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口的急速增加,山坡地的开发成为必然的趋势下,大家在不知不觉中破坏了自然的平衡;而近年来全球气候的变迁,也许亦是主要因素之一;但全球地貌的急速变化,才是始作俑者,而造成全球地形急速变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应负最大的责任。水土保持学是研究如何维护自然的「水」、「土」平衡,而水土保持工程学是研拟如何配合自然的特性,应用工程方法,达到自然平衡的目的,因此水土保持工程,并无既定的体系,也没有完整的专书,要编撰水土保持工程学一书,有其实质上的困难。编者为因应时代之需要,着手编撰「水土保持工程学」,对台湾的自然环境,从上游、中游到下游之间,如何在自然与生态的平衡,地文、水文与人文的调和下,和平共存,得到自然的永续与开发的可行性,这也是水土保持工程的主要目的。
本书的构成针对台湾的自然环境,在上游集水区与下游社区之间,扮演缓冲功能的沖积地与河川的调节作用,加以调查分析,当然地区的地文、水文与人文为必要基本资料,此外河川的综合整治,集水区的整体规划,地表水的控制,土砂流出的防止到环境的保护,水土保持工程皆扮演及为重要的角色。水土保持工程为极平凡的工程方法,问题在如何与复杂的自然环境相互调和,维护自然的平衡,让自然灾害减低到最小限度,在适当的水土保持工程的维护下,合理的利用土地,善待我们的山坡地,是本书的主要目的。
作者简介
陈信雄
现任国立台湾大学森林学系教授,着作有森林水文学(部编大学用书)、水土保持学实用手册、防砂工程学、崩塌地调查与分析等,另外有研究报告发表260余篇。
我是一位對環境議題相當關注的學生,《水土保持工程學》這本書可謂是滿足了我對這個領域的好奇心。書中對於水土保持的歷史演進,從早期的被動防禦到現今主動預防的轉變,有條理地呈現。作者對每一種水土保持措施的原理,都做了深入淺出的解釋,例如關於沉砂池的設計,不僅交代了其功能,還詳細說明了不同大小、不同形狀的沉砂池在攔截不同顆粒大小泥砂時的效率差異,甚至還納入了台灣地區常見的降雨強度資料,讓讀者能夠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初步的估算。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永續發展」理念的貫徹,它強調水土保持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社會、經濟和環境問題的綜合考量,這讓我對這個領域有了更宏觀的認識。
评分《水土保持工程學》這本書,對我這位對生態保育有濃厚興趣的讀者來說,是一份極具價值的參考。作者在書中將水土保持工程與生態系統的互動,做了非常深入的探討。書中對於「濕地復育」、「生態護岸」等概念的介紹,讓我看到了工程技術與自然生態融合的可能性。我特別欣賞書中對「生物多樣性」的關注,它不只是強調要如何防止土壤流失,更進一步探討了如何透過水土保持工程,來營造更有利於生物棲息的環境。例如,書中提到的「生態友善的道路邊坡綠化」,就詳細說明了如何選擇對當地生態系有益的草本、灌木和喬木,以提供昆蟲、鳥類等動物棲息的場所。
评分《水土保持工程學》這本書,對我這個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小時候,每到颱風季節,家裡附近的小溪總是容易氾濫,有時甚至會沖垮田埂,讓一年的辛苦付諸流水。這本書讓我第一次系統性地理解了背後的原因,原來那不只是單純的水量問題,更涉及到山坡地的開發、植被的破壞等等。書中對於坡地開發的規劃原則,有非常詳盡的闡述,包括如何評估邊坡穩定性、如何設置排水系統,甚至還提到了在都市計畫中如何考量水土保持的需求,以避免開發對環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我最感興趣的部分是關於生態工法的介紹,像是用植草樁、格框、石籠等自然材料來穩定邊坡,既能達到工程目的,又能融入自然景觀,這種與自然共存的理念,真的讓我印象深刻。
评分這本《水土保持工程學》的內容,真的讓我對「山」有了更深的敬畏。過去,我只覺得山林美麗,卻鮮少思考它脆弱的一面。書中對「水蝕」和「風蝕」的成因與防治,有非常細緻的描述,特別是對於台灣山區常見的「溪溝侵蝕」現象,書中用圖文並茂的方式,解釋了其發展的階段,以及如何透過設置「消能工」、「護岸工」等結構來減緩侵蝕。我最喜歡書中關於「綠化」的觀念,它強調不只是單純地種植樹木,更要考量植被的選擇、栽植密度、以及後續的管理維護,才能達到長期的水土保持效果。這讓我了解到,原來保護一座山,需要如此細膩且長遠的規劃。
