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于1991年出版的英文专着A New Approach to Utilitarianism中所倡导的统合效用主义之深层发挥。Utilitarianism旧译「功利主义」,因这个名词习惯上寓有贬意,故改译为「效用主义」。作者曾将边沁、米尔之传统效用主义(称行动效用主义)大为修改,避免行动效用主义和传统效用主义之缺点而将二者之精髓併合,故称「统合效用主义」。
本书为作者近年来进一步研究之心得,注重非效用主义者对效用主义之反对,及有关效用主义的有争议性的大问题,如效用原则与正义原则间有无冲突?好的是否就是对的?实然/应然间之鸿沟是否可以跨越?效用主义是否也考虑到个人中心的特权?等问题。作者的结论是袛有统合效用主义能驳斥这些反对并解决这许多道义论、传统效用主义和规则效用主义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作者简介
盛庆来
民国八年生,字子东,浙江嘉兴人。上海国立交通大学工学士(1941),英国爱丁堡大学电机工程哲学博士(1948)。曾任国立台湾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温莎大学等校教授,新竹国立交通大学工学院院长,淡江大学讲座教授。现为淡江大学荣誉教授。
着有电机工程、计算机科学、道德哲学、社会哲学、及价值学方面之学术论文百余篇,专着十余种,包括《电力系统》(1963)、Threshold Logic(1969)、A New Approach to Utilitarianism(1991)、On the Regulation of Capital(1995)、A Utilitarian General Theory of Value(1998)、《统合效用主义引论》(2000)等。
我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解构了那些高高在上的哲学理论。作者运用了大量我们日常生活中就能遇到的情境,比如朋友之间的借贷、家庭成员的决策、甚至个人在朋友圈的发言,来阐释功利主义的原则。这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哲学讨论,变得生动有趣,也更容易被普通读者所接受。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快乐的质”与“快乐的量”的区分,这让我意识到,并非所有的快乐都是同等价值的,追求高层次的精神满足,比单纯的感官享受更有意义。这种区分,在某种程度上也回应了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误解,让我看到了其内在的深刻性和人文关怀。本书还探讨了个人情感、同情心等因素如何在功利主义的计算中发挥作用,这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套冷冰冰的算术,而是试图将复杂的人性纳入考量。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读物,它不仅提升了我的理论认知,更让我学会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智慧,做出更符合整体福祉的选择。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让我对“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认识。在翻开《效用主义精解》之前,我总觉得道德的准则似乎有些模糊不清,常常在各种选择面前感到迷茫。然而,作者以极其清晰且富有逻辑性的笔触,为我构建了一个理解功利主义世界的框架。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核心理念的细致阐释,它并非简单地鼓励个人主义的享乐,而是强调一种集体的、长远的福祉考量。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将抽象的哲学概念具象化,例如在处理社会资源分配、公共政策制定等问题时,功利主义是如何提供一套可行且更具普遍性的判断标准的。我曾对功利主义“牺牲少数人的利益以成全多数人”的观点有所疑虑,但读完这本书,我才理解到,这背后蕴含着对整体效益最大化的深层思考,并且书中也探讨了如何在这种权衡中尽量减少个体的不公。它迫使我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仅仅是为了个人 Satisfaction,还是能为更广泛的社群带来积极的影响。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是一本行动指南,它点亮了我认识世界和指导自己行为的新视角,让我开始更主动地思考和践行一种更有意义的生活。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指引我如何去理解和应对这个世界上层出不穷的道德难题。作者以极其清晰的思路,将功利主义的核心逻辑层层剥开,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掌握。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后果主义”的强调,它让我明白,评价一个行为的对错,关键在于其最终产生的实际效果,而不是仅仅看其动机或者遵循的规则。这种关注现实、注重结果的思维方式,对我非常有启发。书中通过大量贴近现实生活的例子,例如对医疗资源分配、环境保护等问题的讨论,生动地展示了功利主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有效性。我过去常常在各种道德选择中感到纠结,不知道哪种选择才是“对”的,而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评判标准。它让我学会了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且认识到,很多时候,为了实现整体的最佳利益,我们可能需要做出一些艰难的权衡。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哲学读物,更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
评分这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智识之旅,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思想的竞技场,与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对话。书中对功利主义的起源、发展以及不同流派的梳理,非常系统且全面。作者的叙述风格时而严谨求实,时而又充满激情,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在功利主义的宏伟殿堂中穿梭。我尤其欣赏他对一些早期功利主义者思想的“再解读”,将他们可能被忽视的 nuanced 观点重新呈现出来,让功利主义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书中关于“功利主义的局限性”和“反功利主义的论证”的篇幅,也显得尤为重要。它并没有一味地推崇功利主义,而是呈现了其可能存在的弱点,并分析了其他伦理学说提出的挑战。这种开放和辩证的态度,让我对功利主义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能看到其在面对复杂现实时的张力和局限。这本书无疑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具挑战性,也最具价值的哲学著作之一。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读得心潮澎湃,甚至有些坐立不安的书。它所探讨的伦理困境,其尖锐程度和现实意义,着实让我从舒适区被狠狠地推了出来。作者并没有回避功利主义所面临的各种批评和挑战,反而以一种坦诚的态度,逐一剖析了这些棘手的难题。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惩罚的效用”一章,书中深入探讨了,我们惩罚一个罪犯,究竟是为了报复,还是为了威慑,抑或是为了改造?不同的目的,会导致截然不同的法律和社会实践。这种对细节的挖掘,让我看到了功利主义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产生的复杂性和争议性。书中对“公平”和“正义”与“效用”之间关系的辩论,更是让我反思了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公平”可能并不一定是效率最高的,而追求效率最大化也并非一定就会牺牲公平。这种两难的境地,本书提供了相当详尽的理论武器来帮助我们辨析。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社会的运行机制,以及个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很多社会现象产生了新的观察角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