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發展與國彆模式》是一本撰述國外引進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作業觀念,在企業中已形成一股學習熱潮。
本書以全麵、係統、詳細地記述,以及對CIS國彆模式與東西方的異同,作一客觀分析、解說,深入淺齣,具有閱讀價值。
書中有關導入CIS企業案例介紹,是根據作者實際參與規劃的資料以及相關企業提供的第一手資料節錄整理。對每個不同行業、不同導入背景的案例,及導入CIS落實後的不同效益,都以簡單明瞭的文字記述,讓讀者很容易吸收理解,相信這是國內少見的導入案例說明的書籍,這也是本書的特色之一。
第三部分著重於CIS的未來發展趨勢。邁入21世紀後,CIS不僅是指「企業識彆」而已,應可更廣泛地延伸其涵義到品牌的「溝通界麵」或營銷的「傳播整閤」,在這新觀念的形成中,特彆指齣「CISM」作業是21世紀品牌行銷新主張,以及e世代的CIS新詮釋。書中所提及之21世紀的企業經營必須要「放眼全球,尊重地球」,「保育生態,實踐環保」,「獨特原創,差異優勢」,「溝通交流,雙嚮互動」……,是各企業營運作業中不可迴避的趨勢觀念,值得國內各企業經營者和學術界專業師生使用參考。本書在撰寫時的定位,是希望在適宜輕鬆閱讀中增進對CIS內涵的理解,對今後企業導入CIS作業時可提供有效的參考價值,這也是四位作者共同撰寫本書的最大心願。
作者簡介
張百清
颱灣智得溝通市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男,1949年生,祖籍福建。
1979年畢業於日本東京設計學院,曾在日本電通公司研修製作管理、SP/POP規劃實務,同時在日本橫濱中華學校任美術教師。
1979年迴颱北,任國華廣告股份有限公司CI公關部協理,同時兼任文化大學廣告係講師。
1991年成立智得溝通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任常務董事、總經理,並於1998年移師中國大陸,在北京、上海設立辦事機構,主管全麵工作,對促進兩岸廣告文化事業的發展做齣瞭積極的貢獻。他在從事公司業務的同時,熱衷於同業公益事業,曾擔任颱灣中華企業形象發展協會理事長,現為名譽理事長,動腦廣告人俱樂部第17屆會長。他還是學者型的企業經營者,近十年來,先後齣版瞭《颱灣CI戰略》、《日本CI戰略》、《顧客滿意萬歲》、《企業形象另類主張》和《照亮品牌的微笑太陽》等多本著作,並參與一些著名CIS案例,為颱灣電視公司CIS大展證券、華僑銀行、宏碁電腦公司、颱灣中華電信公司、頂新國際集團CIS導入規劃、以及北京聯寶科技公司與康師傅品牌識彆係統BIS導入規劃等的設計。
羅文坤
颱灣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印刷研究所、廣告係主任教授,男,1951年生,祖籍福建。
1973年文化大學新聞學係畢業(學士),1976年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碩士)。曆任文化大學廣告係主任、國華廣告公司總經理特彆助理、清華廣告公司經營顧問等,現為政治大學廣告係兼任教授,智得溝通事業公司首席顧問。
他的著作主要有:《廣告心理學》、《行銷傳播學》、《廣告學》、《感性消費理性消費》、《色彩行銷策略》、《刺客列傳》、《企業CSQ&A》、《新産品行銷策略》等多種。由他主持或參與的策劃活動有7-Eleven公益活動、全球人壽CIS規劃和颱北市稅捐處“大捕頭”專案規劃等。近年來他多次來中國大陸講學,受到普遍歡迎,對兩岸廣告文化的交流做齣瞭積極的貢獻。
許俊基
北京廣播學院資深教授,男,1927年生,漢族,湖南長沙人。
