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遇见了你们,
我就无法带着这份回忆去过另一种人生。
我要让我和你的孩子降临在这个世界,
然后带着这些幸福时光的回忆,笑着离开。
所以现在,我下定了决心,
笑着,去见你……
在宇宙的某个角落,有个叫阿格衣布的星球。
离开这个世界、被思念着的人,都住在阿格衣布星上。
我最深爱的澪,现在就在那里。
在澪即将离开我和佑司,启程往阿格衣布星的一个星期前,她曾对我说:『下一个雨季来临时,我会回来看你们好不好。』
我决定,在她回来前,要坚强起来。
雨季即将到来的这一天,天空笼罩着厚厚的云层,空气里有雨的味道。
一如往常,我带着佑司,去以前我们常去的森林。
当我们到达目的地时,雨终于下了起来,朦朦胧胧里,我看到了一个熟悉又令人怀念的身影。
慢慢向她靠近,伫立在那里的她逐渐清晰。
是妳吗?澪……
作者简介
市川拓司,一九六二年生于东京,独协大学经济系毕业。天秤座,A型。最爱的是梅雨季节。离开出版社的工作后,随即骑着机车环游日本一周,从此时开始写小说。
一九九七年开始在网路上发表小说作品,二○○二年以《Separation》正式出道,另着有《现在,很想见你》、《恋爱写真──外一章》(暂译)、《等到那一天,代我向他问好》(暂译)。
《Separation》在网路上发表时,曾拥有高达十二万的读者,后来并被改编拍成连续剧『14个月』。
文体深受约翰.厄文、符傲思、伊恩.麦克尤恩的影响。从小爱读SF小说,成为往后小说灵感的泉源,对于英美爱情电影,也十分喜爱。
一个月至少看五本书(不包含漫画),但最爱的还是漫画,欣赏的漫画家有松本零士、内田善美和岩馆真理子等,目前漫画藏书已超过一千本。
译者简介
王蕴洁,在日本留学期间,曾经寄宿在日本家庭,对深奥的日本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现为专职翻译。喜欢阅读,借由阅读日本书籍,了解另一种文化;在翻译日文着作中发现另一种生活乐趣。
译有山崎丰子《白色巨塔》(中、下);江国香织《神之船》、《沉落的黄昏》;小川洋子《博士热爱的算式》;大崎善生《铁线蕨的忧郁》;内田康夫《贵宾室的怪人》;以及佐野洋子《那边的女人,这边的猫》等书。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它对于细节的描绘。它不像宏大的叙事那样,着重于历史的变迁或是社会的大背景,而是将视角聚焦在生活最细微之处。无论是清晨的一缕阳光,还是窗外飘落的叶子,抑或是手中一杯温热的茶,都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意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构成了故事最动人的底色,让整个故事更加真实、更加立体。它们像是一粒粒珍珠,串联起来,便能勾勒出生命中最璀璨的风景。这种对细节的敏锐捕捉,让这本书充满了诗意和生活气息。
评分我特别喜欢这本书封面传递出来的感觉。它不像市面上许多书籍那样,用华丽的色彩和吸睛的设计来吸引读者。相反,它选择了一种非常内敛、沉静的视觉语言。或许是柔和的光影,或许是某种意象的留白,又或许是那种略带复古的色调,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故事感的氛围。这种封面设计,就像是为故事本身量身定做的一层薄纱,既不完全揭示内容,又足够引人遐想,让人迫不及待地想掀开这层面纱,去探寻里面隐藏的秘密。它没有强迫我喜欢,而是用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让我相信,这其中一定藏着能够触动我心灵的故事。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部分,在于它所营造的那种淡淡的、挥之不去的氛围。它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也不是那种惊心动魄的冒险旅程。它所描绘的,更多的是一种细腻、含蓄的情感,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悄然滋长的思念和羁绊。那种感觉,就像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午后,独自坐在窗边,看着窗外朦胧的景致,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愫。它没有明确的答案,也没有刻意的煽情,但却能够深深地触动人心,让人久久不能平静。这种氛围,让这本书具有了一种独特的魅力,仿佛能带你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美好与忧伤。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与其说是在“读”故事,不如说是在“体验”一种情绪。它不像一些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让你在字里行间被剧情牢牢抓住,喘不过气来。这本书更像是一杯陈年的普洱,初入口时或许有些许涩意,但随着温度的渐降,茶香却越发醇厚,回甘悠长。它用一种非常舒缓、细腻的笔触,描绘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无比珍贵的瞬间。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一次静谧的旅程,与书中人物一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一同品味生活的甘苦。