如何在继承海顿古典风格的基础上,将旋律的优雅和戏剧性推向新的高峰,又如何为后来的贝多芬奠定了基础。这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叙述方式,让我对音乐史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作者还会在不同篇章之间建立联系,比如在讨论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时,会巧妙地回顾一下巴赫的赋格,指出两者在某种程度上的“结构性”追求。这种跨越时代的对话,让整本书读起来不再是孤立的乐章堆砌,而是一部充满生命力的连续剧,让我看到了音乐的演进如同河流般奔腾向前,又时时回荡着前代的余音。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特别惊叹于作者对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解读。他没有简单地罗列肖邦、李斯特、舒曼这些名字,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情感爆发与民族主义思潮是如何渗透进音乐创作的。比如,他详细阐述了贝多芬如何将个人意志和革命激情融入交响乐,如何打破古典主义的束缚,开辟了新的音乐疆域。接着,对勃拉姆斯那种沉静而深刻的德国式浪漫,以及柴可夫斯基那充满斯拉夫民族特色、时而热情洋溢时而忧郁哀伤的旋律,作者的分析都鞭辟入里,充满了洞察力。他甚至讨论了音乐家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如何运用音乐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或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阅读这些章节,我仿佛置身于19世纪的维也纳、布达佩斯或圣彼得堡,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自由、激情与诗意。作者在描述马勒的交响乐时,那种史诗般的宏大叙事和深刻的哲学思考,以及他如何将自然、战争、死亡等主题融入其中,都让我感到震撼。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艺术气息,那种复古的油画风格,让人一眼就联想到古典音乐的庄重与辉煌。翻开书页,我最先被吸引住的是作者对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描绘。他笔下的巴赫,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音乐巨匠,而是活生生站在你面前,一丝不苟地创作着那如精密机械般运转的赋格,又能在庄严的旋律中流露出人性的温暖。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复杂的对位技法,那些繁复的装饰音,那些宏大的康塔塔和清唱剧,都讲述得如此生动有趣。我仿佛能听到管风琴在教堂中回荡的庄严,能感受到维瓦尔第《四季》中那如诗如画的自然之声。特别是关于歌剧起源的那部分,从蒙特威尔第到亨德尔,那种从戏剧性宣叙调到华彩咏叹调的演变,作者的叙述清晰而引人入胜,让我这个对歌剧了解不多的人,也忍不住想要去搜寻那些古老的录音,去感受那个时代音乐的魅力。书中的一些插图,比如那个时期的乐器图谱,也极大地帮助了我理解音乐的物质载体,让冰冷的乐器变得鲜活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