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出版参考工具书:2002年年度书目

台湾出版参考工具书:2002年年度书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图书
  • 参考工具书
  • 年度书目
  • 2002年出版
  • 台湾出版物
  • 书目学
  • 文献检索
  • 图书目录
  • 台湾文化
  • 出版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书名:台湾出版参考工具书:2002年年度书目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台湾地区2002年出版的各类参考工具书的综合性年度书目汇编,旨在为研究人员、图书馆员、出版业者以及对台湾出版生态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详尽的检索和了解平台。本书忠实记录了当年台湾地区正式出版发行的具有参考价值的工具书,涵盖了知识获取、信息检索、学术研究、文化保存等多个维度。 本书的编纂严格遵循工具书的定义与标准,收录的条目并非一般性的专著或文学作品,而是那些旨在提供特定领域知识概览、信息索引、数据汇编或检索指南的出版物。2002年对于台湾的出版界而言,是一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传统知识整理并行的关键年份,本书的工作正是要系统地梳理这一年的成果。 一、 编纂范围与收录标准 本书的收录范围主要聚焦于2002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间在台湾地区首次出版或有重要修订版发行的参考工具书。收录标准主要包括: 1. 信息检索性:包括各类书目、索引、摘要、数据库指南、年鉴等,用于定位特定信息源。 2. 知识概览性:包括百科全书、辞典、手册、名录、标准规范等,提供学科或专业领域的结构化知识。 3. 事实数据汇编性:包括统计年报、大事记、法规汇编、人物传记工具书等,提供可靠的事实性数据。 我们严格排除了纯粹的教材、教科书、学术专论、小说集、政府公报(除非其本身被设计为检索工具)以及内部印行的资料。 二、 分类体系的构建与特色 为了便于读者进行高效检索,本书采用了多维度、层级清晰的分类体系。该体系立足于传统的图书馆学分类法,并结合2002年台湾知识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优化调整。 主体分类系统主要涵盖以下几大类: 1. 综合性参考工具书: 年度与时事类:涵盖2002年台湾大事记、重大事件回顾、年度统计报告(如经济统计、人口统计等)的工具性汇编。 辞书与百科全书:包括当年新出版的语言词典(如闽南语、客家语、新词汇收录)以及特定学科的小型百科。 名录与指南:如政府机构、工商企业、非营利组织的名录更新版。 2. 人文社会科学类工具书: 历史与地理:包括地方志的增补、历史事件时间轴工具书、台湾古迹地图集等。 哲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收录了特定宗教教义的检索手册、传统艺术流派的资料索引等。 法律与政治:2002年重要的法规汇编、判例索引工具书、选举资料统计手册。 3. 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类工具书: 基础科学:化学元素周期表手册更新版、生物分类学关键识别手册。 工程与技术:标准规范手册(如ISO标准在台湾的应用指南)、特定行业技术参数手册。 医学与生命科学:药物成分索引、疾病分类编码手册(台湾特色版本)。 4. 教育与图书馆学类工具书: 教育统计与评估:学校概况、师资名录的年度更新。 图书馆学工具:当年新订的编目规则指南、主题词表(如台湾标准主题词表)的修订版。 5. 信息检索与电子资源工具: 由于2002年是网络化加速的一年,本书特别收录了当年出版的、专门介绍台湾地区主要电子数据库、学术期刊网、政府信息公开系统的使用手册和指南性工具书。 三、 书目著录与内容呈现 本书对每条收录的书目都进行了详尽的著录,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每条记录至少包含以下关键要素: 1. 标准书目信息:书名、责任者(编者/纂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2002)、版次、册数、定价。 2. 内容摘要:对工具书的核心功能、收录范围、资料类型进行精炼描述,明确其参考价值所在。 3. 检索特性分析:重点描述该工具书所提供的检索途径,例如是否提供人名索引、主题索引、时间轴检索功能等。 4. 适用对象:明确指出该工具书最适合哪类读者群使用(如专业研究人员、学生、政府官员等)。 四、 2002年台湾工具书出版的时代侧影 通过对2002年工具书的系统梳理,本书反映了当年台湾出版业的几大趋势: 地方知识的深化整理: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地方志、乡土文化资料的工具化整理工作持续升温,许多细分领域的地方名录和历史年表首次以规范的工具书形式出现。 信息标准的规范化尝试:随着电子化进程的推进,对国家标准、行业规范、专业术语进行整合和标准化的工具书需求显著增加,尤其在工程技术和法律领域。 学术成果的知识管理化: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始出版自己研究成果的索引和数据库指南,将内部知识资源转化为可供外部检索的工具书。 本书并非提供具体工具书的知识内容本身,而是提供了一张精确的地图,指引读者在2002年台湾浩如烟海的出版物中,快速、准确地定位到具有“工具”属性的、经过系统整理和提炼的知识资源。它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检索起点,也是对过去一年知识整理工作的历史性记录。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二:**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台湾文化发展的爱好者,我对《台湾出版参考工具书:2002年年度书目》的期待值一直很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权威且全面的视角,让我得以系统地了解2002年台湾出版的概貌。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新锐作家和独立出版的关注,这部分内容往往是其他综合性书目中容易被忽略的。它不仅仅记录了主流的出版动态,更挖掘了那些在角落里闪耀的珍珠,让我看到了台湾出版业的多元与活力。 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不同出版社的出版策略和市场定位也有所提及,这对于理解台湾出版业的生态环境非常有帮助。了解不同出版社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以及他们如何与作者合作,如何进行营销推广,这些细节都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我还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关于图书分类和编目的专业知识,这对于我今后的阅读和研究都会有很大的助益。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带领我在这片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评分

