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史上第一大博覽會,就是1935年的始政四十週年紀念颱灣博覽會;
什麼叫做「始政紀念」?為什麼這個博覽會是颱灣有史以來第一大?
這場花費達111萬圓的大博覽會,錶現瞭什麼樣的殖民地颱灣現況?
颱灣博覽會吸收瞭多少歐美世界博覽會的經驗?展覽館體現瞭什麼樣的國際風格?
高達三分之一的颱灣人參觀瞭博覽會,是如何宣傳動員的?
除瞭日本各地和它的殖民地外,有多少個國傢來颱參展?
颱灣大博覽會帶來瞭多少産業、商貿、觀光、文化上的效益?
為什麼連北港媽祖也來湊博覽會的熱鬧,坐火車到颱北來個超級大遶境?
當時的颱灣人都贊成這種殖民地意味強烈的始政博覽會嗎?
…………
關於1935年颱灣博覽會,有許多故事可講,它的來龍去脈,本書作者一一說清楚、講明白,用樸實簡潔的筆法,全麵地分析颱灣博覽會的政治意含、整體運作手法、展覽內容、社會影響及其曆史定位。本書圖片極為豐富,從壯觀的會場空照圖、人潮湧動的會場景觀、Art Deco風格的展館設計、炫光流彩的夜間城市造景,到飛簷綠葉的紀念版海報、簡潔優雅的旅遊手冊、雕鏤精美的紀念章、風格綺巧的紀念戳,一一收錄,活潑大方的圖文版麵,好看好讀。書末附有相關參考數據,以及同步對照1935年國際動態、颱灣社會要聞的「颱灣博覽會日誌」,放大觀看曆史的視野。
本書是典藏1935年颱灣博覽會的精緻圖文書,更是當前颱灣文化創意産業潮流下的最佳曆史讀本,為紀念首版問世,特彆復刻瞭當年的會場鳥瞰圖,筆法寫實、描繪精細、設色鮮艷,實用與裝飾兼具,夾頁附於書內,一方麵可供讀者閱讀時對照會場動綫、展館位置之用,另一方麵,也可以取下裱框,做為獨立的收藏品。
作者簡介
程佳惠
颱灣雲林人,1972年生,國立中央大學曆史研究所碩士,以颱灣史為主要的研究領域。現任颱北市立仁愛國中曆史科教師。
﹝作者序﹞日照下的颱灣縮影
躍進的颱灣── 颱灣博覽會的政治功能
﹝圖片單元﹞
全民颱博運動── 颱灣博覽會的運作機製
﹝圖片單元﹞
殖民地大觀園── 颱灣博覽會會場及各地分館
﹝圖片單元﹞
豪華炫爛之鞦── 颱灣博覽會的視覺係統
﹝圖片單元﹞
遊樂大不同 颱灣博覽會的休閑、旅遊、消費網
﹝圖片單元﹞
帝國主義下的祭典── 颱灣博覽會的曆史定位
﹝圖片單元﹞
附錄
參考書目
日照下的颱灣縮影
六年前某個下午,鞦光正好,閑逛舊書攤時,赫見壁漆脫落的牆上掛著一張彩色舊地圖,顔色雖古樸,但不掩艷麗,圖上標示著「始政四十周年記念颱灣博覽會鳥瞰圖」。原來早在六十餘年前的颱灣就舉辦過如此大張旗鼓的博覽會,我問瞭書店老闆,他取齣有關那次博覽會的各類收藏品,諸如徽章、大小地圖、參觀券等,頓時,對學曆史的我,不啻是巨鼓齊鳴,心房劇震。因此,我以〈1935年颱灣博覽會之研究〉做為碩士論文題目,由張炎憲教授指導裁成,本書即依此增添修潤改寫。
日治時期這場颱灣史上最大的博覽會,是全島的大動員,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宣傳衛生…等不同麵嚮,這場盛會無疑就是「颱灣現代化過程」具體而深刻的演示。從博覽會決定舉辦的政策確定,乃至準備階段中事務的浩繁、開始展演時民眾的熱烈參與、會期結束後的餘波蕩漾,其蘊含的統治者和被殖民者不同的心理投射、社會能量的相互激盪,都對當時的時空産生相當的意義。因此,把這場博覽會視為當時被殖民統治的颱灣縮影,亦不為過,這場博覽會的確具有很深的曆史性。
初撰論文、改寫成書的過程中,日治時期的颱灣社會,乃至於當時颱人的身影,時而栩栩如生,時而幽微而逝,透過舊資料的整理、迴顧和理解,遙遠的印象也變得親切瞭,路經博覽會的會場主要舉辦地228和平紀念公園,總覺得塵土中殘留的氣味,也依稀響起昔日紛遝的履聲,也彷彿浮現當時的熱鬧舊影。這場盛會,即使遠隔半個多世紀的今日,也如同那張彩色的舊地圖,古樸的色彩中猶帶艷麗,曆史雖是舊的,然而記憶和迴味卻曆久彌新,偶爾飄散揚起……。
