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震,思想家殷海光笔下「最愚蠢的官僚政客」,在他的人生历程中,舍弃了在国民党内官运亨通、锦衣玉食的坦途,却选择了在威权年代坚持民主宪政、终至成为阶下囚的险恶道路。雷震由受到蒋介石倚重的红顶智囊,成为对抗国民党党国机器的报人与政治家,可说是战后台湾政治/媒介史上最奇诡、最壮阔的一则传奇。
尽管人生际遇和政治生涯多舛多折,但雷震当年的主张,如今多已获得时间验证,一一实现。唯一的遗憾是,1960年雷震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后,曾写下四百万字《回忆录》,却遭军监没收,大多亡失;出狱后,雷震以垂暮之年、多病之身,伴悽凉晚景,重建《回忆录》内容,写出《新党运动黑皮书》,却辗转流落海外,未能于生前付梓。
廿多年后的今天,《新党运动黑皮书》终于在雷震家属苦心寻觅下取得,交予远流出版,并由传播学者林淇瀁博士审订、文史工作者徐宗懋提供珍贵照片,而得以完美版本重现于广大读者之前,留予天地共鑑。
本书详记「雷案」始末,叙述当年雷震与台籍政治精英筹组新党「中国民主党」的秘辛,兼及四、五○年代国民党内之政治斗争。而文中流露雷震晚年心境,字字血泪,益发显彰一个处于白色恐怖年代的自由主义者,对于民主、自由与人权一以贯之的信念与实践,在民主自由人权已经形如阳光空气水的今天,读来尤其令人动容、感佩。
《作者简介》(摘要)
雷震
1897 生于浙江长兴。
1916 赴日求学,在东京经张继、戴传贤介绍,加入国民党。
1926 自京都帝国大学毕业,入研究院研究《宪法》。
1927 返国任母校浙江省立三中校长,未久即去职,进入国民政府法制局任编审,并与时任局长之王世杰结为知己。
1933任教育部总务司长,当时之教育部长为王世杰,雷震即在此时与胡适等学界人士缔交。
1939国民参政会设川康建设期成会,由蒋介石委员长兼会长,雷震兼主任秘书。八月,任国民党监察委员。
1947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并获选为国民大会代表。获国民政府授予二等景星勋章。
1949 《自由中国》半月刊在台北创刊,胡适挂名为发行人,雷震为实际负责人。
1958 警备总部成立,开始罗织罪名,准备逮捕雷震,停刊《自由中国》;次年,更以「田雨专案」进行起诉假想作业。
1960 「雷案」发生,雷震被捕,在蒋介石指示「刑期不得少于十年」下遭判刑十年入狱。
1970雷震出狱,继续关心时政,并于二年后送「救亡图存献议」万言书致总统府。
1979因癌症病逝,享年八十三岁。安葬于自由墓园,墓碑自题「自由中国半月刊发行人,中国民主党筹备委员雷震之墓」。
翻开《雷震回忆录之新党运动黑皮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历史的迷宫,而雷震先生就是我手中的指南针。他的文字朴实却有力,直击人心。在描述“新党运动”时,他并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真诚、最坦率的语言,讲述了他眼中的历史。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新党运动”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的社会变革动力,以及那个时代许多知识分子和政治人物的理想与挣扎。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事件时的冷静和客观,他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和解读那些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书中的许多观点,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也引发了我对当下社会的一些思考。我从这本书中不仅看到了“新党运动”的历史轨迹,更从中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气质,以及那个时代的人们为追求理想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回忆录,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历史教科书。
评分《雷震回忆录之新党运动黑皮书》是一本让人读来欲罢不能的书,雷震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学识,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书中关于“新党运动”的论述,可谓字字珠玑,他不仅仅是记录者,更是那个时代的参与者和深刻反思者。我被书中描绘的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深深吸引,那种为了信念而奋斗的勇气,以及在历史洪流中展现出的智慧和担当,都让我肃然起敬。作者在分析“新党运动”的起因、发展和影响时,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能够将复杂的政治背景和社会思潮娓娓道来,让读者轻松理解。更难得的是,书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之心,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现实的思考,让我对“新党运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雷震回忆录之新党运动黑皮书》给我带来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雷震先生的文字充满了力量,他将自己对“新党运动”的理解,如同剥洋葱般一层层地展现出来,每一层都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和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我被书中所描绘的那个时代的政治氛围深深吸引,那种充满理想与激情的碰撞,以及各种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都仿佛跃然纸上。作者在描述“新党运动”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展现出了极高的叙事技巧,他能够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个人的微观感受巧妙地结合,让读者在理解政治格局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更让我赞赏的是,书中并非一味地强调功绩,而是客观地呈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包括一些挑战和困境,这使得整本书显得更加真实和可信。读完这本书,我对“新党运动”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模糊的印象,而是有了更为清晰和立体的图景。
评分初读《雷震回忆录之新党运动黑皮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提供了一种非常个人化但又极具洞察力的视角。书中的叙述方式非常流畅,仿佛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将我带回了那个充满变革的年代。雷震先生的文笔功底深厚,他对历史事件的描绘细致入微,仿佛我亲身经历了那些跌宕起伏的时刻。我尤其被他在描述“新党运动”时所流露出的那种理想主义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所打动。他并没有简单地陈述事实,而是深入分析了事件背后的动因,以及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心态。这种深入骨髓的分析,让我对“新党运动”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触及到其更深层次的社会和政治根源。书中还穿插了一些作者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这些反思并非是自怨自艾,而是充满了对历史教训的总结和对未来道路的思考。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记录了历史,更在于它通过个人视角,引发了我们对历史的深度思考,也让我对“新党运动”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雷震回忆录之新党运动黑皮书》拿到手的时候,我满怀着一种期待,毕竟雷震这个名字在台湾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新党运动”更是一个牵动了许多人神经的词汇。我翻开书页,一股浓厚的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书中的文字并没有像某些回忆录那样,仅仅是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充满了作者对那个时代、对那些事件的深刻反思和独到见解。尤其是在描述“新党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时,作者似乎将自己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抽丝剥茧地展现了当时政治格局的复杂性,以及各种思潮如何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我仿佛看到了当时许多政治人物的身影,听到了他们在幕后激烈的辩论,感受到了那种风起云涌的时代气息。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历史的争议之处,而是以一种坦诚的态度,将自己所经历、所观察到的事实呈现出来,这对于理解那段复杂的历史,无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视角。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深入阅读,去探寻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去感受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