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10 黑潮的伙伴在廖鸿基的带领下,搭乘多罗满号,展开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台湾岛巡礼。本书是航行人员的实地纪录,以及团长廖鸿基从历史、地理及航行等各方面所做的纪实,配合近四百张珍贵的照片,是一本海洋台湾的住民都应该认识的书。
台湾枉为一个海岛国家,一般人申请海上活动的许可并不容易,而各港口的地形设施、入港导引与停泊补给的资讯与资源,不是不足就是无公开资料,非当地人不易了解,甚至从开港以来从无接待外港船只的经验;至于海防单位,除了执行怀疑公民活动「动机」的天职外,似乎并无提供航行资讯的功能。总体来说,台湾的沿海航行条件,乃至于港对港的航行,都还是处于非常不公开不发达不方便的原始状态。绕岛航行活动无疑是要从破除这些有形无形的禁锢开始着手。
彷彿是自我禁锢在一座大族屋内好多年好多年之后,终于踏出门限,在户外宽阔的庭院里走了一圈。第一次,终于可以从户外的角度看到这一座住屋多样的外观、方位和若干曲折变化的转角处,见识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岁月的沧桑。断崖,岩礁,三角洲,鼻岬,湾澳,沙丘,阶地,等等,面貌形态特质,都很不一样,但都是我们的海岸。
作者简介
廖鸿基,1957年出生,花莲人,花莲高中毕业。曾经讨海,1996年组成寻鲸小组于花莲海域从事鲸豚生态观察,1997年参与赏鲸船规划,并担任海洋生态解说员,1998年发起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任创会董事长,致力于台湾海洋环境、生态及文化工作,2000年执行「垦丁邻近海域鲸豚类生态调查计画」,2001年随台湾鱿钓船远航至南大西洋记录台湾远洋渔业。
着有、《鲸生鲸世》、《来自深海》、《寻找一座岛屿》、《山海小城》、《台11线蓝色太平洋》、《漂岛》。曾获时报文学奖散文类评审奖,吴浊流文学奖小说正奖,台北文学奖文学年金,赖和文学奖。
刚拿到《台湾岛巡礼》这本书,我还有点犹豫,毕竟关于台湾的书籍市面上并不少见。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便被它独特的气质深深吸引。作者的视角非常有趣,他似乎总能捕捉到一些别人容易忽略的细节,并赋予它们别样的生命。比如,书中对于一次随机搭乘的火车旅途的描写,我原本以为会是枯燥的行程记录,结果却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惊喜。从窗外掠过的田野风光,到车厢里乘客们的窃窃私语,再到偶尔飘进来的、带着淡淡海腥味的空气,都被作者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他写到了那些默默无闻的渔港,那些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渔民,以及他们脸上刻下的岁月痕迹,让我感受到了台湾底层人民的淳朴与坚韧。更令我赞叹的是,作者对于美食的描写也并非简单的罗列,而是将食物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紧密联系在一起,仿佛每一口食物都承载着一段故事,都蕴含着一份情感。读完这本书,我不再只是对台湾的风景产生兴趣,而是对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以及他们所创造出的独特文化,产生了更深的共鸣。
评分《台湾岛巡礼》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触动。作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他的语言朴实而富有张力,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直击人心。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自然风光的描绘,那些壮丽的山峦、辽阔的海岸线、以及宁静的湖泊,都被他描绘得仿佛触手可及。他不仅记录下了这些景色的美丽,更重要的是,他写出了在这些景色中,自己内心的感受与思考。比如,在描写某个海边小镇时,他并没有过多地去渲染商业化的热闹,而是将笔墨放在了傍晚时分,海边漫步的老人,或是静静地看着海浪拍打礁石的孩子,这些画面充满了宁静与平和,让我仿佛也卸下了都市的喧嚣,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当地的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这些故事的引入,让台湾岛的形象更加立体和饱满,也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每次阅读,都能从中发现新的感动。
评分读完《台湾岛巡礼》,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成功地打破了我之前对台湾的一些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台湾就是现代化的大都市和一些知名的旅游景点,但这本书却带我走进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元的台湾。作者用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视角,带领读者去探索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比如,他写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深入到山区的一个原住民部落,在那里,他体验到了最纯粹的自然生活,也感受到了原住民们对于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他没有用猎奇的眼光去审视,而是以一种尊重的态度去记录,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温情和有人情味的台湾。书中对一些传统手工艺的介绍也让我印象深刻,那些世代传承下来的技艺,仿佛凝结着无数匠人的心血和智慧。通过这些文字,我仿佛能触摸到那些古老的手艺,感受到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力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旅行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看到多少风景,更在于理解和体验。
评分这本《台湾岛巡礼》简直就是一场身临其境的视觉与情感盛宴!我原本对台湾的印象停留在某些刻板的宣传片里,总是觉得有些单调,但翻开这本书,却仿佛瞬间被卷入了一股鲜活的气息中。作者的文字就像一支魔术棒,将那些寻常的景致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海风拂过脸颊的凉意,闻到街边小吃那诱人的香气,甚至能听到人群熙攘的热闹声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隐藏在城市角落的老街巷的细腻捕捉,那些斑驳的墙壁、古老的牌匾、以及悠闲地坐在门口的老人们,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尘封的岁月。作者没有止步于景点打卡式的介绍,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个地方的人文故事,将历史的沉淀与当下的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阅读过程中,我不禁一次次地合上书,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勾勒出那些画面,仿佛自己也身处其中,漫步在那些充满故事的土地上。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台湾的介绍,更是一种对于生活方式、对于时间沉淀的深刻体会,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旅行”的意义,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要用心去感受,去倾听,去触摸。
评分《台湾岛巡礼》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旅途”本身的意义。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随性,但又充满了智慧。他并没有按照固定的路线或主题来展开叙述,而是像一个随遇而安的旅行者,把他在台湾岛上的各种偶遇和感悟娓娓道来。有时,他可能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里,和老板聊上几个小时的天,从而了解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有时,他可能只是在某个街角驻足,被一阵熟悉的旋律吸引,然后发现了一个隐藏在城市中的音乐人。这些零散却真实的片段,组合在一起,却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台湾。最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在描写中流露出的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敏感。他能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从细微之处体会情感。例如,他对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的描写,不仅仅是记录天气,更是描绘了雨水洗刷后的清新空气,以及雨中人们匆忙的身影,充满了生活气息。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旅行,是拥抱未知,是敞开心扉,是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当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