《1935年魅力颱灣SHOW》這本書,像是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讓我得以窺見那個充滿奇幻色彩的年代。我之前對1935年颱灣的瞭解非常有限,大多數停留在課本上的片段式記憶。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瞭當時博覽會的每一個角落,從宏偉的建築設計,到精美的展品陳列,再到各式各樣精彩紛呈的活動,都仿佛呈現在我的眼前。我尤其喜歡書中對當時颱灣社會生活細節的刻畫,比如人們的穿著打扮、交通工具的變遷、甚至街頭巷尾的對話,都充滿瞭那個時代的印記。書中穿插的許多當時的廣告海報和宣傳畫,更是讓我驚嘆於那個時代的創意和設計感。我能想象齣,當年的颱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人,是如何被這場盛大的博覽會所吸引,他們是如何懷揣著好奇和興奮的心情,去探索這個集科技、文化、娛樂於一體的“魅力颱灣”。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瞭一個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颱灣,一個正在經曆深刻變革的颱灣。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博覽會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一個時代、一群人的故事。讀完之後,我久久不能平靜,腦海中充滿瞭1935年颱灣的畫麵,仿佛自己也曾是那個時代的一員,親曆瞭那場“魅力颱灣SHOW”。
评分這本《1935年魅力颱灣SHOW》簡直就是一本時空膠囊,讓我沉浸在那段充滿活力和變革的年代。翻開書頁,仿佛穿越到瞭那個熱鬧非凡的時代,聽到瞭來自四麵八方的聲音,看到瞭熙熙攘攘的人群。書中的細節描寫,比如街頭小販的吆喝聲、蒸汽火車噴吐的白煙、以及當時人們的服飾和錶情,都栩栩如生,讓我仿佛身臨其境。我尤其喜歡書裏對博覽會各個展館的介紹,從殖民政府的成就展示,到地方産業的特色呈現,再到各民族風情的錶演,每一個闆塊都充滿瞭故事。讀到關於當年新竹車站落成的段落,我能想象齣人們歡欣鼓舞的景象,那種對現代化設施到來的期盼,以及對未來無限憧憬的心情,透過文字撲麵而來。書中還穿插瞭不少當時的報紙剪報和照片,這些一手資料的呈現,不僅增加瞭閱讀的趣味性,更讓我對1935年的颱灣有瞭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搜集和整理這些史料時付齣的巨大心血,他/她不僅是曆史的記錄者,更是曆史的講述者,用生動有趣的筆觸,將這段被遺忘的輝煌重新帶迴大眾視野。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颱灣的曆史,不再隻是書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鮮活的人物、生動的場景,以及那些被時間掩埋卻依舊閃耀的時代印記。
评分《1935年魅力颱灣SHOW》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颱灣曆史的全新視角。在此之前,我對“1935年”這個年份以及“颱灣博覽會”的印象都比較模糊,但這本書卻讓我對那個時代有瞭極為深刻和生動的認識。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有特色,他/她並非隻是枯燥地羅列史實,而是將曆史事件融入到生動的故事場景中,讓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那個時代的氛圍。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博覽會“舞颱”的構建所吸引,它不僅僅是商品和技術的展示,更是一個文化交流、社會觀察的窗口。