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作者以其多年实务经验,及任教于政治大学、东吴大学讲授破产法之讲义加以补充修订完成,理论与实务并重。
现行破产法公布于民国二十四年,但其规定较诸公布在前之德日法例,则甚简略。在工商业不甚发达之过去,尚无窒碍;惟政府迁台后,励精图治,工商业突飞勐进,社会经济结构剧变,近年更因受国际经济衰退之影响,破产案件日增,实务上时感破产法之规定不符运用,而由司法院于八十二年七月组成破产法修正研究委员会进行修正之研议,并已于九十一年六月完成修正草案。
本书参酌现行判例,外国法例、判例,中外着述及修正草案之重要修正内容,除就破产法之基本理论予以阐述外,并就现行法之缺点及实务上发生诸问题,提出个人意见,可供大专学生作为进修或研究破产法学之用,亦可供办案人员实务上之参考。
作者简介
陈计男
学历∕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系法学组毕业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研究
经历∕最高法院推事
行政法院庭长
政治大学、东吴大学教授
司法官训练所讲座
第六届司法院大法官
说实话,刚开始拿到《破产法论(修订三版)》的时候,我抱着一种“救急”的心态。最近公司有个供应商出了问题,资金链断裂,很有可能要走破产程序。我希望能从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实操性的指导,比如在供应商破产的情况下,我们的债权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有哪些注意事项。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关于破产财产的优先受偿顺序,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债权(如劳动债权、税款债权、担保债权等)的法律依据和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复杂情况,还结合了不少判例,让我对这些抽象的法律规定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这对于我这种非法律专业人士来说,真的太友好了,不至于被一堆条文看得云里雾里。
评分拿到《破产法论(修订三版)》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可读性。我一直觉得法律类的书籍,如果过于理论化,很容易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语言表达也相当清晰易懂。它不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充斥着艰涩的术语和晦涩的逻辑,而是用一种相对平实的语言,将复杂的法律概念解释清楚。尤其是在讲解一些关键的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时,书中都配以生动的案例分析,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规定在实际中的应用。我作为一个长期在法律领域工作的人,都能从中获得不少启发,相信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更是入门破产法的绝佳选择。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有条理,从破产法的基本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各个具体的程序和环节。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破产宣告”的章节,书中详细讲解了宣告破产的法律条件、申请程序以及对债务人和债权人产生的法律后果。它不仅列举了可能出现的法律纠纷,还分析了如何通过证据收集和法律程序来应对这些纠纷。此外,书中在讲解各个程序时,都加入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都非常有代表性,能够将抽象的法律条文具体化,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法律规定在实际中的应用。尤其是那些涉及复杂债务关系和多方利益博弈的案例,更是让我大开眼界,认识到破产程序中的复杂性和精妙之处。
评分哇,拿到《破产法论(修订三版)》这本书,真的感觉沉甸甸的,不仅仅是纸张的厚度,更是知识分量的沉甸甸。我是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近年来市场波动剧烈,能看到身边不少企业在经营上遇到瓶颈,甚至走向破产的边缘。所以,对于“破产”这两个字,我一直抱持着一种既警惕又好奇的心态。《破产法论》这个名字,听起来就相当学术,我之前也翻阅过一些法律书籍,但很多都过于枯燥,充斥着晦涩的法律条文和陌生的概念,读起来总是提不起精神。但这次拿到的是“修订三版”,而且是从台湾出版的,我特别关注台湾的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感觉会更有参考价值。翻开目录,看到里面涉及的章节,从破产的原因、破产程序的启动,到债权人会议、破产财产的分配,再到重整、和解等各种救济措施,每一个标题都触及到我工作中的痛点和疑问。
评分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我一直致力于提升自己在破产法领域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对于那些疑难复杂案件的处理。这次阅读《破产法论(修订三版)》,让我眼前一亮。书中对于破产法的最新发展和修订的解读,是我非常看重的部分。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对旧有法律条文的解释,而是深入分析了新修订的法律条文背后的立法意图和对司法实践可能产生的影响。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关于“经营者责任”和“破产欺诈”的章节,这些内容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债权人利益至关重要。书中对这些问题的论述,既有理论的高度,又不乏实践的深度,很多观点和分析都给我带来了新的启发。
评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元化。在这个背景下,理解和掌握破产法,对于任何一个经营者、投资者甚至普通劳动者来说,都变得越来越重要。《破产法论(修订三版)》这本书,恰恰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而深入的解读。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破产程序中各个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清晰界定。无论是债权人、债务人、还是破产管理人,书中都对他们的角色、职责以及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这种对各个环节的细致梳理,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整个破产体系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在其中如何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评分我对《破产法论(修订三版)》这本书的评价,可以用“扎实”和“前沿”来概括。所谓的“扎实”,体现在其对破产法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的深刻阐释,以及对现有法律条文的全面梳理。而“前沿”,则体现在它对最新法律修订的关注和解读,以及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探讨。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被书中对于某些法律争议的深入剖析所吸引。比如,书中对于“实质破产”的界定、对于“优先受偿权”的各种类型和限制条件的分析,都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这些内容对于我这种需要处理实际法律问题的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参考资料。
评分《破产法论(修订三版)》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法律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对经济社会运行规律的深刻体悟。通过对破产法的学习,我更能理解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以及法律在其中所扮演的“游戏规则”的角色。书中关于破产原因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企业经营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点;而关于破产程序的介绍,则让我明白了在经济活动中,风险一旦爆发,法律是如何介入,以一种有序的方式来处理和化解矛盾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破产法并非仅仅是一部“终结”的法律,它更是一部关于“秩序”和“再生”的法律,它在维护市场公平、保障债权人利益、甚至为企业提供重生机会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老实说,我之前对破产法总有一种“避之不及”的感觉,总觉得那是企业经营失败的终点,充满了负面色彩。但读完《破产法论(修订三版)》之后,我才发现,破产法其实更是一部关于“拯救”和“重塑”的法律。书中对于“重整”和“和解”程序的详细阐述,让我看到了法律在帮助陷入困境的企业寻找生机方面的积极作用。它不是简单地让企业“消失”,而是提供了一个法律框架,让企业有机会在债务重组、资产优化、经营调整等方面重新出发。这种“再生”的理念,让我对破产法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书中对这些程序的具体操作流程、法律依据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都做了详细的介绍,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有理论深度,更有实际操作的指导意义。
评分我一直觉得,法律的进步,往往是社会发展的缩影。《破产法论(修订三版)》这本书,通过对破产法的修订和解读,让我看到了台湾地区在应对经济风险、保障市场主体权益方面所做的努力。尤其是“修订三版”这个信息,意味着这本书的内容是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能够反映最新的法律动态和司法实践。我在阅读过程中,特别关注书中对于“重整”和“和解”的论述。在如今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如何让濒临破产的企业获得新生,而不是一走了之,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也关系到员工的生计、供应链的稳定以及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书中对于这些程序的法律框架、实施要件、以及成功的案例分析,都让我受益匪浅。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积极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