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中國的政治與社會,可謂變怪百齣,學術思想的力量,實與有大力焉。百年來的中國學術,有二大特徵,一是視世界曆史的發展為一元,二是以近代西方的價值為準繩:「以理限事」於是變成瞭學術研究的最大弊病。然而在西力東侵以前,中國學術縱有萬變,似乎從未與前此的傳統割裂。源自《周易‧大傳》的「通變」二字,大概最可用以說明傳統中國的學術與思想變遷。本書〈敘論〉,即是對此的概說。本書正文部分,分彆論述清初王夫之、清中葉袁枚與稍後的丁晏,以及民國史傢呂思勉、陳寅恪諸人的思想,以見近世中國學術的通變曆程。是為〈本論〉。另有二篇,所探討的是問題而非人物,則列為〈廣論〉。最後有〈附錄〉一篇,對百年來現實政治與意識形態的糾葛作檢討與反思,可作本書寫作背景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