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史上第一大博览会,就是1935年的始政四十週年纪念台湾博览会;
什么叫做「始政纪念」?为什么这个博览会是台湾有史以来第一大?
这场花费达111万圆的大博览会,表现了什么样的殖民地台湾现况?
台湾博览会吸收了多少欧美世界博览会的经验?展览馆体现了什么样的国际风格?
高达三分之一的台湾人参观了博览会,是如何宣传动员的?
除了日本各地和它的殖民地外,有多少个国家来台参展?
台湾大博览会带来了多少产业、商贸、观光、文化上的效益?
为什么连北港妈祖也来凑博览会的热闹,坐火车到台北来个超级大遶境?
当时的台湾人都赞成这种殖民地意味强烈的始政博览会吗?
…………
关于1935年台湾博览会,有许多故事可讲,它的来龙去脉,本书作者一一说清楚、讲明白,用朴实简洁的笔法,全面地分析台湾博览会的政治意含、整体运作手法、展览内容、社会影响及其历史定位。本书图片极为丰富,从壮观的会场空照图、人潮涌动的会场景观、Art Deco风格的展馆设计、炫光流彩的夜间城市造景,到飞檐绿叶的纪念版海报、简洁优雅的旅游手册、雕镂精美的纪念章、风格绮巧的纪念戳,一一收录,活泼大方的图文版面,好看好读。书末附有相关参考数据,以及同步对照1935年国际动态、台湾社会要闻的「台湾博览会日志」,放大观看历史的视野。
本书是典藏1935年台湾博览会的精致图文书,更是当前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潮流下的最佳历史读本,为纪念首版问世,特别复刻了当年的会场鸟瞰图,笔法写实、描绘精细、设色鲜艳,实用与装饰兼具,夹页附于书内,一方面可供读者阅读时对照会场动线、展馆位置之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取下裱框,做为独立的收藏品。
作者简介
程佳惠
台湾云林人,1972年生,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以台湾史为主要的研究领域。现任台北市立仁爱国中历史科教师。
﹝作者序﹞日照下的台湾缩影
跃进的台湾── 台湾博览会的政治功能
﹝图片单元﹞
全民台博运动── 台湾博览会的运作机制
﹝图片单元﹞
殖民地大观园── 台湾博览会会场及各地分馆
﹝图片单元﹞
豪华炫烂之秋── 台湾博览会的视觉系统
﹝图片单元﹞
游乐大不同 台湾博览会的休闲、旅游、消费网
﹝图片单元﹞
帝国主义下的祭典── 台湾博览会的历史定位
﹝图片单元﹞
附录
参考书目
日照下的台湾缩影
六年前某个下午,秋光正好,闲逛旧书摊时,赫见壁漆脱落的墙上挂着一张彩色旧地图,颜色虽古朴,但不掩艳丽,图上标示着「始政四十周年记念台湾博览会鸟瞰图」。原来早在六十余年前的台湾就举办过如此大张旗鼓的博览会,我问了书店老板,他取出有关那次博览会的各类收藏品,诸如徽章、大小地图、参观券等,顿时,对学历史的我,不啻是巨鼓齐鸣,心房剧震。因此,我以〈1935年台湾博览会之研究〉做为硕士论文题目,由张炎宪教授指导裁成,本书即依此增添修润改写。
日治时期这场台湾史上最大的博览会,是全岛的大动员,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宣传卫生…等不同面向,这场盛会无疑就是「台湾现代化过程」具体而深刻的演示。从博览会决定举办的政策确定,乃至准备阶段中事务的浩繁、开始展演时民众的热烈参与、会期结束后的余波荡漾,其蕴含的统治者和被殖民者不同的心理投射、社会能量的相互激盪,都对当时的时空产生相当的意义。因此,把这场博览会视为当时被殖民统治的台湾缩影,亦不为过,这场博览会的确具有很深的历史性。
初撰论文、改写成书的过程中,日治时期的台湾社会,乃至于当时台人的身影,时而栩栩如生,时而幽微而逝,透过旧资料的整理、回顾和理解,遥远的印象也变得亲切了,路经博览会的会场主要举办地228和平纪念公园,总觉得尘土中残留的气味,也依稀响起昔日纷沓的履声,也彷彿浮现当时的热闹旧影。这场盛会,即使远隔半个多世纪的今日,也如同那张彩色的旧地图,古朴的色彩中犹带艳丽,历史虽是旧的,然而记忆和回味却历久弥新,偶尔飘散扬起……。
这本《1935年魅力台湾SHOW》简直就是一本时空胶囊,让我沉浸在那段充满活力和变革的年代。翻开书页,仿佛穿越到了那个热闹非凡的时代,听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看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书中的细节描写,比如街头小贩的吆喝声、蒸汽火车喷吐的白烟、以及当时人们的服饰和表情,都栩栩如生,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我尤其喜欢书里对博览会各个展馆的介绍,从殖民政府的成就展示,到地方产业的特色呈现,再到各民族风情的表演,每一个板块都充满了故事。读到关于当年新竹车站落成的段落,我能想象出人们欢欣鼓舞的景象,那种对现代化设施到来的期盼,以及对未来无限憧憬的心情,透过文字扑面而来。书中还穿插了不少当时的报纸剪报和照片,这些一手资料的呈现,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更让我对1935年的台湾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搜集和整理这些史料时付出的巨大心血,他/她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历史的讲述者,用生动有趣的笔触,将这段被遗忘的辉煌重新带回大众视野。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台湾的历史,不再只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人物、生动的场景,以及那些被时间掩埋却依旧闪耀的时代印记。
评分读罢《1935年魅力台湾SHOW》,我感觉自己好像亲历了一场盛大的文化嘉年华。书中所描绘的1935年博览会,远不止是一场简单的展览,它更是当年台湾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缩影,一个汇聚了多元文化、前沿科技和时代精神的熔炉。作者在叙述博览会的盛况时,并没有仅仅罗列展品和活动,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背后所代表的意义。例如,书中对当时台湾农业技术和工业产品的展示,让我看到了殖民政府试图“现代化”台湾的努力,也看到了台湾本土产业的萌芽和发展。而更令我着迷的是,作者没有回避那个时代的两面性,既展现了博览会带来的新奇事物和短暂繁荣,也暗示了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复杂历史背景和文化冲突。书中关于原住民文化展示的部分,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让我思考,在那个被外来文化影响的时代,原住民如何保留自己的特色,又如何被纳入到整体的“博览”之中。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巧妙,不是单线叙事,而是将宏观的历史背景、具体的展会细节、以及普通民众的视角交织在一起,使得整个阅读体验非常丰富。我仿佛看到了当时穿着旗袍的年轻女性,也看到了穿着传统服饰的原住民,还看到了西装革履的官员,不同阶层、不同族群的人们,在博览会这个平台上,共同构成了1935年台湾的生动画卷。