1949年前肄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195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就職於司法界,60年代轉而從事高教工作,迄今已40年。原為北京廣播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院圖書館館長,主講國際政治有關課程,培養瞭一批研究生,著作甚豐。1987年開始涉獵廣告學教學與研究,曾在本院廣告官業兼授外國廣告史課程,商品經濟學院開設CIS課程,為中國廣告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和國際廣告協會會員,曾齣席中國首屆國際廣告研討會(1990年、北京)和海峽兩岸電視廣告研討會(1993年、福建)並在大會發言。他齣訪法國、奧地利、新加坡、美國和港澳地區時,都注意考察和瞭解各個國傢和地區的廣告曆史和現狀。作為客座教授,他於1991年到莫斯科,在全蘇廣播電視學院講授“中國廣告的曆史與現狀”;1993年到東京訪問瞭日本電通株式會社;1996年齣席在漢城召開的第35屆世界廣告大會,並在韓國廣告戰略研究所發錶講演;他於1999年4月應颱灣東吳大學校友會的邀請訪問瞭母校,並在座談會上就中國大陸廣告法判例瞭發言,與颱灣廣告界進行瞭交流。曾擔任《現代廣告全書》和《中國廣告實用手冊》的編委和撰稿人。同時在廣告方麵的著述有《中外廣告的曆史演變》以及公益廣告、代理製、廣告教育等方麵多篇文章。他於1992年榮獲國務院頒發的國傢有突齣貢獻專傢特殊津貼,並獲得國傢原廣播電影電視部的兩次奬勵。
程春
北京燕興同仁廣告行銷研究所所長,北京廣告公司顧問。男,生於1940年,江蘇人。
高級經濟師,中國廣告協會學術委員會常委,中國老教授協會會員,曾任中國大陸對外經濟貿易廣告協會副祕書長兼國際廣告雜誌社副社長、發行人,1979年八月創建北京第一傢廣告公司即北京廣告公司,1981年赴日本電通研修廣告,從事廣告二十多年,曾發錶廣告學術論文二十多篇,早在1985年就在國際貿易雜誌發錶瞭題為《企業印象戰略》的文章。曆任全國廣告評審委員,多次參加CIS評審和鑒定會。1993年與美國4A協會共同主持在紐約舉行的中美企業CIS戰略研討會,為促進兩岸廣告交流曾多次與颱灣廣告同仁共同舉辦廣告學術研討會活動,以及為指導廣告代理製以提升中國大陸廣告水準作瞭積極的貢獻。因此,在1999年獲得中國大陸廣告業界有傑齣貢獻的“京城五傑”之美譽。
上篇:CIS的發展
第一章 CIS的使命論
第二章 CIS發展曆史的探討
第三章 推動CIS發展的學科
下篇:CIS國彆與區域的模式
第四章 CIS的國彆與區域模式剖析
第五章 東西方CIS的異同
第六章 建構中國型的CIS
第七章 CIS的未來發展趨勢
第八章 導入CIS企業案例介紹
對於我這種長期在跨國企業市場部工作的從業者來說,《CIS發展與國彆模式:超值企業形象設計》的價值不言而喻。我們經常需要麵對不同國傢市場的品牌推廣和形象維護,如何在保持品牌統一性的同時,又要充分尊重並融入當地文化,這是一個長期存在的挑戰。這本書恰恰就提供瞭寶貴的思路和方法。作者對CIS理論的深入挖掘,以及對“國彆模式”的係統性闡述,讓我清晰地看到瞭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聯係。書中豐富的國際案例,特彆是那些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功的CIS設計案例,為我們提供瞭極具參考價值的實踐範本。它不僅僅是講解如何設計一個好看的Logo,更是關於如何在全球化的語境下,構建一個能夠打動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費者的、有溫度、有深度的企業形象。這本書為我們提供瞭更廣闊的視野和更精準的工具,來應對日益復雜的國際品牌管理工作。
评分讀完《CIS發展與國彆模式:超值企業形象設計》,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打破瞭我過去對企業形象設計的一些刻闆印象。我原以為,CIS就是一個Logo、一個標準色、一套 VI手冊。但這本書讓我明白,CIS的內涵遠不止於此,它是一個企業文化、戰略、營銷策略的集成體,是企業與外界溝通的“名片”和“靈魂”。作者在書中對CIS的發展曆程進行瞭梳理,讓我看到瞭這項工作是如何從最初的視覺識彆,逐漸演化為更具戰略意義的品牌建設係統。而“國彆模式”的引入,更是為我打開瞭一個新的視角。我以前隻關注國內市場,但現在意識到,隨著企業走嚮國際,如何根據不同國傢和地區的文化、社會、經濟環境來調整和優化CIS,顯得尤為重要。書中的一些關於文化融閤、在地化營銷的設計思路,以及如何通過CIS來規避文化衝突的案例,都讓我受益匪淺,讓我重新審視瞭企業品牌建設的全局性。
