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有信史以降﹐直到今日﹐总共有四千年之久﹐若与其他古文明比较起来﹐中国并非最源远流长的古文明。但以自身的历史文字纪录﹐能够长达四十个世纪﹐却从来没有间断过﹐这是中国在古文明群中﹐最特殊的一点。埃及﹑两河流域﹑希腊﹑罗马﹑中南美洲﹑以及印度等古文明﹐若不是早以灰飞烟灭﹐仅留凤毛麟角般的文物供人凭吊﹐让考古学家忙得头破血流﹐就是留下来的文字记载支离破碎﹐让考据学家研究得柔肠寸断。当然﹐中国古代的史书﹐照样有不少记载失实﹐语焉不详之处﹐但和其他古文明留下的文字纪录作比较﹐却是最完整的纪录。
为何只有中国能够达成其他古文明所不能达成的文化成就呢﹖理由主要有二﹕一是官方修史﹔一是有教无类。
首先在官方修史方面﹐自司马迁以下﹐历代王朝都重视历史记载的工作﹐所以史书都是官方编纂﹐尽管主要目的是为了政治﹐但治史者却能够接触到大量的政府资料。虽然历代王朝的官方史书内容﹐直到今天台湾的历史教科书争议﹐都因为政治立场而有所偏颇之处。不过﹐古代史书往往是「修前朝史」﹐比如说清朝修「明史」﹑明朝修「元史」等等﹐就连「资治通鑑」﹐司马光也不敢写到宋太祖的陈桥兵变。换言之﹐当代史官不写当朝历史﹐写的都是前朝历史﹐自然角度上比较不会站在前朝的政府立场﹐这点不敢说会比较公正﹐但至少比当代史官写本朝历史的态度﹐要客观许多。
另外在「有教无类」方面﹐与其他古文明不同的是﹐古代中国的教育﹐至少在孔子以后﹐并未集中在某一特定阶级之手﹐而是所有的社会阶级皆有机会受教育--前提就是得要有足够的钱﹐这就非关阶级﹐而是看个人本事了。只要一个社会中﹐受教育的人越多﹐史书的传抄转印的次数就会越多﹐自然能够通过天灾人祸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加。
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拥有了举世无双的文化成就﹐那就是上下四千年毫无间断的历史文字记载。而在这浩瀚如汪洋的史书之中﹐最明亮的一颗﹐就是这一套「资治通鑑轻松读」的原书「资治通鑑」﹐因为只有它能够把中国历史上两个最混乱的时代--魏晋南北朝与唐末五代--给整理出一个头绪。本书是「资治通鑑轻松读」的第二本﹐内容主要就在第一个中国古代最大的混乱时期﹐过去让人头痛的内容﹐这本书就改的不是让人那么头痛了。
希望各位读者能够从本书中﹐得到阅读古史书的乐趣。
本书特色
以史为鉴」这句话,可以说是老生常谈。资治通鉴的「资」,是「资送」,也就是「赠送」;接着「治」,指的是「治国者」;再来是「通」,即「通史」;最后是「鉴」,意思自然是「借鉴」。所以「资治通鉴」四个字组合起来,就是「赠送给治国者在通史中的借鉴。」司马光纂资治通鉴,自然是希望让皇帝看了以后,能从中学到治国的诀窍。
但今天的读者就用不着把书看得那么累了,文章固然乃经国之大事,亦未尝不可当作闲暇之消遣?因为真实的历史本身﹐就已经比任何小说,或是电影,或是电视连续剧,都要来的精彩万分。史书是古人与今人的对话,当今人读到书中讲到商鞅变法时,是如何斥巨金而为政府立信的时候,岂不也希望今天政府在实行改革的同时﹐也能参照前人的智慧?虽然政府根本不可能这样做,今天的社会条件也不可能让商鞅的手段收到同样的效果。但任何读过这个故事的人﹐谁不觉得商鞅依然活在我们的身边?商鞅的肉体虽然已经灰飞烟灭﹐但他的远见与睿智,依然让我们折节激赏。
这就是资治通鉴轻松读这套书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读者能够轻轻松松的,把看起来似乎十分死板的史书,当做一篇又一篇的精彩短篇小说来看。
这本书的插图和图表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完全颠覆了我对历史书的刻板印象。我一直觉得历史书就应该是黑白的文字,最多配上一两张模糊的古代画像。但这本书里面,有很多色彩鲜艳、风格独特的插图,比如对重要战役的复原图,对宫廷建筑的示意图,甚至是人物之间的关系图。这些图文并茂的设计,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当我读到某个复杂的政治联盟时,书中一幅清晰的人物关系图就能瞬间帮我理清头绪;当我读到某个宏大的历史事件时,一幅生动的场景插画就能立刻将我带入其中。这些插图不仅仅是装饰,它们更是帮助我理解和记忆内容的得力助手。我尤其喜欢那些Q版的历史人物插画,它们虽然带着些许的卡通化,但又准确地抓住了人物的特点,让那些严肃的历史人物变得活泼起来,也让学习历史的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评分这本《资治通鉴轻松读4》的封面设计真是太讨喜了!温暖的色调,配上一些古代人物的Q版插画,一下子就把那种严肃的历史读物变得亲切起来。我之前对《资治通鉴》一直有点畏惧,觉得它太厚重、太晦涩了,光是听名字就让人头大。但看到这本的封面,就忍不住想翻翻看,是不是真的像它名字里说的“轻松读”。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摸起来滑滑的,印刷清晰,字体大小也适中,不像有些古籍印刷得密密麻麻,看久了眼睛会很累。我特别喜欢它排版上的一些小细节,比如每章开头的小引言,或者是一些重要事件的图解,这些都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而且,封面上的那个小小的“4”字,暗示着这只是一个系列,让我对后续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非常好奇,这个“轻松读”系列到底会以怎样的方式来呈现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是会选择用更口语化的语言,还是会穿插一些有趣的旁白和解读?