评分《1935年魅力台湾SHOW》这本书,像是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那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年代。我之前对1935年台湾的了解非常有限,大多数停留在课本上的片段式记忆。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当时博览会的每一个角落,从宏伟的建筑设计,到精美的展品陈列,再到各式各样精彩纷呈的活动,都仿佛呈现在我的眼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当时台湾社会生活细节的刻画,比如人们的穿着打扮、交通工具的变迁、甚至街头巷尾的对话,都充满了那个时代的印记。书中穿插的许多当时的广告海报和宣传画,更是让我惊叹于那个时代的创意和设计感。我能想象出,当年的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人,是如何被这场盛大的博览会所吸引,他们是如何怀揣着好奇和兴奋的心情,去探索这个集科技、文化、娱乐于一体的“魅力台湾”。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台湾,一个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的台湾。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博览会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一个时代、一群人的故事。读完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充满了1935年台湾的画面,仿佛自己也曾是那个时代的一员,亲历了那场“魅力台湾SHOW”。
评分《1935年魅力台湾SHOW》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台湾历史的全新视角。在此之前,我对“1935年”这个年份以及“台湾博览会”的印象都比较模糊,但这本书却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极为深刻和生动的认识。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有特色,他/她并非只是枯燥地罗列史实,而是将历史事件融入到生动的故事场景中,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博览会“舞台”的构建所吸引,它不仅仅是商品和技术的展示,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社会观察的窗口。书中对不同展馆、不同活动的设计和安排的细致描述,让我看到了当时社会各界对这场博览会的重视程度,也看到了台湾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发展面貌。我惊叹于书中对细节的把握,比如当时民众的休闲娱乐方式,以及博览会所带来的社会影响,都得到了细致的呈现。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历史并非是遥不可及的过去,而是由无数鲜活的个体和生动的事件所组成。它让我看到了1935年台湾的“魅力”所在,不仅仅在于博览会本身,更在于那个时代的人们所展现出的活力、创造力和对未来的憧憬。这本书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充满了引人入胜的魅力,让我读完后仍意犹未尽,久久回味。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感到惊喜连连的书,《1935年魅力台湾SHOW》。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历史学术专著,但完全不是!它以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将1935年的台湾博览会呈现给了读者。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叙述流畅,无论是对博览会规模的宏大描绘,还是对展会中某个小细节的捕捉,都恰到好处。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当时台湾社会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展现,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带着不同的习俗和文化,汇聚在一起,共同参与到这场盛大的庆典中。书中的很多描述,都极具画面感,让我仿佛能听到博览会现场的喧嚣声,闻到空气中弥漫的食物香气,看到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书中关于技术展示的部分,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科技发展有了新的认识,比如当时引进的先进机械设备,以及电力、通讯等技术的普及,都为台湾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台湾,一个敢于拥抱新事物、敢于展示自我的台湾。它不仅记录了历史,更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合上书本,我仿佛还能感受到那份属于1935年的热情和魅力,久久萦绕心头,令人回味无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