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是运动神经元病变的患者,
瘫躺住院四年多。
口不能言,食不能嚥,一动一静都仰仗人帮助。
从前他是──
资深新闻工作者,专栏作家、报馆主笔、摄影家、艺评家。
曾任教世新大学的前身传播学院
写作范畴颇广,深受好评。
他的主治医师跟他说:得这种病的人不多,
能以文字表达的人更少,
所以鼓励他把病中的感受写下来,对后人都有用。
于是在妻子及好友的协助下
凭�一块透明注音板
让他以眨眼或转动眼珠的方式,
确认符号后,记录下来,再去找下一个符号
这本书就是这样完成的。
作者简介
陈宏,资深新闻工作者,曾任大华晚报主编、主笔,中国邮报。摄影杂志总编,于世新大学前身传播学院任教二十余年。摄影名家,历任各大影赛、影展评审,并辅导各大专院校摄影社团多年。曾在国立历史博物馆举行「陈宏国剧专题展」,开风气之先。文化工作者。曾任国军金像奖剧艺大赛评审、国军新文艺辅导委员会国剧振兴委员,参与剧本修编工作,也曾改编古典名剧《桃花扇》、《李逵闹梁山》等,前者在台北市戏剧季推出,轰动一时。
在写作上,擅长以通俗文笔阐释专业话题,涉猎颇广,才华横溢。早年也写儿童文学,散见各报刊,教育厅儿童读物编辑小组曾出版专书。作品「逃」,改编为电视剧,在公共电视台播出。获奖甚多,具有代表性者:如中国文艺协会论评类文艺奖、中国新闻学会表现优异奖,以及全国教育联合会服务杰出奖;在中国摄影学会及台北市摄影学会中,有荣誉博学会士及博学会士荣衔。着有套书《陈宏文存》八册、《摄影一席话》、《摄影漫谈》四册等。病后成书《眨眼之间》经新闻局推荐列为92年度中小学优良读物。
「我终于明白,月亮不一定要圆满,残缺也是一种美丽;人生不一定要拥有,享有也是一种福气;逆来顺受,化腐朽为神奇,残缺生命,也能彩绘出美丽的诗偈。」
我读高中时,只做两件事,一是出风头,一是谈恋爱。
我读的是屏东中学,内政部长苏嘉全与我同届。我当时风头之健,不但是空前的,恐怕屏中也后继乏人。因为出风头,自然受到女生的喜欢,恋爱谈不完。
所以,考进了世新。其实世新是一所办得非常好的学校,只是我在心态上无法适应调整,所以很混。
一年级时有门课是「新闻摄影」,第一天上课时,一个高大的身躯走了进来,带着和煦的笑容,将教室笑出一片温暖,他就是陈宏老师。可惜我一直没跟老师好好学,老师带我们去国父纪念馆摄影,我总是在荷花池与女同学打情骂俏,但是老师始终宽容的笑着。一直到自己任教大学,对很混的学生总是无法忍耐,才发觉老师宽阔的不仅是胸膛,而是胸襟;老师的笑容,深藏着包容。
后来从媒体上得老师生病了,老师在「人间福报」的专栏,我一篇都没放过,本来心情很沉重,但是常常读着读着就忍不住「哇!」的惊叹,后来从师母处得知老师非常爱花,原来老师用彩色的心看世界,就看到了缤纷的快乐,享受灿烂的心情,心就是小宇宙,心中有个花园,就能看到美丽的世界,才能在如此的重病中,笔下却绽放着一朵朵的美。
四月十七日,第一次去看老师,老师的第一句话是:「看见一位会发光的人。」让我受宠若惊。看着师母拿着注音板,注视着老师的眼眸,一音一音的拼着,四月斜阳从窗外悄悄的洒进来,在师母的侧面镀了一层金,内心升起庄严的感动,
老师与师母才真正是会发光的人,在生命索落枯败的旅程中,他们是彼此的阳光,用爱取暖,在心畦上开出灿烂美丽的花,这种美,凄绝的动人。
一个小时的会面,看师母努力读着老师的眼睛,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呵!读你的感觉像春天,你的眼眸就是我的城堡,突然记起一首歌叫「情深比酒浓」,师母在老师的眼眸深处酩酊,老师在师母的唇齿之间微醺,旁观的人反而先醉了。
以为这会是一次沉重的会面,却见到阳光洒下,喜欢风轻柔的拂过脸颊,喜欢温暖轻轻的在室内飞舞,老师的眼睛无声的眨着,却让人从无声处听到惊雷。这六年的痛楚与辛酸,外人难以想像,但是一起走过常人所无法忍受的折磨,展现惊人的意志力,老师与师母仍然有泪,但巳能泪中噙笑。
老师详细问了我的近况,得知我后来上了台大,又进了研究所,一直用眼睛写出赞扬的话,弄得很不好意思。人常在年少时做一些让年长后后悔的事,当年没能好好的学习,现在想学欲永远没了机会。
老师要出书了,嘱我写序,老师自己就是一本智慧之书,生命面临了寒冬,却绽放春天般美丽心情;人生步入晚霞,却辉映出朝阳般的灿烂光芒,老师以眼眸做笔,彩绘生命中的美冬。
我在出版界服务,曾出过很多的书,但是没有一本书像这本,给我这么大的震盪、这么多的启发、这么深的感动,让我巳渐泠酷的心解涷。在名利中翻腾,大家都是渐涷人,请来看这本书,让自己的心除霜。
陈宏老师,美丽的诗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