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暂时忘记了外界的喧嚣,完全投入到书中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很多时候,我们在阅读时,更容易被情节和外在的行动所吸引。但这本书却把更多的篇幅,用在了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绪上。它没有简单地告诉我们角色是什么样的人,而是通过他们细微的反应、内心的独白,甚至是那些未曾说出口的话,来展现他们的复杂性、他们的挣扎,以及他们内心的渴望。这种细腻的笔触,让我感觉这些人物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的痛苦、他们的快乐、他们的迷茫,都如此真实,如此 relatable。我能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能从中理解到更多关于人性的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第一次映入眼帘的时候,就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又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它不是那种张扬的、充满戏剧冲突的书名,而是像耳边低语,轻轻触动了内心深处某个柔软的角落。我想,这就是它最迷人的地方吧。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我们似乎都太忙碌了,忙着追逐工作、忙着社交、忙着填满生活中的每一个缝隙,却很少停下来,真正地去感受“现在”,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想念那些生命中重要的人。这本书的名字,就像一个温柔的提醒,让我在匆忙的日常中,找到了一个喘息的空间,一个可以沉淀思绪、回归自我的契机。
评分阅读这本书,让我对“错过”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生活中有太多的“如果”,太多的“当时”,我们总是在事后才明白,有些机会一旦错过,就再也无法重来。这本书并没有过度强调遗憾,而是通过一种温和的方式,让我们看到,即使是错过的,也可能以另一种方式,成为生命中独特的印记。它不是让我们沉湎于过去,而是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更加勇敢地去表达那些深埋在心底的情感。这种对“错过”的解读,既充满哲思,又饱含温情,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在叙事节奏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像一些小说那样,为了铺垫情节而显得冗长,也不像另一些小说那样,为了追求紧凑而省略了很多细节。这本书的节奏,就像是在一条蜿蜒的小溪边散步,时而平缓,时而略带起伏,但始终保持着一种舒适、自然的流淌感。它允许读者有时间去品味每一个场景,去感受每一个人物的情绪,去思考每一个对话的含义。这种不疾不徐的叙事方式,反而更能让故事深入人心,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其中,与人物一同经历着他们的故事。这种对节奏的精准把握,是这本书最让人称道的地方之一。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一种平静的震撼。它没有用激烈的语言来冲击我的感官,也没有用惊人的情节来颠覆我的认知。它只是用一种非常温和、非常真诚的方式,触碰到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读完之后,我并没有感到轻松,反而有种淡淡的、挥之不去的思绪萦绕在心头。它让我开始思考,在我的生活中,哪些人是我“现在,很想见”的,哪些时刻是我应该去珍惜的。这本书,就像是在我内心深处播下了一颗种子,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它会慢慢地发芽,开出属于我自己的,关于“现在”和“思念”的花朵。
评分我觉得,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审视“当下”的态度。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过去”的遗憾和“未来”的焦虑所裹挟,而忽略了最宝贵的“现在”。这本书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故事中的人物,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展现了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的重要性。那些被提及的、被怀念的,最终都成为了此刻更加珍贵的印记。它让我反思,我是否也曾因为忙碌而忽略了身边的人,是否也曾因为对未来的担忧而错过了当下的美好。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被遗忘的渴望,也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去拥抱每一个“现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