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发展与国别模式》是一本撰述国外引进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作业观念,在企业中已形成一股学习热潮。
本书以全面、系统、详细地记述,以及对CIS国别模式与东西方的异同,作一客观分析、解说,深入浅出,具有阅读价值。
书中有关导入CIS企业案例介绍,是根据作者实际参与规划的资料以及相关企业提供的第一手资料节录整理。对每个不同行业、不同导入背景的案例,及导入CIS落实后的不同效益,都以简单明了的文字记述,让读者很容易吸收理解,相信这是国内少见的导入案例说明的书籍,这也是本书的特色之一。
第三部分着重于CIS的未来发展趋势。迈入21世纪后,CIS不仅是指「企业识别」而已,应可更广泛地延伸其涵义到品牌的「沟通界面」或营销的「传播整合」,在这新观念的形成中,特别指出「CISM」作业是21世纪品牌行销新主张,以及e世代的CIS新诠释。书中所提及之21世纪的企业经营必须要「放眼全球,尊重地球」,「保育生态,实践环保」,「独特原创,差异优势」,「沟通交流,双向互动」……,是各企业营运作业中不可回避的趋势观念,值得国内各企业经营者和学术界专业师生使用参考。本书在撰写时的定位,是希望在适宜轻松阅读中增进对CIS内涵的理解,对今后企业导入CIS作业时可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这也是四位作者共同撰写本书的最大心愿。
作者简介
张百清
台湾智得沟通市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男,1949年生,祖籍福建。
1979年毕业于日本东京设计学院,曾在日本电通公司研修制作管理、SP/POP规划实务,同时在日本横滨中华学校任美术教师。
1979年回台北,任国华广告股份有限公司CI公关部协理,同时兼任文化大学广告系讲师。
1991年成立智得沟通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任常务董事、总经理,并于1998年移师中国大陆,在北京、上海设立办事机构,主管全面工作,对促进两岸广告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在从事公司业务的同时,热衷于同业公益事业,曾担任台湾中华企业形象发展协会理事长,现为名誉理事长,动脑广告人俱乐部第17届会长。他还是学者型的企业经营者,近十年来,先后出版了《台湾CI战略》、《日本CI战略》、《顾客满意万岁》、《企业形象另类主张》和《照亮品牌的微笑太阳》等多本着作,并参与一些着名CIS案例,为台湾电视公司CIS大展证券、华侨银行、宏碁电脑公司、台湾中华电信公司、顶新国际集团CIS导入规划、以及北京联宝科技公司与康师傅品牌识别系统BIS导入规划等的设计。
罗文坤
台湾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印刷研究所、广告系主任教授,男,1951年生,祖籍福建。
1973年文化大学新闻学系毕业(学士),1976年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毕业(硕士)。历任文化大学广告系主任、国华广告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清华广告公司经营顾问等,现为政治大学广告系兼任教授,智得沟通事业公司首席顾问。
他的着作主要有:《广告心理学》、《行销传播学》、《广告学》、《感性消费理性消费》、《色彩行销策略》、《刺客列传》、《企业CSQ&A》、《新产品行销策略》等多种。由他主持或参与的策划活动有7-Eleven公益活动、全球人寿CIS规划和台北市税捐处“大捕头”专案规划等。近年来他多次来中国大陆讲学,受到普遍欢迎,对两岸广告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许俊基
北京广播学院资深教授,男,1927年生,汉族,湖南长沙人。
1949年前肄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195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就职于司法界,60年代转而从事高教工作,迄今已40年。原为北京广播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院图书馆馆长,主讲国际政治有关课程,培养了一批研究生,着作甚丰。1987年开始涉猎广告学教学与研究,曾在本院广告官业兼授外国广告史课程,商品经济学院开设CIS课程,为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国际广告协会会员,曾出席中国首届国际广告研讨会(1990年、北京)和海崃两岸电视广告研讨会(1993年、福建)并在大会发言。他出访法国、奥地利、新加坡、美国和港澳地区时,都注意考察和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广告历史和现状。作为客座教授,他于1991年到莫斯科,在全苏广播电视学院讲授“中国广告的历史与现状”;1993年到东京访问了日本电通株式会社;1996年出席在汉城召开的第35届世界广告大会,并在韩国广告战略研究所发表讲演;他于1999年4月应台湾东吴大学校友会的邀请访问了母校,并在座谈会上就中国大陆广告法判例了发言,与台湾广告界进行了交流。曾担任《现代广告全书》和《中国广告实用手册》的编委和撰稿人。同时在广告方面的着述有《中外广告的历史演变》以及公益广告、代理制、广告教育等方面多篇文章。他于1992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并获得国家原广播电影电视部的两次奖励。
程春
北京燕兴同仁广告行销研究所所长,北京广告公司顾问。男,生于1940年,江苏人。
高级经济师,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委,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曾任中国大陆对外经济贸易广告协会副祕书长兼国际广告杂志社副社长、发行人,1979年八月创建北京第一家广告公司即北京广告公司,1981年赴日本电通研修广告,从事广告二十多年,曾发表广告学术论文二十多篇,早在1985年就在国际贸易杂志发表了题为《企业印象战略》的文章。历任全国广告评审委员,多次参加CIS评审和鉴定会。1993年与美国4A协会共同主持在纽约举行的中美企业CIS战略研讨会,为促进两岸广告交流曾多次与台湾广告同仁共同举办广告学术研讨会活动,以及为指导广告代理制以提升中国大陆广告水准作了积极的贡献。因此,在1999年获得中国大陆广告业界有杰出贡献的“京城五杰”之美誉。
上篇:CIS的发展
第一章 CIS的使命论
第二章 CIS发展历史的探讨
第三章 推动CIS发展的学科
下篇:CIS国别与区域的模式
第四章 CIS的国别与区域模式剖析
第五章 东西方CIS的异同
第六章 建构中国型的CIS
第七章 CIS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八章 导入CIS企业案例介绍
