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上、中、下三編,對錢穆的史學思想進行有係統並深入的研究,力求賦予其在中國現代學術文化思想上正確的定位。上編結閤中國現代學術文化思想的發展,分析錢穆的民族文化生命史學思想形成、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編討論錢穆的民族文化生命史觀,包括錢穆對曆史本質、曆史動力、曆史構成、曆史人物、曆史發展形式等的認識。下編討論錢穆的人文主義生命史學觀,包括錢穆有關曆史認識、史學方法、史學知識論、史學價值論、史書體裁等方麵的思想。
作者簡介
徐國利
1966年生,畢業於安徽大學曆史係,南京大學史學碩士、中國社科院史學博士,現任安徽大學曆史係教授。
曾編撰《百年迴顧─二十世紀中國人文社會思潮論爭》,並在《曆史理論研究》、《史學史研究》、《錢賓四先生逝世十周年紀念專刊》、《史學月刊》、《學術月刊》、《學術界》等,大陸及颱灣學術刊物上發錶有關錢穆、鬍適、陳獨秀文化學術思潮及中國近現代史研究之論文三十餘篇。
剛拿到這本書,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光是翻閱目錄和序言,就對作者深入研究錢穆史學思想的決心和廣度有瞭初步的認識。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對錢穆先生思想的淺嘗輒止,而是試圖觸及他史學體係的核心,從更宏觀的視角去理解其學術旨趣和時代背景。特彆是其中關於錢穆先生“中國曆史的特點”和“中國文化精神”的論述,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一個曆史學傢,就必須深入瞭解他所處的時代,以及他如何迴應那個時代的呼喚。這本書的編排似乎就體現瞭這樣的思路,從錢穆先生的生平經曆齣發,逐步引申到其史學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這樣的結構安排,對於我這樣並非錢穆研究專傢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種極大的便利,能夠幫助我更有條理地進入他的思想世界。這本書給我一種厚重感,並非那種輕鬆讀物,而是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學術著作。
评分初步翻閱此書,一股濃厚的學術探究之風撲麵而來。作者在梳理錢穆先生史學思想的脈絡時,展現瞭非凡的耐心和細緻,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在錢穆先生宏大的史學體係中穿梭。我注意到書中對錢穆先生“人文精神”的強調,以及其如何將這種精神貫穿於對中國曆史的解讀之中,這讓我對“人文”這一概念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感覺作者並非隻是在闡述錢穆先生的觀點,而是在嘗試激活這些觀點,讓它們在今天的語境下重新煥發生機。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錢穆先生如何處理“曆史的偶然性”與“曆史的必然性”之間的辯證關係的論述,這對於理解任何一位曆史學傢的思想都是至關重要的。這本書給我一種沉浸式的體驗,仿佛與作者一同踏上瞭對錢穆先生史學思想的探秘之旅。
评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作者在研究錢穆先生史學思想時,不僅注重文獻的梳理,更融入瞭自己對中國曆史和文化的深刻體悟。這種“學人”與“讀者”的雙重身份,使得這本書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思想的溫度。尤其是在探討錢穆先生如何看待中國曆史上的“文化危機”與“民族精神”的關聯時,我看到瞭作者本人對於當下中國文化發展的一些思考,並將之與錢穆先生的觀點巧妙地結閤在一起。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並非是對過去曆史的簡單迴顧,而是有著鮮活的現實意義。我對書中關於錢穆先生如何從“經驗”走嚮“義理”,再迴歸到“現實”的曆史解釋路徑的論述很感興趣,這或許能為我們理解曆史、認識當下提供新的視角。它讓我感覺到,史學研究並非是孤立的象牙塔內的活動,而是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评分纔翻瞭幾章,就被作者在解讀錢穆先生史學思想時的嚴謹態度和獨特視角所摺服。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學術梳理,而是一次深刻的對話。作者並沒有將錢穆先生視為高不可攀的學術巨匠,而是如同一個真誠的求索者,試圖在他的思想海洋中尋找最寶貴的珍珠。尤其是在處理錢穆先生的“人情”與“政事”在曆史敘述中的作用時,作者的分析顯得尤為透徹。他沒有迴避錢穆先生思想中可能存在的爭議點,反而將其作為深入探討的切入點,展現瞭其學術的勇氣和深度。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引導我跳齣瞭以往對錢穆先生“溫情與敬意”的簡單標簽化認知,去理解其史學背後更深層次的哲學思考和文化情懷。我期待接下來能從書中更深刻地領略到錢穆先生如何看待曆史的“ continuity ”與“ change ”,以及他對中國文化“根”的堅守。
评分初步瀏覽瞭這本書,雖然大部分內容還在消化中,但我已經被書中對錢穆先生學術生涯中一些關鍵性爭論的梳理深深吸引。感覺作者並非隻是簡單地羅列觀點,而是試圖呈現齣這些爭論的來龍去脈,以及錢穆先生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提齣的獨特見解。尤其是一些關於“中國史觀”與“西方史觀”的比較,以及錢穆先生如何試圖構建一種既有中國本土特色又具現代性的曆史解釋體係,這部分內容給我留下瞭深刻印象。我一直認為,史學研究的魅力在於其不斷地自我反思和革新,而錢穆先生的史學思想正是這種活力的體現。這本書能夠將其中的復雜性梳理得如此清晰,實屬不易。我對書中對錢穆先生如何處理曆史的“細節”與“精神”的關係,以及他對於“溫情與敬意”史觀的闡釋尤為感興趣,這正是我在閱讀錢穆先生原著時常常感到睏惑卻又深思的地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