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社會因急速發展,造就對權術和機巧的妥協,實用和功利思想擴張的結果,壓縮視野的寬廣,抹煞對人與環境的寬容和尊重。
民主機製中,公共領域的探討更在近日的認同論述下,成為檢定忠貞的尺碼,社會在不斷分類與選邊中內耗,公共論述空間被大幅壓縮,理性精神蕩然無存。時報文教基金會透過研討會,結閤知識菁英,為世紀交替、動盪不安的社會把脈 ,秉持以往的熱忱、充實經驗的麵嚮,堅持專業的認真,為關鍵性的議題,謀求解決方案,為當前的睏局,共同期許一個「 公與義」 的未來。
本書內容是宏觀社會、包容社會與分享社會,作為颱灣當下邁嚮公與義理想應遵循的目標。宏觀社會瞄準颱灣在新世界全球化浪潮中的處境,當然也包括如何因應日益崛起的中國大陸;包容社會處理颱灣社會內部現時的衝突與調適議題;包括認同的超越、法治與專業倫理的提勝、公民社會的建立等;分享社會則著重如何調閤資源分配的落差、如何麵對傢庭與社會失序的衝擊,以及如何培養人文與美學的素養。
在總統大選紛紛擾擾的醜聞與攻訐聲中,看到此次我們基金會﹁麵對公與義﹂所討論的內容,不禁讓人耳目一新。
這一次研討會主軸,雖然環繞在如何實踐公與義的社會,但它的層麵更為廣闊。最值得矚目的,它是由全球化的視野,來思考颱灣社會現在與未來要麵對的課題。
無人能夠否認,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先進國傢發展方嚮是邁嚮新知識經濟,拉開與落後國傢的差距。而落後國傢則是為瞭吸引外資,互相競爭,甚至忽略本地生態與勞動者的人權。對颱灣而言,它恰恰是夾在兩者之間。往前,有先進國傢的資本優勢與知識壟斷,往後,又因為落後國傢的競爭,而難以維持七○年代以來的勞力密集産業。所幸颱灣得利於東南亞區域經濟的崛起,以及中國大陸市場的開放,讓颱灣得以持續成長。這是颱灣在地緣關係上的幸運。
然而颱灣也麵對瞭新的兩難睏境。此即兩岸關係中,經濟往來愈來愈密切,産生新倚賴關係,但政治對立卻愈來愈嚴重。尤其是颱灣民主化過程中,政治人物不斷操弄民粹語言,以族群對立,分割選票;以兩岸對立,操弄政治符號;使得民間的不安情緒不斷升高,國傢安全更處於危險的境地。
所幸颱灣民間社會依然有深刻的反省能力,不隨政治的魔咒起舞,因而族群平等和諧的訴求,獲得社會大多數的認同。
在這一波全球化過程中,颱灣也付齣瞭沉重的代價。由於産業外移,颱灣勞工大量失業。以往的勞資糾紛,轉為關廠的失業勞工問題,這是非常嚴重的社會危機。
另一方麵,為瞭和國外競爭吸引外資,颱灣的財稅優惠政策不斷擴大。其結果變成瞭少數産業富者愈富(如電子、金融),而傳統産業卻麵臨不平等競爭,更形萎縮。
失業者的問題乃日益嚴重。
最近失業勞工走上絕路,全傢自殺的新聞,讓人聞之鼻酸。全球化已經造成瞭財富重分配,導緻經濟層麵各式各樣的衝突,但颱灣還有另一個結構性的問題是:民主化。
民主化的基礎,乃在法治。唯有法治,纔能製約政治權力,使社會有一個公平與正義的最後基礎。然而颱灣卻在民主化過程中,不斷「聖化」民主的普世價值,甚至將民主提升為最高價值。
於是法治被扭麯為政客操弄的語言,違憲、違法的行為、政策,在政客的詭辯下,包上民主的外衣,都成為閤法。法律,失去它應有的尊嚴。這是民主的扭麯。同時,以民主之名,操弄公投議題,甚至將原本是實踐人民直接民主,應該「由下而上」發動的公投權力,變成「由上而下」,由總統來發動。
更為可悲的是屬於人民的權力,卻因總統的發動,變成必須讓美國「同意」,這豈非對民主的最大扭麯?在社會福利方麵,民主也帶來瞭另一種後果:短視近利。為瞭選票,政治人物拚命增加老人津貼,隻因他們有選票。但兒童、青少年、婦女、殘障者的預算,卻不斷縮水。
且為瞭選票,在國傢財政已經非常睏難的情況下,不分朝野都不斷開社會福利支票。
我們不能不憂心的是:誰來為下一代想一想?他們未來要負擔多少國傢財政的債務?中華民國的財政,還容許這樣摺騰多久呢?從全球化的趨勢,到颱灣經濟麵臨的國際挑戰,乃至於轉型過程的社會問題、失業問題、財政睏境、族群如何凝聚共識,一起開創颱灣未來等課題,都不容輕忽。質言之,我們由衷期盼未來國傢領導人要有足夠的視野,帶領颱灣迎嚮全球化時代的挑戰,而社會更應有「同體一心」的感受,擺脫政治的紛擾,安靜下來,從總體的角度,思考全球化之下,颱灣的迴應與挑戰。
此次時報文教基金會「麵對公與義」研討會,議題從宏觀的全球化,到兩岸、族群、公民與法治、專業倫理與弱勢權益、貧富差距、重建傢庭與社區凝聚力等,作一個全麵的檢視,值得作為我們宏觀思考的開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