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报导文学方式,介绍九族织布法、织布工具、各族织布纹路的差异及特色。作者更深入台湾各部落,找寻九族中仍拥有织布技术的老织女,企图唤回一般人对古老织布文化的微薄记忆。透过浅白易懂的内容,让读者对传统原住民织布概念更明确,体认这项珍贵的传统技艺。
作者简介
王蜀桂,一九四七年生,世界新专编採科毕业。曾任中华民国测验协会访员、港都双周刊编辑等职;从事报导写作十多年,作品经常发表于中时宝岛版等媒体,着有《敲响生活旋律》(获高雄市文艺奖)、《热情有劲台湾人》、《让我们说母语》等。擅长挖掘台湾本土住民群像,报导乡土人物、原住民族,上山下海,无远弗届。其文思细腻,触角宽广,表现深度文化报导人的一贯风格。
我带着一种放松的心情翻开了这本书,原本期待能学到一些关于“美”的知识,而这本书确实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并非一本简单的图册,也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是一场关于台湾原住民生活美学与智慧的深度对话。书中对传统织布的描绘,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深入挖掘了其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内核。我被那些充满象征意义的图案所吸引,它们如同无声的语言,诉说着关于生命、宇宙、祖先和神灵的故事。书中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作者巧妙地将历史、文化、社会习俗与织布技艺融为一体,让我不仅看到了布料的美,更感受到了创造者的灵魂。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族群织布工艺的细致对比,这让我对台湾原住民文化的丰富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古老的灵魂进行交流,每一次翻页都充满了惊喜和启发。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传统”的价值,以及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朴实而又深刻的美。
评分最近无意间翻阅了一本关于台湾原住民传统织布的书,实在是被那些精美的图案和悠久的历史深深吸引了。虽然我对织布的工艺了解不深,但书中的图片和文字就像一位娓娓道来的长者,讲述着祖先们用双手和智慧编织出的生活故事。我特别喜欢书里对不同族群织布风格的介绍,比如阿美族鲜艳的色彩和大胆的几何图案,还有泰雅族细致入微的菱形纹饰,以及布农族和排湾族独特的图腾和象征意义。每一块布料,不仅仅是材料的组合,更承载了他们的信仰、社会结构、生活习俗,甚至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书中的一些细节,比如不同染料的来源,如何手工纺线、制布,都让我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勤劳。我常常想象着,在没有现代机器的年代,妇女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劳作一边哼唱古老的歌谣,将家族的希望和祝福一针一线地织进布匹里。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艺介绍,更是一扇了解台湾原住民文化和历史的窗口,让我对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了更深的敬意和理解。即使我无法亲手复刻这些技艺,但通过这本书,我仿佛能触摸到那份古老而温暖的匠心。
评分老实说,我平常很少阅读这类主题的书籍,总觉得与我的生活有些距离。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那种朴实却又充满生命力的感觉,让我忍不住翻开。我被书中对台湾原住民传统织布的细致描绘所震撼。作者以一种充满敬意和好奇的笔触,展现了这项古老技艺的魅力。我惊讶于一块布背后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它不仅仅是御寒保暖的工具,更是承载着家族历史、部落文化、社会规范,甚至是个人命运的载体。书中对不同族群织布特色的对比分析,让我看到了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比如,某族群对色彩的运用,某族群对几何图案的偏爱,又或是某族群对特定神话故事的图腾化表达,都充满了令人回味的细节。更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在书中提及了这项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以及原住民们如何努力去传承和发扬它。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一次的穿针引线,每一次的染色与编织,都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和智慧,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真的是一本令人惊喜的读物!我本来对“织布”这个主题没有太大的兴趣,总觉得会是枯燥的技术讲解。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非常生动、故事化的方式,将台湾原住民的传统织布艺术呈现在我面前。书中的文字流畅优美,仿佛能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先民们在山林之间、海边,用最原始的工具,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色彩与纹样。我尤其被书中对不同部落织布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的解读所打动。不仅仅是图腾的形状,更是它们所代表的社会地位、婚姻、祭祀、甚至对神灵的敬畏。例如,书里提到某个族群的特定纹样只能由特定身份的人穿着,这让我意识到织布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此外,书中的配图也极其精美,那些近距离拍摄的布料细节,让我得以欣赏到手工织物的独特质感和丰富的层次。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台湾原住民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表面的历史课本,而是深入到了他们最贴近生活、最富有人文关怀的艺术表达之中。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珍宝。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专业和晦涩,毕竟“传统织布”听起来就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领域。然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亲切,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览者,带着我漫步在台湾原住民的织布世界里。书中的内容结构很清晰,从基础的材料来源、工具介绍,到各个部落独特的织布技法和图案寓意,都循序渐进地展开。最吸引我的是,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技艺的描述,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织布与原住民社会、信仰、生态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了解到,很多织布的色彩和图案都源自大自然的馈赠,比如植物的根、茎、叶,甚至是昆虫的身体,这让我对他们“敬天爱物”的哲学有了更深的体会。书中的一些插图,比如描绘织布过程的漫画或者手绘图,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让原本可能复杂的工艺变得易于理解。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台湾原住民的织布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产生了由衷的赞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