書中對不同展館、不同活動的設計和安排的細緻描述,讓我看到瞭當時社會各界對這場博覽會的重視程度,也看到瞭颱灣在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個層麵的發展麵貌。我驚嘆於書中對細節的把握,比如當時民眾的休閑娛樂方式,以及博覽會所帶來的社會影響,都得到瞭細緻的呈現。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曆史並非是遙不可及的過去,而是由無數鮮活的個體和生動的事件所組成。它讓我看到瞭1935年颱灣的“魅力”所在,不僅僅在於博覽會本身,更在於那個時代的人們所展現齣的活力、創造力和對未來的憧憬。這本書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反而充滿瞭引人入勝的魅力,讓我讀完後仍意猶未盡,久久迴味。
评分讀罷《1935年魅力颱灣SHOW》,我感覺自己好像親曆瞭一場盛大的文化嘉年華。書中所描繪的1935年博覽會,遠不止是一場簡單的展覽,它更是當年颱灣社會轉型期的一個縮影,一個匯聚瞭多元文化、前沿科技和時代精神的熔爐。作者在敘述博覽會的盛況時,並沒有僅僅羅列展品和活動,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背後所代錶的意義。例如,書中對當時颱灣農業技術和工業産品的展示,讓我看到瞭殖民政府試圖“現代化”颱灣的努力,也看到瞭颱灣本土産業的萌芽和發展。而更令我著迷的是,作者沒有迴避那個時代的兩麵性,既展現瞭博覽會帶來的新奇事物和短暫繁榮,也暗示瞭其背後可能存在的復雜曆史背景和文化衝突。書中關於原住民文化展示的部分,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它讓我思考,在那個被外來文化影響的時代,原住民如何保留自己的特色,又如何被納入到整體的“博覽”之中。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很巧妙,不是單綫敘事,而是將宏觀的曆史背景、具體的展會細節、以及普通民眾的視角交織在一起,使得整個閱讀體驗非常豐富。我仿佛看到瞭當時穿著旗袍的年輕女性,也看到瞭穿著傳統服飾的原住民,還看到瞭西裝革履的官員,不同階層、不同族群的人們,在博覽會這個平颱上,共同構成瞭1935年颱灣的生動畫捲。
评分這是一本讓我感到驚喜連連的書,《1935年魅力颱灣SHOW》。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以為它會是一本枯燥的曆史學術專著,但完全不是!它以一種非常生動、有趣的方式,將1935年的颱灣博覽會呈現給瞭讀者。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敘述流暢,無論是對博覽會規模的宏大描繪,還是對展會中某個小細節的捕捉,都恰到好處。我特彆欣賞書中對當時颱灣社會的多元文化融閤的展現,可以看到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們,帶著不同的習俗和文化,匯聚在一起,共同參與到這場盛大的慶典中。書中的很多描述,都極具畫麵感,讓我仿佛能聽到博覽會現場的喧囂聲,聞到空氣中彌漫的食物香氣,看到人們臉上洋溢的笑容。書中關於技術展示的部分,也讓我對那個時代的科技發展有瞭新的認識,比如當時引進的先進機械設備,以及電力、通訊等技術的普及,都為颱灣的現代化進程奠定瞭基礎。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充滿活力、不斷進步的颱灣,一個敢於擁抱新事物、敢於展示自我的颱灣。它不僅記錄瞭曆史,更傳遞瞭一種積極嚮上的精神。閤上書本,我仿佛還能感受到那份屬於1935年的熱情和魅力,久久縈繞心頭,令人迴味無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