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梦消失了/而普希金的秋天留下来 政治人物许诺的梦消失的时候,诗人作品里的风景和季节之美仍然存在着……
有些事物看不见,但存在着,比如诗的国度。不管是在天空,在海洋,在梦中,在时代的旷野或在桌上的面包与玫瑰……
诗人敲打键盘或者低头疾书,一言一语化作温柔的力量。
有如录音师举起麦克风探勘宇宙视野,诗人李敏勇收录着同类音声,40位世界诗人最优的诗与歌,一併在温柔倾吐中,呈显和平盛景。
40位诗人名单:
爱尔兰/艾梗(Desmond Egan)
捷克/巴兹谢克(Antonin Bartusek)
韩国/李箱
巴勒斯坦/达卫许(Mahmood Darwish)
西班牙/罗卡(F. G. Lorca)
波兰/赫伯特(Z. Herbert )
罗马尼亚/保罗.策兰(Paul Celan)
捷克/巴斯(Franta Bass)
俄罗斯/布洛斯基(J. Brodsky)
立陶宛/米留丝凯蒂(Nijole Miliauskaite)
孟加拉/塔丝丽玛.娜斯林(Taslima Nasrin )
德国/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
义大利/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
尼加拉瓜/亚特嘉(F. Arteaga)
波兰/安娜.史威忍辛思卡(Anna Swirszczynska)
匈牙利‧美国/威瑟兰(Eile Wiesel)
日本/金子美铃 葡萄牙/布莱尼尔.苏菲亚(Sophea De Mello Brener)
葡萄牙/安德拉得.欧格尼欧(Eugenio de Andrade)
俄罗斯/欧吉尔(Tavid Vogel)
巴西/涅多.卡柏拉尔(Toao Cabral de Melo Neto)
希腊/黎佐(Y. Ritos)
瑞典/川斯特默尔(Tomas Transtoromer)
墨西哥/萨比纳斯(Jaime Sabines)
阿根廷/胡安.格尔曼(Juan Gelmon)
波兰/辛姆波思卡(Wislawa Szymborska)
巴西/费里拉.格尔拉(Ferreira Gullar)
日本/谷川俊太郎
德国/胡策尔(Peter Huchel)
以色列/阿米迦(Yehuda Amichai)
以色列/拉薇寇薇特苣(D. Ravikovitch)
墨西哥/沃尔寇芙(Veronica Volkow)
土耳其/纳京.喜克曼(Nazim Hikmet)
日本/与谢野晶子
罗马尼亚/马林.苏勒斯古(Marin Sorescu)
日本/富冈多惠子
巴基斯坦/法伊兹(Faiz Ahmed Faiz)
巴西/帕拉度(Adelia Prado)
日本/茨木则子
俄罗斯/瓦荏圣斯基(Andrei Vuznes Ensky)
作者简介
李敏勇
台湾屏东人,一九四七年在高雄县出生。大学时代修习历史,短期居住台中,现为台北市民。
以文学为志业的人生历程,反映在主编《笠》诗刊、担任「台湾文艺」社长及「台湾笔会」会长的经历。而为了在诗中应许的社会改造与国家重建,参与许多社会运动与公共事务,曾任「郑南榕基金会」及「台湾和平基金会」董事长,现为「现代学术研究基金会」董事长。出版诗集《云的语言》(一九八○年代作品)、《暗房》(小诗选)、《镇魂歌》、《野生思考》(一九八○年代作品)、《戒严风景》(一九八○年代作品)、《倾料的岛》、《心的奏鸣曲》(一九九○代作品)、《青春腐蚀画》,汉英对照诗选《如果你问起》、汉日对照诗选《思慕与哀愁》。除了诗创作外,也出版诗解说、研究,译读当代世界诗,并着有散文、小说、文学评论和社会评论集等三十余册。
《温柔些,再温柔些─40位世界诗人编织的声音情境》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最想拥有的宝藏之一。我一直对诗歌充满兴趣,但往往受限于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很难真正深入领略世界各地的诗歌魅力。而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它精选了四十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级诗人,更难得的是,它强调的是“声音情境”的编织。这让我非常好奇,诗人是如何用文字来“演奏”出各种情境的?是轻柔的呢喃,还是磅礴的吟唱?是孤独的低语,还是喧嚣的呐喊?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听”诗,去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生命力,仿佛置身于一个由文字构筑的声学空间,与诗人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这本《温柔些,再温柔些─40位世界诗人编织的声音情境》光看书名就让人心生涟漪。我是在一个下雨的午后,在独立书店的角落里偶然翻开它的。封面设计很有质感,触感温润,仿佛捧着一本古老的乐谱。书里收录了四十位世界级的诗人,光是想到这个阵容,就足以让人期待。我最喜欢的一点是,它不仅仅是诗歌的汇集,更着重于“声音情境”的编织。这让我想起,诗歌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情绪的传递,是画面感的营造,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旋律。我很好奇,这些诗人是如何用文字构建出如此立体的“声音”?是低语呢喃,还是激昂咏叹?是雨滴的轻敲,还是海浪的拍打?我想,这本书会是一次非常私人的听觉与心灵的漫游,让我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一个可以静静聆听、沉淀思绪的角落。
评分说实话,《温柔些,再温柔些─40位世界诗人编织的声音情境》这个书名,一开始让我觉得有些过于浪漫,甚至有点飘渺。但随着我深入了解,我发现它其实蕴含着一种非常深刻的艺术追求。这本书邀请了四十位世界诗人,旨在通过他们的作品,构建出一种独特的“声音情境”。我理解的“声音情境”,不仅仅是诗歌本身的节奏和韵律,更包括诗人通过文字所传递的情感氛围,以及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联想和共鸣。想象一下,在某个特定的时刻,阅读某位诗人的某首诗,仿佛置身于他所描绘的场景中,耳边回响着风声、雨声、人声,甚至是内心的低语。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沉浸式体验啊!这本书,应该会是一扇通往更广阔心灵世界的窗户。
评分当我在书店里看到《温柔些,再温柔些─40位世界诗人编织的声音情境》这本书时,我的目光瞬间就被吸引住了。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诗意的召唤,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我一直认为,诗歌的力量不仅仅在于文字的优美,更在于它所能唤起的情感和想象。而“声音情境”这个概念,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预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一种更具象、更感性的体验。我想象着,通过这四十位世界诗人的笔触,我们或许能“听”到风的低语,雨的呢喃,甚至是内心的叹息。这本书,仿佛是一张精心编织的声音地图,邀请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在文字的河流中,寻觅那些最动人的旋律,感受最深切的情感共鸣。
评分拿到《温柔些,再温柔些─40位世界诗人编织的声音情境》这本书,我其实是带着一点点“功课”的心情去翻阅的。毕竟,一次性接触四十位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诗人,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并非枯燥的学术研究,而是通过“声音情境”这个概念,将这些遥远的诗歌拉近了距离。我想到,有些诗句,即便不认识,也能在脑海中勾勒出画面,甚至听到某种旋律。这本书似乎就是要引导我们去感受诗歌的“声”与“情”,让文字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鲜活的存在。我很期待,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能“听”到那些未曾言说的情感,被诗人的语言放大,在我的心中回响。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种感官的拓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