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学者看台湾:二十一世纪台湾社会考察与分析》由19篇文章辑成,作者均为中国旅美社会科学教授协会会员。本书各篇文章皆系作者根据自己对台湾社会的考查和深入研究,结合专业研究兴趣,撰写各自的主题立论篇章。
本书内容翔实,观点新颖,论述独到,对增进两岸之间的了解将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有助于架设两岸沟通的桥梁。本书亦将成为台湾问题研究方面一部不可或缺的资料,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二、跨学科研究方法
三、独特的比较视角
我们相信,本书将会受到研究台湾问题的学者,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以及所有对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感兴趣的读者的欢迎。
作者简介
本书二十位作者均为中国旅美社会科学教授协会会员,如下述
第一部分 政治与经济9
台湾“本土化”的风险之旅李捷理11
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增长
──对台湾的个案分析潘佐红41
台湾的消费者保护肖经建75
台湾经济建设中的劳工和劳工法田宪生93
第二部分 两岸关系与两岸政策
用对策论分析台湾问题聂光茂109
在战争与和平之间──论台湾民族主义运动中知识份子的角色及其道德困境 郝志东14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海崃两岸经济关系的走向及对策陈甬军、晏宗新171
美国与台湾关系述评:1979-1989许光秋191
美国对台湾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特点李小兵207
第三部分 媒体与政治
全球化趋势下的台湾传媒洪浚浩237
台湾的政治广告与选举张文瑜261
台湾广播电视媒体中的政治俞燕敏281
第四部分 教育与文化
台湾的起飞与教育陈致远317
从台湾社会的发展看台湾留美运动的兴衰令狐萍335
谈台湾的拼音改制罗 竞361
第五部分 宗教、妇女与社会
佛教──台湾社会的道德力量鲁曙明375
台湾与新疆少数民族妇女比较周 梅395
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求对欲”以及(大)中国在全球化中的民族灵魂工程的扩建黎岳庭409
集体主义文化还是个体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再剖析 张 杰431
我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承诺提供一个“二十一世纪台湾社会考察与分析”。“考察”二字就暗示着这是一次深入的、实地的研究,而非纸上谈兵。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进行实地考察的,是否进行了大量的访谈,是否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分析的深度和可信度。二十一世纪,对于台湾而言,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期。经历了经济转型、政治动荡、以及两岸关系的复杂演变,台湾社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本书能否捕捉到这些变化的核心脉络,并进行有力的分析,是我最为期待的。例如,在经济领域,台湾如何应对来自大陆的竞争,如何发展高科技产业,如何调整产业结构,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社会层面,代际沟通、贫富差距、文化认同等议题,是否能在书中得到深入的剖析?我希望能看到作者能够超越表面的现象,揭示出隐藏在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这本书的潜力在于,它或许能够为我们理解当下台湾提供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框架。
评分这套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大气,沉稳的配色和硬挺的封皮,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内容的深度和学术性。我一直对台湾社会的发展变迁充满好奇,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台湾经历了哪些深刻的变革?政治格局的演变,经济模式的调整,社会思潮的涌动,以及文化形态的重塑,这些都是我非常关注的方面。这本书的标题“旅美学者看台湾”就充满了吸引力,它意味着将以一种相对超然、客观的视角来审视这片土地。旅居海外的学者,既有对台湾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又能在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下进行比较和分析,这种双重身份带来的洞察力,往往能触及到更本质的问题。我很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台湾在民主化进程中的挑战与成就,以及在全球化浪潮中,台湾如何寻找自身的定位和发展路径。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展现出作者对台湾社会细微之处的观察,比如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念,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和张力。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内容厚重,视角独特,极具阅读价值。
评分我个人对台湾社会的议题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其在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发展轨迹。这本书的题目,“旅美学者看台湾:二十一世纪台湾社会考察与分析”,直接点出了其核心内容和研究角度,这让我对其抱有很高的期待。首先,“旅美学者”的身份,暗示了一种跨文化的视角,以及可能存在的更为客观和跳脱的分析框架。我很好奇,这种独特的身份背景,会为作者观察和解读台湾社会带来怎样的不同寻常的洞察?其次,“考察与分析”的提法,则预示着这是一本既有实地调研的严谨性,又不乏深度理论探讨的学术著作。我特别希望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考察”的,是否涉及了大量的田野调查、文献梳理,以及与不同社会群体的交流。而“分析”部分,则更期待能看到作者如何将这些考察所得,融汇到宏观的社会理论框架中,从而揭示出二十一世纪台湾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趋势。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将不仅仅是关于台湾的陈述,更是一种关于台湾的深度对话和思考。
评分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它就牢牢吸引了我的目光。那个极具辨识度的书名,“旅美学者看台湾”,立刻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觉得,一个身处异乡的观察者,看自己熟悉的地方,往往能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或者说,能用一种更超然、更理性的方式去剖析。二十一世纪的台湾,经历了太多风风雨雨,社会结构、政治生态、经济发展、文化思潮,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本书能否精准地捕捉到这些变化,并进行深入的分析,是我最期待的。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对台湾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能挖掘出更深层次的社会动力和发展逻辑。比如,在青年世代的崛起和诉求方面,书中会有怎样的探讨?在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方面,台湾又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帮助我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当下台湾的复杂性。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其“旅美学者”的标签所吸引。身处海外的观察者,往往能比局内人看得更清楚,也更能跳脱出局限于地方的思维窠臼。这种“旁观者清”的视角,在分析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时尤为宝贵。我非常好奇,作者究竟是以什么样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方法,来解读二十一世纪的台湾社会?是社会学、政治学,还是经济学?亦或是跨学科的整合?我希望书中能展现出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更重要的是,理论要能服务于对现实的深刻洞察。我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具体的案例、生动的数据,来展现台湾社会在各个层面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例如,在政治民主方面,台湾的实践经验究竟为其他转型社会提供了哪些可借鉴的教训?在文化认同方面,在全球化和两岸关系的影响下,台湾的文化究竟走向了何方?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能提供一个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现实关怀的台湾社会“切面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