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房子都有它的故事
而作家创作灵魂的所在,究竟是什么样的地方?
成寒走遍世界各地,拜访莎士比亚的故乡、叶慈的方塔回旋梯、《小妇人》的果园屋、张爱玲上海居、鲁迅纪念馆、瑞秋‧卡森的童年农舍、〈骊歌〉诗人彭斯的小屋、狄更斯的伦敦公寓……
你知道吗?爱默森、霍桑和梭罗在康考特作邻居,死后也继续谈诗论作。叶慈三十年的爱恋,到头来一场空。碧翠丝‧波特当初为什么写下《彼得兔》?你猜得到,英美文学史上最美丽女作家又是谁呢?邋遢乔酒吧在七月海明威生日的周末,如何狂热庆祝?
从英国、爱尔兰到美国新英格兰区、佛罗里达州,再到大陆,带着故事想像,带着人物情节,随着成寒的脚步走入文学经典的背景里。
推荐序 发射生命强光的所在 文/余秋雨
与其他名人住宅相比,文学家的住宅往往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这是有道理的。
首先,文学家的住宅,大多也就是他们的写作场所。他们如果还有别的办公处,写作还是在家里,因此观看他们的住宅,也就是观看他们发射生命强光的所在。
其次,文学是感性的,文学家在写作的时候,会不经意地把自己所处的环境气氛渗透到文字之间。因此我们置身其中,有利于进一步领会他们的作品。
再次,文学家是独特的,他们非同寻常的个性常常会表现在住宅的选择、造型和佈置上。因此,他们的住宅,也成了一种很有趣味的智者生态展示。
最后,文学家又是大家的,他们的住宅直接连通着很多读者的精神构成。读者一步踏入,或多或少会产生一种回访精神故园的感觉。
正由于上述四个理由,我在世界各地游历的时候,只要有机会,总不肯放过文学家住宅。而且,任何一次进入,都未曾后悔。
成寒小姐带着与我差不多的心境,于游踪所及,寻找一所所文学家的住宅,然后徘徊盘桓,调动起自己以往的阅读经验,写成这本书。这样的书,既是一种旅游辅助读物,又是一种文学辅助读物,我相信会受到很多读者的欢迎。
今天的交通越来越便捷了,许多前辈想去而无法去的地方,我们都能轻松到达,因此,世界各地有很多文学家住宅的门,等待着年轻旅游者的身影。成寒小姐的这本书是一种倡导,提醒人们在饱览名山大川、宫廷豪园之后,也不妨去推一推那些清静的门扉。
这些门扉里边,也许有自己生命的某些组成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