评分這本《水土保持工程學》真是讓人愛不釋手!打開書的第一頁,我就被那精美的圖片和清晰的排版吸引住了。作者的文筆流暢,用詞精準,完全沒有一般教科書的枯燥感。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台灣在地案例的深入探討,例如針對中南部山區可能遇到的土石流災害,書中詳細分析了其成因、影響以及各種防治對策。我不只學到了理論知識,更像是跟著作者走了一趟台灣的山林,親身感受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例如,書中對於植被覆蓋在土壤侵蝕防治上的作用,有非常細膩的描述,不僅解釋了植物根系如何固持土壤,還舉例說明了不同樹種在不同坡度、不同氣候條件下的適用性,甚至還附上了台灣常見的固土樹種圖鑑,這對於實際的工程應用來說,簡直是不可多得的寶藏。
评分《水土保持工程學》這本書,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都讓我驚嘆。作者在書中對於「坡地水文」的分析,達到了相當高的學術水平。例如,書中對於「地表逕流」和「潛流」的形成、流速、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土壤侵蝕,都有非常精確的數學模型和參數分析。我特別欣賞書中關於「降雨強度-頻率-歷時曲線」的應用,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曲線來設計不同規模的排水設施。這本書讓我了解到,水土保持工程並非只是簡單的堆填或挖掘,而是涉及複雜的物理、化學、地質、水文等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其精確度和科學性令人折服。
评分我對這本《水土保持工程學》的評價是:它不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是一本充滿人文關懷的著作。書中對於水土保持工程如何影響當地社區,如何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著深刻的描寫。例如,書中在探討「集水區保育」時,就強調了與地方居民溝通協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讓居民參與到水土保持的規劃與執行過程中。我對書中關於「水土保持與農業生產」的結合,印象特別深刻。書中闡述了許多能夠同時提高作物產量、減少土壤流失的耕作方式,例如「等高耕作」、「覆蓋種植」等,這些都是非常實用的知識,對於改善農民的生活非常有幫助。
评分我是一名來自台灣南部的居民,家鄉經常面臨颱風和豪雨帶來的土石流威脅,《水土保持工程學》這本書,對我來說,意義非凡。書中對台灣不同地區的地質特性、降雨模式的分析,都相當貼切。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像是針對台灣的「症狀」開出了「處方」。例如,書中對於「疏濬」和「截流」等工程措施的比較,就非常有參考價值。它詳細解釋了不同工法在不同地質條件下的適用性,以及它們的優缺點。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還提到了「預警系統」的建立,包括如何透過雨量監測、地表變形監測等技術,來提前發現潛在的風險,並及時發布預警,這對保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至關重要。
评分作為一個對工程技術懷有高度興趣的讀者,《水土保持工程學》這本書無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學習平台。作者在書中對於各種水土保持工法的數學模型和計算方法,進行了嚴謹的推導和說明,例如邊坡穩定分析中的各種安全係數計算,以及水蝕量估計的公式,都詳盡地列出,並輔以實際案例演算,這對我這樣的工程背景讀者來說,非常有幫助。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集水區管理」的章節,它將水土保持的觀念從單一的邊坡穩定,擴展到整個集水區的生態系統。書中討論了如何透過土地利用規劃、植被恢復、工程措施等綜合手段,來提升集水區的整體功能,減少水患和乾旱的機率,這是一種非常系統性的思維方式,讓我覺得受益匪淺。
评分這本《水土保持工程學》,對我而言,是一扇認識台灣地理環境的窗口。作者在書中廣泛地引用了台灣各地的地理、地質、氣候等資料,並將這些資料與水土保持工程學的原理緊密結合。我對書中對於「地滑」和「崩塌」的分析,尤為印象深刻。書中不僅詳細解釋了這些現象的發生機制,例如不同土體的抗剪強度、地下水位的影響等,還介紹了各種常用的邊坡加固技術,例如地錨、擋土牆、噴凝土等,並對它們的適用條件和施工要點進行了說明。這讓我對台灣多山的地理環境有了更為具體的認識,也理解了為何水土保持工程在這裡如此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