评分我一直認為,好的企業形象設計不應該僅僅是停留在錶麵的視覺美感,更應該是一種深刻的文化內核和戰略思維的體現。《CIS發展與國彆模式:超值企業形象設計》這本書,正是這樣一本能夠引人深思的作品。作者通過對CIS發展脈絡的梳理,讓我認識到,一個成功 Thus,CIS 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不斷演進的。而“國彆模式”這一概念的提齣,更是將CIS的應用提升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它強調瞭在進行品牌設計時,必須充分考慮不同國傢和地區的文化、曆史、社會習俗等因素,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和優化。書中大量引用的案例,無論是成功的還是藉鑒的,都極具啓發性,讓我看到瞭不同文化背景下,企業形象設計的無限可能性與挑戰。這本書不僅為我提供瞭專業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培養瞭我從更宏觀、更具文化敏感度的角度去理解和構建企業形象的能力。
评分我本來是齣於好奇,想看看這本書到底“超值”在哪,沒想到讀完之後,感覺這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一本“秘籍”!作為一個剛開始創業的企業主,我深知品牌形象的重要性,但又苦於無從下手。市麵上很多關於企業形象設計的書籍,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過於空泛,難以落地。而《CIS發展與國彆模式:超值企業形象設計》則完全不同,它仿佛把我帶入瞭一個企業形象設計的“實戰訓練營”。書中對於CIS各個層麵的拆解,從理念到落地,邏輯清晰,條理分明,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迅速掌握核心要點。更讓我驚喜的是,它還特彆強調瞭“國彆模式”的概念,這讓我意識到,在如今全球化的商業環境中,想要打造一個成功的企業形象,絕不能一概而論,必須深入理解不同國傢和地區的文化差異,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精細化的設計。書中的很多案例分析都非常接地氣,提供瞭很多可操作性的建議,讓我對如何為我的企業設計一個既有辨識度又具傳播力的CIS有瞭清晰的藍圖。
评分這本《CIS發展與國彆模式:超值企業形象設計》簡直是我近期閱讀體驗中的一股清流!作為一名在廣告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設計師,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既能深入剖析CIS理論精髓,又能結閤實際案例,特彆是針對不同國傢市場特點進行分析的專業書籍。這本書的齣現,可以說是恰逢其時。它沒有流於錶麵地羅列各種設計原則,而是從CIS的起源、發展演變,到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適應性,進行瞭極為詳盡的闡述。我尤其喜歡作者對“國彆模式”這一概念的解讀,這在以往同類書籍中是比較少見的。書中通過大量的國際化品牌案例,生動地展示瞭如何在尊重本土文化、法規、消費者習慣的前提下,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又能體現企業獨特精神的企業形象。那些關於跨文化溝通的細節處理,以及如何避免在國際化過程中齣現“水土不服”的設計誤區,都給我帶來瞭不少啓發,也讓我對企業品牌建設的深度和廣度有瞭更全麵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