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是历经两千年沿革形塑而成的礼制建筑,具有宏整的格局与独特的建筑语汇,而台湾的孔庙中,又以台北孔庙身世最富戏剧化。清末时台北孔庙与台北城同时创建,可惜日人治台后即被拆除。为了延续儒学传统,台北士绅们排除万难,并邀请聘请当时声名大噪的泉洲大匠师王益顺着手规划,于城外的大龙峒兴建了第二代孔庙,也就是现今所见的台北孔庙,这是晚近台湾规模最大的传统木结构建筑群。要亲炙孔庙礼制建筑,了解其中的文化精髓与艺术特色,台北孔庙是很好的蓝本。让我们透过台北孔庙的纸模型制作,感受古人对孔子崇高的敬意,并细细领略孔庙疏朗沉静的气质与形制佈局之美。
就古蹟模型书而言,【自己盖台北孔庙】是新的尝试,因为设计时不仅需要展现单栋建筑的美感,更要兼顾建筑群组的协调性。孔庙的格局配置完整,不论万仞宫墙、櫺星门、仪门、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在统一中又各具特色,读者可以边做边参阅导览别册,认识各种不同形式的屋顶,不同趣味的装饰构件,并在组合模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传统礼制建筑的秩序感与其中空间虚实交错的微妙关系。
这本模型书的模型比例定为1/160,完整展现孔庙建筑的各个细节,精致程度令人赞叹。完成之模型群组长70公分、宽28公分左右,非常的壮观,令人不得不佩服先人的匠心独具,建造出这么精美的传统建筑,而读者也一定以能亲手制作出台北孔庙而感到自豪。别册中更以丰富有趣的图解导览方式,分【溯时空】、【看建筑】、【观祭典】三大单元,揭开台北孔庙精采又动人的文化意涵,【自己盖台北孔庙】可说是认识台湾古蹟及传统艺术的活教材。
就模型书的设计而言,这是新的尝试,过去曾推出万华龙山寺纸模型,重点是表现传统建筑单栋大殿的美感,而这次我们尝试将格局完整、配置周延的台北孔庙整个建筑群都设计出来,包括万仞宫墙、櫺星门、仪门、大成殿、东西庑、崇圣祠等,统一中又各具特色,读者可以一边动手做模型,一边参阅导览别册,很轻松便能了解整体格局、不同的屋顶形式及各栋建筑的特色,而在组合模型的过程中,还能进一步体会孔庙这种礼制建筑的空间尺度、秩序美感,甚至其中虚实交错之群组关系。
模型组立顺序
基本上,模型的组立顺序大致是依照参观动线由前到后来制作,希望能将参观者巡览的流程: 从外面仰视万仞宫墙,然后由礼门、义路进入开阔的前埕,欣赏完泮池后,通过第一进櫺星门,进到另一个中庭,然后步入空旷的仪门,到达大殿及后殿的过程,完整反应在模型制作的顺序中。
量体独立的大成殿建议读者可先尝试制作,因为经由简单的剪、割、贴、黏的动作后,即能拥有一栋摆在书架或桌面上都很得宜,且比例优美的大成殿,相信对于信心与成就感的建立很有帮助。接下来再慢慢进行其他的部份,也就是逐渐把大成殿的家给完整的构筑出来。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耐心不要急,依照分区慢慢进行,在整体组合完成后,再将大成殿放到正中预留的位置上即可。
一旦开始动手制作就会发现,原来组立这么精巧的传统建筑模型并不难,没有特别高深的技巧,也不需要特殊的工具,需要的就是耐心而已。
最终成品
整体孔庙建筑群实际大小长达124公尺宽达45公尺,考虑到制作完成品的收藏及展示的问题,所以在仍能表现出单栋建筑的美感以及容易制作的考量下,模型比例定为1/160。此外为了修正长宽比例,我们也微调了部份前埕等户外空间的长度。完成后模型群组长70公分、宽28公分左右,非常的壮观,令人不得不佩服先人的匠心独具,建造出这么精美的传统建筑,而读者也一定以能亲手制作出台北孔庙而感到自豪。
**评价三:** 作为一名对台湾文化和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旅行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书籍。这次的《自己盖台北孔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纸模型的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我喜欢这种能够亲手参与、亲手创造的模式。我相信,在制作模型的过程当中,我会对台北孔庙的建筑布局、比例结构有更直观的认识。而附赠的导览别册,更是锦上添花。它能够将我从一个纯粹的“建造者”转变为一个“研究者”,深入了解孔庙的历史渊源、文化象征,甚至可能包括一些关于儒家思想在台湾发展的脉络。这不仅能丰富我的知识储备,还能为我未来的台湾之行增添更多有趣的视角和探索点。