这本《CIS发展与国别模式:超值企业形象设计》简直是我近期阅读体验中的一股清流!作为一名在广告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设计师,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既能深入剖析CIS理论精髓,又能结合实际案例,特别是针对不同国家市场特点进行分析的专业书籍。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它没有流于表面地罗列各种设计原则,而是从CIS的起源、发展演变,到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应性,进行了极为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国别模式”这一概念的解读,这在以往同类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书中通过大量的国际化品牌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如何在尊重本土文化、法规、消费者习惯的前提下,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又能体现企业独特精神的企业形象。那些关于跨文化沟通的细节处理,以及如何避免在国际化过程中出现“水土不服”的设计误区,都给我带来了不少启发,也让我对企业品牌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我本来是出于好奇,想看看这本书到底“超值”在哪,没想到读完之后,感觉这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本“秘籍”!作为一个刚开始创业的企业主,我深知品牌形象的重要性,但又苦于无从下手。市面上很多关于企业形象设计的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空泛,难以落地。而《CIS发展与国别模式:超值企业形象设计》则完全不同,它仿佛把我带入了一个企业形象设计的“实战训练营”。书中对于CIS各个层面的拆解,从理念到落地,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迅速掌握核心要点。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特别强调了“国别模式”的概念,这让我意识到,在如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想要打造一个成功的企业形象,绝不能一概而论,必须深入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细化的设计。书中的很多案例分析都非常接地气,提供了很多可操作性的建议,让我对如何为我的企业设计一个既有辨识度又具传播力的CIS有了清晰的蓝图。
评分对于我这种长期在跨国企业市场部工作的从业者来说,《CIS发展与国别模式:超值企业形象设计》的价值不言而喻。我们经常需要面对不同国家市场的品牌推广和形象维护,如何在保持品牌统一性的同时,又要充分尊重并融入当地文化,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挑战。这本书恰恰就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作者对CIS理论的深入挖掘,以及对“国别模式”的系统性阐述,让我清晰地看到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书中丰富的国际案例,特别是那些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功的CIS设计案例,为我们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实践范本。它不仅仅是讲解如何设计一个好看的Logo,更是关于如何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构建一个能够打动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的、有温度、有深度的企业形象。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精准的工具,来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品牌管理工作。
评分读完《CIS发展与国别模式:超值企业形象设计》,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打破了我过去对企业形象设计的一些刻板印象。我原以为,CIS就是一个Logo、一个标准色、一套 VI手册。但这本书让我明白,CIS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它是一个企业文化、战略、营销策略的集成体,是企业与外界沟通的“名片”和“灵魂”。作者在书中对CIS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让我看到了这项工作是如何从最初的视觉识别,逐渐演化为更具战略意义的品牌建设系统。而“国别模式”的引入,更是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我以前只关注国内市场,但现在意识到,随着企业走向国际,如何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社会、经济环境来调整和优化CIS,显得尤为重要。书中的一些关于文化融合、在地化营销的设计思路,以及如何通过CIS来规避文化冲突的案例,都让我受益匪浅,让我重新审视了企业品牌建设的全局性。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企业形象设计不应该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视觉美感,更应该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内核和战略思维的体现。《CIS发展与国别模式:超值企业形象设计》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能够引人深思的作品。作者通过对CIS发展脉络的梳理,让我认识到,一个成功 Thus,CIS 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演进的。而“国别模式”这一概念的提出,更是将CIS的应用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它强调了在进行品牌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社会习俗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书中大量引用的案例,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借鉴的,都极具启发性,让我看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企业形象设计的无限可能性与挑战。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专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从更宏观、更具文化敏感度的角度去理解和构建企业形象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