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是萧秋水!
唐朋是救过他们的命的,萧秋水心里虽不见得怎么喜欢唐朋,但也决不能眼见唐朋死,何况唐朋是为救他们而暴露身份,而且唐朋是唐家的人。
──萧秋水决不能让唐朋死!这就是萧秋水义无反顾的精神!
然屈寒山是何等人物,一怔之后,即飞舞长剑,竟舞得粒沙不透!
这时,一旁的左丘超然又告遇险!萧秋水不顾一切,勐回身,一剑脱手掟出,连人带身,拳打脚踢,逼开另一人,一时解了左丘超然之危!
在这剎那间,萧秋水回头,只见一道剑光,如飞袭来!
屈寒山之剑!
就在这电光火石的剎那,剑已刺入萧秋水胸膛,彭九的杖也「啪」地击中萧秋水,萧秋水大叫一声,翻身下坠,整个世界都一沉,然后又似浮了起来。
他已落下百丈深崖。
莫把后事作前言 温瑞安
撰写「两广豪杰」的时候,大概在一九七八年间,那时候我正在台湾办「神州诗社」,从六个侨生开始,结合了各校学子,台湾本土学生、各路侨生,不过一、二年间即行号召了逾四,五百人,由二、三十位社内精英领导,大家相聚相守,勤奋创作,文武兼修,出版发行,唱歌(不是卡拉OK、KTV,真的是作曲编歌写词)跳舞(不是迪斯可开舞会,而是演出诗剧、排练古舞和现代舞),非常热闹,非常刺激,非常开心,也非常有意义……
那时候,真是热闹、开心。回忆起来,那真的是激越、狂放、闯荡江湖的日子,心里也亮晃晃的,笑起来也开扬扬的。活得真有意思,而且,生活的也真够轰轰烈烈的。真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在诗社「失败」(「败」于给「警备总部」以「涉嫌叛乱」的「罪名」收拾了──而且并没有连累其他的人,从来不涉「政治」的我们,突然遇上这么一顶天大的帽子,我一上阵就知道完了,便豁出去了,一切都担上了,只牵累了一个方娥真──他们也不肯放过她)后会有那么多的怨怼与悔咎。奇怪,那时不是大家都很热血、热烈、热诚的吗?别管它,反正,一如我的话「武当」里末三行:我们相守在年少相忘于江湖,示见于天地之悠悠。……活过了,活得过瘾,活得有神气,活得不枉此生,那不就够了么?回想起来,对大家都很有情,对往事也很有趣,再活一趟也愿再来一次,遇上劫数也无妨。有人说我憎恨、埋怨过去的朋友,到现在还耿耿于怀过去的事,说什么要报复、反击、不平、介意过去的兄弟「背叛」──发他的春秋大梦!我才没那个功夫!
一、过去的好友、知交,都是朋友、同道,大家都是独立的个体,自然有的意见不一,那就是自由、自主的可爱可敬之处,就算我给人「诬陷」了也是我做人不够「审慎」和不够「圆滑」,有什么好埋怨的?朋友之间,无所谓「背叛」二字,我们又不是黑社会!
二、我不知多么陶醉和欣赏过去和大家在一起所作所为,觉得活得不负青春,也非常肯定过往的友情,而我在日后及目前的「交游」、「交往」、「交友」,几乎完全不受过去事件「阴影」的影响。我照样唿朋唤友,照样逍遥自在,结义四方,不知多愉快,不知多过瘾,我目下「朋友工作室」在马、新、港、台、「自成一派合作社」更有四十七位理事,我不知多忙;忙着玩、忙着写、忙着做爱做的事!──像我这样一个「现在进行式」的人物,才没有时间,不会有心力,更决不让自己有沈缅过去不欢快回忆中渡日的机会,更何况怨责他人、报复(不太累了吗)、打击(谣传的人真是看「武侠小说」太多了)、悲愤(有什么好悲的好愤的?我现在不是活得比以前更好吗!)、不平(为他人、平民、百姓、身边的好友「打抱不平」倒是常有的事),我那有功夫呢?谣言止于智者,却始于笨人。你传你的,我自逍遥快活。我不恨过去的朋友、兄弟。──有什么好恨的?我只感谢他们。没有他们(包括负面的「打击」,我温某人才没有今日)。我一向是个前进式也是现在式的人。做人,真是开心的事……(──必须澄清一点:我对「逆徒」、「叛徒」、「出卖者」大作文章,大事鞭鞑的,大多数都是在一九七五至八一年前写成的,那时候,我还在台湾大搞「神州社」,如火如荼,大家团结得不得了,感情也大抵十分融洽──大家、读者、评论家们可千万不要太「事后孔明」:错把后记当前言了!)