评分**评价五:** 收到《自己盖台北孔庙》的时候,我首先被它精美的包装和设计所吸引。作为一名手工爱好者,我一直对能够将平面设计转化为立体实物的过程非常着迷。这本书提供的纸模型,无疑满足了我对于动手制作的渴望。我期待着在制作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感受每一处建筑细节的精心设计,去体会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匠心。而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还附带了一本主题导览别册。这本别册,我想不仅仅是制作纸模型的说明,更像是一本浓缩的台北孔庙的历史与文化百科全书。我迫不及待想要翻阅它,了解这座孔庙的建造背景、不同建筑部分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在台湾历史文化中的地位。我相信,通过这本书,我将能够获得一次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体验,不仅仅是制作一个模型,更是深入理解一座历史建筑的灵魂。
评分**评价一:** 收到这本《自己盖台北孔庙》时,我的内心是雀跃的。一直以来,我对历史建筑、特别是那些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建筑都充满了好奇,而台北孔庙无疑是其中一个我非常想深入了解的。这本书的纸模型设计,让我眼前一亮。我本身就喜欢动手制作一些小玩意儿,这种将建筑以立体模型呈现的方式,无疑是最直观、最令人兴奋的学习途径。光是看着那些精美的纸模零件,我就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开始我的“建筑之旅”了。我设想,当我一点点将这些零件拼接起来,一座宏伟的孔庙就在我的指尖逐渐成型,那种成就感一定会是无与伦比的。这不仅仅是一个模型,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对传统匠人精神的致敬。我甚至已经开始想象,当模型完成的那一刻,我将会把它摆放在书架上,每当我看到它,都能想起它背后蕴含的故事和历史。
评分**评价四:** 我一直认为,学习知识最好的方式就是寓教于乐。而《自己盖台北孔庙》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为一个平时对建筑模型不太感冒的人,读到这本书时,我的兴趣被瞬间点燃了。纸模型的精巧设计,让学习变得不再是枯燥的文字阅读,而是一场充满乐趣的实践。想象着自己一丝不苟地按照说明书,将一张张纸片变成一座巍峨的建筑,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和满足。而且,随书附赠的导览别册,更是将这种学习的深度提升了一个档次。它不是简单地介绍建筑的材料和尺寸,而是会讲述这座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意义,甚至可能包括一些与孔子相关的哲学思想的阐释。这样的组合,让我在动手实践的同时,也能在精神层面有所收获。
评分**评价二:** 坦白说,我以前对台北孔庙的了解仅限于“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但具体它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色,却知之甚少。这次有幸接触到《自己盖台北孔庙》,真的让我感觉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这本书附带的主题导览别册,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一直觉得,学习历史如果不结合具体的场景和细节,会显得有些枯燥。而这份导览,我相信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去“实地考察”,去感受每一处雕梁画栋、每一方石板路背后的故事。我特别期待它能介绍一些我不知道的关于孔庙的趣闻轶事,或者解释一些建筑上的特殊设计,比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屋顶、柱子有什么样的含义等等。这些细节,往往才是最能触动人心的,也最能帮助我建立起对这个地方的深刻印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