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01
日本在亚洲一直是一个让人瞠目以视与心存芥蒂的国家。一九九○年代以降,它以图文视听为主要形式的流行文化,在传播媒体与资本商业体系的推波助澜下,持续地以星火燎原之势向亚洲各地蔓延。在台湾,日本电视偶像剧、卡通、广告、综艺节目等,早已成为七十多个电视频道,黄金时段的重头戏码;在香港、新加坡、台湾街头林立的书局与租书店的架柜上,日文时尚出版物与漫画书总是以精美细致的包装,陈列在最显眼的位置;而日本的流行音乐、漫画、电视、卡通等,也在曼谷、马尼拉、吉隆坡、甚至在一向仇日的中国大陆都会区有着非凡的销售佳绩;就连一向颇具规模的日本情色文化商品,从写真集到成人影视成品(adult video),也借由网路科技与盗版VCD,扩散到华人社会各个角落,解放炎黄男儿蠢蠢欲动的情慾。此外,在各个都市角落开设着各式风味的拉面馆、居酒屋、烧烤店、东洋茶坊,还有知名的巨型百货屋,三越、SOGO、Tokyo Hands、高岛屋、伊势丹等等。看到这些种种,我们应该意识到,一个「日本化的文化消费空间」已在亚洲社会中具体浮现。日本流行文化商品早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可规避的一部分。而这个事实也孕育了一批以追逐日本文化商品为生命至极意义的年轻族群──「哈日族」。
面对这波涛汹涌的日本流行热潮,在台湾学术领域完整且有系统的相关论着,却是不多见。这个现象在其他华人学术社群亦是如此。细究其因,多半在于高居社会阶层顶端,并掌握言说权力的学术精英,对于这股由大众媒体趋动,流窜于社会普罗大众阶层,具备强烈消费逸乐性格的文化型态,总是自觉的或是不自觉的,不愿承认它在「严谨」的学术殿堂存在的适切性与正当性。
此外,即便是有为数不多的论述出现,其秉持的态度也多半是鄙视甚于正视。有些政经与历史领域的学者,处在现今全球化风潮下,眼见日本文化的高涨,却仍摆脱不了一九八○年代前的民族主义思维,与历史情仇,持续地以「丧失国格」或是「崇洋媚日」类似的名词冠以年轻的哈日族群无可原谅的罪名(高居副总统之位的吕秀莲就是其中一位);也有些社会文化领域的学者,将日本流行文化的风潮,视为是一个以物质消费为导向之族群的集体病症或是双重认同的失调。还有些许传播领域的学者,将复杂的政经因素抽离,运用常态科学量化的方法,来试图理解,各个族群对某类项的日本文化商品接触后的「满意度」、「认同度」或是「效益度」等。
见识到这般种种论述,我们以为,探究日本流行文化,在台湾,还有其他华人社会,不应只是切片方式的援引消费主义、民族主义、或实证主义等观点取向,而应该将其置于当代全球化与区域化的范畴下,多面向的参照社经体制、地缘临近性、文化接近性、国族历史脉络等因素。同时,我们也一直笃信,由于日本过往对台湾、香港、中国大陆、与亚洲等地的战争创痛,如今对于由媒体与资本商业体系策动的日本流行文化的研究,更应该是建立在理性与审慎的基础上,如此才能对这股潮势与自身社会成员相应相生的现象,有更深层的透视。这即是本期,《媒介拟想》创刊首期,选定「日本流行文化在台湾与亚洲」为主题的目的,同时这也唿应了本刊创立的宗旨:锁定媒介发展衍生的社会文化趋向,做共时性/历时性与结构性的深度论述。
本期共编录了七篇命题多元、立论精辟的专文。首先,是三篇有关日本趋势剧的论文。由何慧雯女士与本人合着的〈遥望东京彩虹桥:日本偶像剧在台湾的挪移想像〉,以历史社会取向宏观性的审视日本趋势剧被媒体机构引进,重新以「偶像剧」之名在台湾社会做行销与播映所造成的狂飙现象,其政经文化面向的深层意义。另一篇,〈文化想像:日本偶像剧在台湾〉,邱雯博士则将趋势剧不只是看做一种跨国电视节目类型,同时也是一项「社会装置」。透过这个装置她检视了日本与台湾是如何的建构对于他者的文化想像。同样是有关该剧种的〈日常生活中的日本假期?日剧《长假》的在地(香港)消费〉,香港梁旭明博士援引观众研究取向来探讨香港「在地」的观众是怎样把该剧种情节、人物与场景,灵活地套用在日常生活中,以做为对刻板生活的一种反省与慰借。
在研究取向上颇为近似的一篇专文〈中国大陆对外开放政策第一代青年人眼中的日本〉,中野嘉子博士与三位学者借由深入北京、南京、广州等三地的实地访谈,来理解中国当前的年轻族群在观看了一连串日本电视节目后,对这个昔日仇敌的观感与认定。还有一篇异常罕见的论着〈图框中的东亚共荣世界:日本漫画中的后殖民论述〉,徐佳馨女士陈述长期以来台湾对于漫画的忽视,导致日本漫画在市场处于绝对的优势,沿由这个事实,她进一步剖析在日本漫画看似通俗的表层下,所深含的后殖民意念。另一篇来自美国David Desser教授的〈消费亚洲:华语及日本流行文化与美国的消费〉,由一九五○、六○年代的日本武士与怪兽电影引进美国谈起,一直到一九八○、九○年代的日本卡通动画与电玩,还有香港的功夫与警匪片,来论证一向以全球流行文化超级强权自居的美国,其霸业在美学表现与工业生产结构上,是如何的为这些极富创意巧思的亚洲影视成品所腐蚀。最后,本期唯一的英文着作〈国族至尊与主体至上?日本动画、菲律宾慰安妇、性别与主权〉(Sovereign Nation, Sovereign Subjects? Japanese Animation, Filipino Comfort Women, Sexuality and Sovereignty),菲律宾大学的Roland B. Tolentino博士针对日本动画中人物角色的性别特征与关系,来对应现实世界中,慰安妇性别认同遭受扭曲,以至于在追求记忆与正义的过程中,丧失了自身被社会认同的权力。
「日本流行文化在台湾与亚洲」首期专题的编辑作业与本刊的筹划创立几乎是同步进行的,为时长达两年又八个月,其间经历台北与香港各一次的策划会议与两次学术研讨论坛,还有本刊编辑同仁、作者、匿名评审、译者之间无数的电子邮件往返。在此,我们要向他们表达由衷的感谢。
最后,限于篇幅,本期流行文化形式的探讨是以带动日本流行商品跨国挪移风潮的电视趋势剧为主轴,而以漫画与动画卡通为辅。至于其他日本文化形式的论述,将于第二期接续出刊。
李天铎 本期主编 2002. 3. 1
日本流行文化在台湾与亚洲 (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本流行文化在台湾与亚洲 (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