总之,光是看这封面和初步的触感,就已经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能陪伴我走进历史大门的有趣伙伴。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真是太喜欢了!简直就像和一位学识渊博又幽默风趣的朋友在聊天。它没有那种干巴巴的陈述句,也不会堆砌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古文词汇。相反,它用一种非常贴近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来讲述历史,仿佛作者就坐在我对面,一边喝茶一边给我讲当年那些帝王将相的恩怨情仇、权力斗争。很多时候,我都能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笑出声来,因为作者在解释一些复杂的政治格局或者人物动机时,会用到一些很生动形象的比喻,或者是一些充满智慧的调侃。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人物和真实的情感。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一些重大历史转折点的时候,会深入剖析事件发生的根源,以及不同人物在其中的考量和挣扎,而不是简单地说“谁谁谁做了什么”。这种层层递进的分析,让我对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能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无奈。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让人越读越想继续读下去,仿佛自己也身临其境,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旁观者。
评分读完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真的实现了“通俗易懂”这四个字。我之前尝试过读原版的《资治通鉴》,但总是磕磕绊绊,很多地方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才能明白。而这本《资治通鉴轻松读4》,就像一把钥匙,一下子就打开了历史的大门。它把那些复杂的朝代更迭、宫廷斗争、战争策略,都梳理得井井有条,逻辑清晰。重点是,它不会把所有信息一股脑地塞给你,而是有选择性地突出那些最关键、最有趣的部分,就像一位高明的导游,带你领略历史的风光,而不会让你迷失在细节里。而且,它在解释一些历史事件的时候,会特别注意引用一些史料原文,但又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翻译和解读,这样既保证了史料的严谨性,又方便了我们这些普通读者理解。我感觉自己仿佛真的跟着书中的文字,穿越回了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看到了那些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这种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阅读体验,真的是太难得了。
评分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来解读历史,我感觉自己不光是在阅读历史事件,更是在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作者在分析很多历史人物的行为时,不仅仅是简单地评判他们的对错,而是深入挖掘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所处的环境以及可能面临的权衡。这让我意识到,历史不是非黑即白的,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复杂而多维度的。书中对一些重大决策的分析,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权谋、战略和人性的洞察。比如,它可能会分析某位君王如何在看似绝境的情况下,通过一系列巧妙的策略扭转乾坤;或者是在内部矛盾重重时,如何平衡各方势力,维系王朝的稳定。这种抽丝剥茧的分析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启发性,不仅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历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我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看待问题,如何做出决策。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用历史的智慧,教会我如何观察世界,如何理解人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