这本《两广豪杰》给我的感觉,就像喝一杯陈年的黄酒,初入口时或许有些寡淡,但越品越有味道,醇厚而绵长。书中的“豪杰”二字,并没有局限于武力高强,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一种精神,一种担当。那些为了家国大义,为了乡里安宁,默默付出甚至牺牲生命的普通人,他们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熠熠生辉。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几位女性角色的刻画,她们不像许多武侠小说里那样仅仅是男主角的陪衬,而是拥有独立的思想和坚定的信念,她们在自己的领域里,同样是闪耀的“豪杰”。故事的节奏感掌握得相当好,该紧张的时候让人提心吊胆,该舒缓的时候又能让人得以喘息,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方式,让我一口气读了好几个小时,仍然意犹未尽。作者对细节的把握也非常到位,从服饰、饮食到当时的社会风俗,都描绘得极为生动,让我这个对那段历史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迅速融入其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它让我看到了“侠”更广阔的定义,不再是仅凭一己之力行侠仗义,而是无数普通人汇聚成的力量,共同守护着一方安宁。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奇侠”小说,说是“奇侠”,我反而觉得更多的是“人情”。书中的人物,都有着极其鲜活的生命力,他们不是漫画式的英雄,而是血肉丰满的个体,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过辉煌的时刻,也有过落魄的低谷。那位外表粗犷内心细腻的“大山”,他的每一次抉择都牵动人心;而那位看似柔弱却目光坚毅的“水莲”,她的成长历程更是让人动容。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北方武侠小说的豪放,又不乏南方小说的婉约,两种风格的融合,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两广豪杰》所处的地域特色。故事的编排也非常巧妙,几条线索并行交织,看似毫不相干的人物,却在命运的牵引下,渐渐汇聚,共同揭开了一个惊人的秘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事件时的严谨态度,将虚构的人物与真实的时代背景巧妙地融合,让整个故事既有传奇色彩,又不失厚重感。读完之后,我仿佛经历了一场荡气回肠的旅程,对那个时代的江湖,对那些为了心中的道义而奋斗的人们,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评分《两广豪杰》这本书,就像一位久未谋面的老友,虽然久久未见,但重逢之时,依然是那么熟悉而亲切。我喜欢它那种返璞归真的江湖气息,没有过于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将目光聚焦在最普通的人身上,刻画他们在大时代洪流中的挣扎、坚守与成长。书中人物的对话,充满了生活气息,接地气,让你觉得他们就住在你隔壁。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细节的刻画,比如一段关于岭南山区山路的描写,寥寥数语,却能让你感受到那山路的崎岖与湿滑,以及行路人的艰辛。故事情节的展开,也并非一帆风顺,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转折,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时时刻刻保持着高度的紧张感和期待感。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一段段看似平凡的事件,串联成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它让我看到了,真正的“豪杰”,并非都是叱咤风云的大人物,更多的是那些在平凡岗位上,用自己的力量守护着一方安宁,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的普通人。
评分刚看完这本《两广豪杰》,真是意犹未尽!虽然名字里有“奇侠”二字,但我更多感受到的是江湖中那些真实存在的草根英雄。书里的人物塑造太立体了,没有那种脸谱化的好人坏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和闪光点。比如那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赌徒,看似不务正业,却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一方水土。还有那位温婉的女子,她的隐忍和智慧,在男人主导的江湖里,展现出了别样的风采。作者的笔触细腻,将两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山川景致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古朴的街巷、茂密的丛林之中,听着吴侬软语,感受着潮湿的空气。故事的推进虽然不算快,但每一个情节都紧紧抓住人心,引人入胜。没有惊天动地的武功绝学,更多的是人性的博弈,是生存的智慧,是小人物在大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抗争。看得出来,作者在历史考据上下了不少功夫,那些时代背景的描绘,让整个故事更加可信,也更加引人深思。总之,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它不只是一个江湖故事,更是对那个时代、那片土地上普通人生存状态的一次回望。
评分读完《两广豪杰》,我脑海中浮现的并非是刀光剑影的厮杀,而是更多关于人性、关于选择的思考。这本书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每一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恨情仇,都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我尤其对书中几位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印象深刻,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在自己的世界里,却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韧性和智慧。作者的笔力非常老练,叙事节奏张弛有度,既有惊心动魄的冲突,也有温情脉脉的描写,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时而心潮澎湃,时而黯然神伤。对于两广地区风土人情的描绘,更是细致入微,仿佛你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淡淡的湿气,听到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这不仅仅是一本武侠小说,更像是一幅描绘那个时代普通人生活画卷,它让我看到了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个体生命的微渺与伟大。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侠”的定义,原来,侠,也可以是平凡的坚守,也可以是无声的守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