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前,清朝的福州府火药库被烧个精光,这场火让郁永河必须费尽千辛万苦,渡过当时大家闻之色变的黑水沟来到台湾採硫磺,于是,才有了这本极具历史价值的《裨海纪游》;书中忠实记录了三百多年前台湾西部的面貌、台湾原住民的生活情况。郁永河对事物观察很细腻,叙述生动活泼,不仅读起来十分有趣,更是了解台湾历史不可不读的一本书。
《遇见三百年前的台湾》则是第一本《裨海纪游》的完整白话文译本,透过作者丰富灵活的文笔,加上详尽的註解、丰富的照片与参考资料,让读者可以轻松自在地走进时光隧道,看见三百年前台湾的样貌。
本书特色
作者简介
杨龢之,台湾云林人,陆军备役上校,曾当过带兵官、研究单位主管,现为中央研究院科学史委员会委员。自幼兴趣广泛,没有固定偏好;又先后师事曹敏、杨焱、陈继法,以及老盖先夏元瑜等硕学先进。因性向无定且转益多师,故治学驳杂,所着论包括台湾史、南明史、生物史、兵制史、美术史、戏曲史等等,偶尔还绘画、雕塑、写杂文。友辈谬推渊博,实则自知系所谓「鼯鼠五技而穷」者也。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仿佛能听到海风在三百年前的岛屿上低语。我对那个时期的台湾充满了好奇,想知道那时的风土人情,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又有哪些故事藏在历史的尘埃之下。我尤其对那些被现代社会遗忘的角落和人物感兴趣,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怎样的印记?是渔民的辛劳,是原住民的智慧,还是早期移民的奋斗?这本书的标题似乎承诺了そんな我一直以来渴望的深入了解,不仅仅是冰冷的史实,更是鲜活的生命体验。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质朴与坚韧,看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忽略的细节,从而拼凑出一个更立体、更生动的三百年前的台湾。我期待着作者能够带领我,像一个真正的旅行者一样,去探索那些被时间模糊的风景,去倾听那些沉寂的故事,去触摸那片土地的脉搏。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历史感,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评分“三百年前的台湾”这个时间点,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这是一个怎样的台湾?是尚未完全开发,充满原始魅力的土地,还是已经开始孕育出独特文明的摇篮?“裨海纪游”这个词语,又给我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仿佛是一场充满未知与惊喜的旅程。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对那个时代台湾社会方方面面的深入剖析。比如,当时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他们信仰什么?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我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研究和呈现这些内容的。是基于史料的考证,还是通过文学的想象?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给我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感受三百年前的台湾,不仅仅是地图上的一个点,更是由无数个鲜活的生命和故事构成的世界。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那段尘封历史的无限遐想。
评分光是书名“遇见三百年前的台湾:裨海纪游”就足够吸引我了。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些画面:古老的码头,熙熙攘攘的市场,朴实的民居,以及那些尚未被现代文明侵蚀的山川河流。我非常好奇,在三百年前,台湾的社会是什么样的?有哪些重要的事件发生?普通百姓的生活又是怎样的?这本书的副标题“裨海纪游”,让我联想到一场深入探索的旅程,作者是否走访了当时的许多地方,记录下了所见所闻?我特别希望能够在书中看到一些关于当时原住民文化,以及早期汉人移民生活状态的详细描述。我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和发展的,又经历了怎样的挑战和机遇。这本书听起来就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能够与那个时代的人们产生共鸣,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去感受他们的坚韧与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名称“裨海纪游”本身就带有一种探险与记录的意味,让我忍不住想去了解作者是如何在这三百年前的台湾进行这场“旅行”的。我想象着作者笔下的台湾,一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又与现代社会截然不同。也许有那些从未见过的动植物,也许有早已消失的部落文化,也许有那些在历史书中寥寥几笔带过的历史事件,在这本书中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作者是如何捕捉那些细节的,是用怎样的视角去观察和记录的。是客观冷静的史学家的眼光,还是饱含情感的文人的笔触?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对那个时代社会结构、经济活动、宗教信仰以及日常生活方式的细致描绘。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地点的记录,更是一场关于时间和文化的深度挖掘,我期待着能在阅读中获得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遥远的年代,亲眼见证着历史的演变。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遇见三百年前的台湾:裨海纪游”点燃了我内心深处对历史的好奇。三百年前的台湾,对我来说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词汇。我想象着那是一片怎样的土地?是荒芜还是生机勃勃?生活在那里的又是什么样的人?他们过着怎样的日子?“裨海纪游”这个词,让我感觉仿佛跟随作者踏上了一段未知的旅程,去探索那些被时间掩埋的故事。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文化习俗,甚至是人们的精神世界。也许会有关于当时政治格局的描绘,也许会有对经济活动的细致观察,又或者,更吸引我的是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温情记录。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散落在历史角落里的细节串联起来,让我能够真切地“遇见”那个三百年前的台湾,感受它独特的魅力和时代的印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