**评价五:**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台湾出版参考工具书:2002年年度书目》的时候,我有点担心它会过于学术化,阅读起来会比较枯燥。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这本书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也相当注重可读性。它以一种更加生动的方式,将2002年台湾的出版世界展现在我面前。我从中看到了许多曾经陪伴我成长的书籍,也发现了许多我当时未能接触到的精彩作品。 书中对图书的分类和介绍,都非常有条理,即使是对出版行业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老书”的重新发掘和介绍,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够回味那些曾经带给我启迪的书籍。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箱,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惊喜。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充满温情的回忆录,记录了那个时代台湾的出版故事,也记录了我个人的阅读记忆。

评分

**评价三:** 《台湾出版参考工具书:2002年年度书目》是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参考书。与其他年度书目不同,它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更加灵活和多元,不仅仅是枯燥的列表,而是融入了对当年出版趋势的深入分析和解读。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特定主题图书的专题介绍印象深刻,例如当年关于某些历史事件或社会现象的出版物,这些专题性内容让我能够更聚焦地了解某一领域的知识发展。 书中对于不同题材图书的推荐,也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阅读指南。我可以通过它找到那些在2002年最值得关注的图书,无论是小说、历史、社科还是艺术类,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了解到,在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台湾的出版界是如何筛选、整理和呈现海量信息的。这种信息组织的智慧,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帮助我构建了一个更清晰的2002年台湾出版的知识框架。

评分

**评价四:** 作为一名研究文化产业的学者,我一直非常关注出版行业的发展动态。《台湾出版参考工具书:2002年年度书目》为我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第一手资料。2002年,正值台湾出版业经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本书详细地记录了这一时期的出版景观,包括了新书的发行量、重点图书的介绍、以及一些重要的出版活动和行业奖项。这些信息对于我理解当时的出版市场格局、读者需求变化以及政策影响都至关重要。 我特别关注书中对畅销书榜单的分析,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堆砌,更是对当年读者偏好和文化潮流的直观反映。通过这些榜单,我可以分析出哪些类型的书籍更受欢迎,哪些作者在当年更具影响力,以及哪些话题更能够引发社会共鸣。此外,书中对出版界的一些重要人物的提及,也让我得以了解当年推动台湾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本书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文献支持,也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洞察的窗口。

评分

**评价一:** 翻开这本《台湾出版参考工具书:2002年年度书目》,我仿佛走进了一个浓缩的台湾出版业的时光隧道。2002年,对于整个图书市场来说,是充满变化与机遇的一年。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书名和作者,它更像是一个有温度的记录者,捕捉到了那个年代台湾出版界的心跳。我特别留意到一些曾经风靡一时的畅销书,它们在当时是如何受到大众追捧的,其背后蕴含的社会文化现象又是怎样的?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它让我重新审视那些年我读过的书,也让我有机会认识到一些曾经错过但极具价值的作品。 书中对于各个类别书籍的梳理,让我得以窥见当时台湾社会的知识图谱。文学类作品的繁荣,现实主义题材的探讨,还是知识普及类书籍的兴起,都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追求和思考方向。我甚至可以从中推测出,哪些议题是当时社会最关注的焦点,哪些话题正在引发热烈的讨论。对于一个历史爱好者,或者仅仅是想了解台湾社会变迁的普通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面透视镜。它提供的数据和分类,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个人非常喜欢它对新书趋势的分析,那些新兴的写作风格和主题,预示着未来的出版方向,极具前瞻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