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所有想要做自己的人
一只只水鸟在海岸线上以同样面目、用同样的姿态啄食、休息、飞行,甚至思考。直到有一天,出现了特立独行的水鸟,牠喜欢做不同的动作,或许也有着不同的样貌。这只特立独行者,或许只能一辈子孤单地生活着,但运气好的时候,也可能会有愈来愈多的同伴。于是长长的、单调的海岸线,开始有了变化…
透过单纯的线条、简洁文字,自然作家刘克襄不但引领着我们进入海岸水鸟的想像世界,让我们一窥大自然中拥有的美丽与哀伤;也让我们重新反思生活方式渐趋单一的人类社会中,多元存在的各种可能。更重要是我们在这本绘本中,重新读到一种被遗忘已久的感动,一种属于诗的感动。
作者简介
刘克襄
台湾台中人,1957年生。长年进行自然观察、历史旅行与旧路探勘,并从事诗、散文、绘本、报导文学及长篇小说等各类型文学创作。曾获吴三连奖、时报新诗推荐奖。
具有诗人易感的特质,真情传达出自然观察家对于景物的判断与观察趣味。他以长年在台湾各地走访的经验,透过摄影、地图、绘画和文字记录,提出属于他个人的独特观点。
着有《风鸟皮诺查》、《座头鲸赫连么么》、《豆鼠私生活》、《鲸鱼不快乐时》、《不需要名字的水鸟》、《台湾鸟类研究开拓史》、《后山探险》、《福尔摩沙大旅行》、《山黄麻家书》、《自然旅情》、《绿色童年》、《少年绿皮书》、《迷路一天,在小镇》、《北台湾自然旅游指南》等三十余种。
《不知名的水鸟》新版序 / 刘克襄
二十年前,在淡水河口,有一处开阔、绮丽的黄金沙岸。这块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好像广袤的沙漠。我必须走很长很长的路,才能接近。
春天时,有一群?鹬科水鸟热闹地抵达那儿,和我邂逅。牠们在那儿打尖,觅食于潮间带,一个多月后再北返。秋天时,那群水鸟又回来了。队伍里多了牠们的新一代成员。牠们休息了一阵,继续依循着祖先迁徙的路线南下。这种喧嚣的遇见,本质其实是孤独的。很甜美、平淡的孤独。我暗自喜欢。
在城市里,当一个人遇见一群人时,也有这种孤独。但我们残存的这种孤独,退化了,过于闭锁而肥大。但在这里,孤独是长着翅膀,属于开阔的。我在那儿走访了好几年。我想,牠们应该认识我的。
二十年后,再回到那儿,车子很快就直抵河口,我不用再漫长的跋涉。但金黄沙丘的海岸消失了,水鸟群也未再遇见。长长的防波隄和消波块,横陈于海边。
台湾的沙岸剩下多少?这担忧,大家都重覆提过好几百回。
我则还有下面的问题,一个人还有长长的,孤独浪行的空间,水鸟群在旁边起落的机会吗?
我也好想再遇见水鸟们。纵使只剩下一只,掠过远远的天空都好。至少,那意味着,在岛上,可能还有那么一处空旷、干净的沙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