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借由荷兰时代发生在台湾的几个事件,来说明荷兰时代台湾社会中各族群的互动情况,以及台湾社会当时的重大变迁。荷兰人在台经由与原住民缔约的程序,来建立政体;并且依照澳门、马尼拉、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等其他欧洲殖民城市的治理经验来建立热兰遮市(今台南安平)。
作者细致剖析1637年荷兰长官带兵集合南部数村社长老来公审杀人兇手的档案文献,提出荷兰人以领主-领民关系为在台组织政体的原则此一假说。并借由剖析1639年汉人代表上呈荷兰政府的一份请愿书,来关照当时台湾汉人市民眼中的东亚世界。
透过作者对第一手文献的解析,向读者展现出共居于台湾的原住民、汉人、荷兰人三者,不同族群间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所交织而构成的丰富社会生活网。本书提供了在殖民国家竞争架构之外,从本地社会生活之学习与创新此一角度来理解台湾历史的新视野。
作者简介
郑维中,1974年生,台湾屏东林边人。政治大学社会学硕士、荷兰莱登大学CNWS研究院硕士。现就读于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博士班,并为联合国世界记忆遗产(TANAP)计画培训研究员。着有:〈略论荷兰时代台湾法制史与社会秩序〉,发表于:《台湾风物》50卷1期。译有:播种者出版,韩家宝着,《荷兰时代台湾经济、土地与税务》。
读完《荷兰时代的台湾社会:自然法的难题与文明化的历程》,我最大的感受是,历史的复杂性远超我们的想象。作者在书中对于“自然法”的探讨,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正义”与“秩序”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不同含义。当一个拥有先进武器和强大组织能力的群体,以其自身的“自然法”去改造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传统的社会时,究竟会发生什么?书中通过对荷兰殖民统治下台湾社会运作的细致剖析,给出了一个非常具有启发性的答案。 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细节时的审慎态度。无论是对经济活动的分析,还是对社会冲突的解读,都建立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之上,并且避免了简单的标签化和意识形态的预设立场。书中对原住民社会内部的分化、荷兰殖民者内部的派系斗争,以及两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的描绘,都显得十分客观和 nuanced。这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既有历史的深度,又有现实的思考,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共鸣和反思。
评分最近读了《荷兰时代的台湾社会:自然法的难题与文明化的历程》,感觉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作者能够将相对沉重的历史内容,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人不知不觉沉浸其中。我对于书中对“文明化”过程的论述尤为赞赏,它并没有简单地将荷兰人的到来视为一种进步的馈赠,而是深入剖析了这种“文明化”背后所包含的权力运作、文化冲突以及不可避免的牺牲。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讨“自然法的难题”时,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在实际的殖民统治中,荷兰人是如何解释和应用他们的“自然法”,以及这些解释和应用是如何与当地原住民的传统观念产生冲突的。这种将抽象理论与具体史实相结合的写法,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逻辑,也促使我们去思考,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文明”,以及在历史进程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
评分《荷兰时代的台湾社会:自然法的难题与文明化的历程》这本书,我最近才刚刚读完,虽然我对于那个时期的历史研究算不上是深入,但读完之后,确实是久久不能平静。书中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时期台湾的社会结构、经济活动以及原住民文化变迁的描绘,可以说是相当细腻和富有洞察力。我尤其对作者在探讨“自然法”这个概念时所展现出的深邃思考印象深刻。在那个跨文化交流的时代,欧洲殖民者奉行的“自然法”与当地原住民的生活习俗、社会秩序之间产生的碰撞,究竟是怎样的,书中的论述让我得以窥见一二。 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这段历史描绘成一个二元对立的故事,而是通过大量的史料和严谨的分析,呈现了一个更加复杂和多层次的图景。比如,书中关于土地的争夺、资源的开发,以及由此引发的冲突,都写得非常具体,让人能感受到当时社会各方势力之间的角力。同时,作者也并没有回避殖民统治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探讨了在这个过程中,原住民群体是如何适应、反抗,甚至是主动参与到新的社会构建中的。这种多角度的审视,让整本书读起来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对个体命运的关怀,可以说是非常引人入胜。
评分刚翻开《荷兰时代的台湾社会:自然法的难题与文明化的历程》这本书,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历史学术专著,但事实证明,我的预设完全错了。作者的文笔相当生动,即便是在论述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制度时,也能抓住关键细节,用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当时社会日常生活的描绘,像是荷兰人是如何管理殖民地、原住民的聚落又是如何与殖民者互动的,这些细节勾勒出了一个鲜活的时代画卷。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把“文明化”这个概念进行简单的道德评判,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历史语境中去理解。殖民者的到来,无疑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法律体系和宗教信仰,这些都对原住民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作者也强调了原住民群体的主体性,他们并非是被动接受者,而是在与外来文明的互动中,不断调整、融合,甚至创造出新的文化形态。这种对“文明化”过程的 nuanced 理解,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荷兰时代的台湾社会:自然法的难题与文明化的历程》这本书,真的是一本让我脑洞大开的读物。我一直对殖民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很多时候,这类书籍要么过于侧重宏大的政治经济格局,要么就流于对侵略者的口诛笔伐。然而,这本书却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作者着力探讨了“自然法”这一抽象概念在具体的殖民实践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殖民者试图构建的“文明”秩序是如何与当地的原有社会结构发生碰撞和相互塑造的。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把原住民塑造成受害者,而是展现了他们在那段动荡时期所展现出的智慧和韧性。他们在荷兰人的统治下,如何维系自己的社群,如何应对新的经济模式,甚至如何利用殖民者的制度来为自己争取利益,这些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种对个体和群体能动性的强调,让这本书充满了人性的温度,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