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为大地之母,万物之根源,它是一种自然体,也是植物赖以生存的自然培养基。它位于地壳陆地的最上部,由细碎的矿物质及柔松的有机质两大部分所组成,是 人类最重要的天然资源之一。本书可让读者认识土壤及肥料的种类及特性,了解土壤的构造及肥料之成分、明了土壤及肥料对植物生长之关系,以及熟悉土壤改良及 施肥之方法。
作者简介
庄作权
学历
夏威夷大学土壤农艺博士
现职
中兴大学土壤系主任
《土壤肥料》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于“生长”的启示。它不仅仅是关于植物如何生长,更是关于生命如何从无到有,如何在新陈代谢中不断演进。书中用生动的比喻,将土壤比作一个巨大的“储藏室”,里面储存着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能量包”和“营养液”。这些“能量包”来自植物的残枝败叶,经过微生物的“加工”,最终化为植物可以吸收的养分。“营养液”则包含了各种矿物质,它们如同植物身体的“骨骼”和“肌肉”的组成部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有机质”的描述,它被誉为土壤的“灵魂”,是连接生物与无机物的桥梁,它的含量决定着土壤的健康度和生命力。当土壤中的有机质丰富时,土壤会变得疏松透气,保水保肥能力强,植物自然也根深叶茂。反之,当有机质枯竭,土壤就会变得僵硬,如同生命力枯竭的躯壳。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肥料的作用,与其说是“喂养”,不如说是“激活”土壤的生命力,帮助它更好地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物质基础。
评分在阅读《土壤肥料》的过程中,我仿佛踏上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见证了人类与土地之间古老而深厚的联系。书中并没有直接罗列各种肥料的成分和使用方法,而是将焦点放在了人类农业文明的演变轨迹上。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农耕技术的不断革新,再到现代科学的介入,作者细致地梳理了人类为了提高作物产量,不断探索土壤肥力的奥秘。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古代农耕智慧的描述,那些祖辈们通过观察、经验积累,总结出的朴素而有效的耕作方法,在今天看来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比如,关于轮作、休耕、绿肥等概念,它们并非现代科学的产物,却深刻地体现了对土壤生态的理解和尊重。随后,书中笔锋一转,探讨了工业革命后,化肥的出现如何彻底改变了农业的面貌。氮、磷、钾等元素被大量合成并应用于土壤,极大地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比如土壤板结、养分失衡、水体富营养化等。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评判,而是试图呈现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让我们看到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评分我最近翻完一本名为《土壤肥料》的书,说实话,这本书给我的触动远超我的预期。起初我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科普读物,充斥着各种化学公式和专业术语,但事实并非如此。作者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将土壤描绘成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微观宇宙。每一粒土壤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无数微生物、矿物质、有机物的集合体,它们之间微妙而复杂的互动,构成了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书中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土壤的形成过程,从岩石的风化到有机物的分解,每一步都蕴含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土壤微生物的章节所吸引,那些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生命,它们在土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分解有机物,释放养分,甚至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共同抵御病虫害。读完这一部分,我才真正意识到,我们脚下的土地,是一个生生不息、活色生香的王国,而肥料,只是这个王国里的一位普通但不可或缺的居民。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土壤”这个概念,它不再是简单的一堆泥土,而是一个承载着生命、孕育着希望的宝贵资源。
评分《土壤肥料》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土地与生命之间更加宏大而深刻的联系。它并没有局限于探讨“如何施肥”这样技术的层面,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生态系统。书中描绘了土壤作为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核心作用,它不仅仅是植物生长的载体,更是水循环、碳循环等重要自然过程的关键环节。我特别被书中关于“土壤健康”的理念所打动。作者认为,一个健康的土壤,就像一个健康的身体,能够抵御各种“疾病”(病虫害),能够高效地“消化”和“吸收”(养分利用),并且能够“自我修复”。而肥料,则是维护土壤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并非唯一手段。书中还提到了其他影响土壤健康的关键因素,比如合理的耕作方式、适量的灌溉、生物多样性等等。读完这本书,我不再仅仅将土壤视为生产农产品的“工具”,而是将其看作一个充满活力的、需要精心呵护的生态伙伴,而肥料,则是我们与这个伙伴沟通的一种语言。
评分我最近读完的《土壤肥料》一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肥料”的认知。我一直以为肥料就是简单的化学物质,往地里一撒,植物就能长得更好。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肥料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微妙。它不仅仅是提供养分,更重要的是,它与土壤中的微生物、水分、空气以及植物根系之间,存在着一种精妙的协同作用。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种类肥料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比如有机肥如何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而化肥如何快速补充植物所需的特定元素。但作者并没有偏颇,而是强调了“平衡”的重要性。过量的化肥可能会“烧坏”植物的根系,破坏土壤的微生态,而有机肥虽然安全,但见效较慢。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书中还提到了植物自身也会“分泌”一些物质,来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从而影响养分的吸收。这就像是一个互相沟通、互相影响的生态网络,而肥料,就是这个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它的作用方式和效果,取决于它与整个网络的互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