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既然死了,就什么都明白了
荷马在《奥迪塞》中,将奥迪修斯的老婆潘妮洛普,描写成一个典型忠贞不贰的妻子,她的故事成了代代相传的好榜样。奥迪修斯在海伦被诱拐之后,出发到特洛伊去打仗,潘妮洛普独守空闺二十年,在面对种种难堪的流言时,潘妮洛普还得咬紧牙关,除了维持绮色佳王朝的尊严和扶养任性的儿子泰勒马科斯长大成人,并且也还要严防一百多位追求者轻举妄动。当奥迪修斯终于打败妖魔、玩过众多女神,并且历尽千辛万苦返家时,他把她的追求者连同十二名女仆全都杀光了。
爱特伍为古老的故事重新添加了花俏的当代趣味,她选择潘妮洛普和她十二名被吊死的女仆,质问道:「为什么要吊死这十二名女仆,潘妮洛普心理真正在想些什么?」在爱特伍迷人、嘻笑怒骂式的叙述技巧中,被重讲一遍的故事显得慈悲、睿智,并且萦绕在人脑海中迟迟不去,让人觉得整桩事里透着稀窍。以善于说故事和写诗闻名的爱伍特,运用她的长才将创意和想像力交织在小说中,给予潘妮洛普新的生命和现实的意义,并且着手为古代的神话找出答案。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爱特伍(Margaret Atwood)
全球诺贝尔文学奖唿声最高的女作家,1939年11月18日出生于加拿大渥太华,曾旅居北美以及世界各地。她写作风格惊人地多样化,可以写教养小说《猫眼》,也可以写科幻小说《使女的故事》,更可以写出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的《又名葛丽丝》。她的近作《末世男女》则是反科技乌扥邦的瘟疫文学。她曾多次获得英国布克奖的提名,并以《盲眼刺客》一书荣获英国布克奖。她同时也是加拿大总督奖、加拿大文学吉勒奖和义大利Premio Mondale奖的得主。
奥迪修斯离家二十年,终于回到故乡绮色佳,这段故事流传甚广,其中以荷马的《奥迪塞》最为人知。据说奥迪修斯离家期间,前十年参加特洛伊战争,后十年则在爱琴海漂流,希望找到回家的路。途中历尽艰难险阻,有时击败怪兽,有时不战而走,偶尔也和女神上床。关于「狡猾奥迪修斯」的性格,历来有许多评论:有人说他是高明的骗子、伪装大师,靠着小聪明和诡计多端行走江湖,但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奥迪修斯的守护神雅典娜,对他的智计百出感到相当钦佩。
在《奥迪塞》里,将斯巴达王伊卡里斯的女儿潘妮洛普(她也是美貌的特洛伊海伦的表妹)描绘成忠贞不贰的完美妻子,以智慧和孝顺着称。奥迪修斯迟迟不返,她时常哭泣,祈祷丈夫早日归来。面对成天在她的宫殿出没,侵吞奥迪修斯的家产,想借此逼她改嫁的众多追求者,潘妮洛普也施以巧计让他们无功而返。她一面亲手编织寿衣,一面佯称等寿衣织完之后就会决定嫁给谁,但是她却趁夜晚把织好的寿衣拆掉,故意拖延时间。《奥迪塞》里还提到她和青春期的儿子泰勒马科斯之间的冲突。泰勒马科斯不但扬言对付惹是生非的强悍追求者,更扬言要对付亲生母亲。最后,奥迪修斯带着儿子屠杀追求者,吊死十二名和追求者私通的女仆,和妻子潘妮洛普团圆,史诗也在此划下句点。
然而,荷马的《奥迪塞》并非故事的唯一版本。神话最初都是口耳相传,而且各地不同:同样的故事这里这样讲,那里却是另一种说法。我读过《奥迪塞》之外的其他资料,里头尤其详细谈到潘妮洛普的出身,她的年少岁月与婚姻,以及有关她的种种谣言中伤。
因此,我决定来说说潘妮洛普和那十二名被吊死的女仆的故事。在我的故事里,这十二名女仆组成吟唱班,用诗歌追问任何读过《奥迪塞》的人都会提的问题:十二名女仆为什么被吊死?潘妮洛普真正的想法又是什么?《奥迪塞》根本站不住脚,里头太多前后矛盾的地方。而在《潘妮洛普》里最常盘据我思绪的,始终是那十二名女仆,和潘妮洛普。
《潘妮洛普:潘妮洛普与奥迪修斯的神话》这本书,让我对“英雄”这个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一直认为,英雄就是那种光芒四射、所向披靡的战士,但读了这本书,我发现,在遥远的英雄背后,也可能站着一个同样伟大,只是方式不同的守护者。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深入到潘妮洛普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她面对困境时的恐惧、绝望,以及她如何凭借着惊人的毅力,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内心的软弱。我看到她在无数个夜晚,独自面对着求婚者的喧嚣,听着他们对她进行着赤裸裸的觊觎,而她却只能用谎言和策略来应对,那种孤独和无助,让我心疼不已。书中对她如何巧妙地利用“纺织”作为一种政治手腕的描写,更是让我惊叹于她的聪明才智。她并非是被动的牺牲品,而是一个主动的操纵者,用一种看似柔弱的方式,掌握着自己和家园的命运。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她与奥德修斯之间“默契”的描写,即使多年不见,他们之间仿佛存在着一种无形的联系,一种对彼此的了解和信任,这种精神上的契合,远比肉体的相伴来来得更加深刻。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女性在历史叙事中的位置,她们的贡献,同样值得被歌颂。
评分我总是被那些关于忠诚与等待的故事所吸引,而《潘妮洛普:潘妮洛普与奥迪修斯的神话》恰恰触碰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传统的历史传记那样直白,而是充满了诗意和哲思,仿佛一位老者在向你娓娓道来一个古老的故事,每一个字句都蕴含着千年的回响。读这本书,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绵延不绝的力量,是潘妮洛普在漫长的岁月里,如何用她柔弱的双肩,扛起一个王国,一个家庭的重担。书中对她如何抵挡求婚者的描写,让我深感佩服。她并非只会哭泣和抱怨,而是以她独特的智慧,利用每一次的宴会,每一次的谈话,来维持着微妙的平衡。她对奥德修斯的爱,是一种深刻的理解,而非盲目的崇拜。她知道他的缺点,也知道他的伟大,正是这份深刻的认知,让她能够在他缺席的岁月里,依然保持着那份坚定的信念。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她与儿子忒勒马科斯之间关系的描写,那是一种母子间的依恋,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传承,她默默地引导着他,让他成长为能够承担责任的男人。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力量,有时候并不在于冲锋陷阵,而在于静默的坚守,在于在无声处绽放的光芒。
评分读完《潘妮洛普:潘妮洛普与奥迪修斯的神话》,我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反复回响着那位坚韧的女性形象。本书不仅仅是对奥德赛史诗中那个看似被动的角色的一次重新审视,更是一次深入骨髓的剖析。作者以一种近乎侦探般的细致,从那些零散的诗句和文本碎片中,抽丝剥茧地勾勒出了潘妮洛普的内心世界,她的智慧、她的隐忍、她的痛苦,以及她如何在男人主导的叙事中,悄悄地书写着自己的传奇。读到书中对她如何巧妙地利用纺织作为拖延策略的描写时,我仿佛能看见她指尖飞舞的梭子,每一个动作都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希望与绝望。那些求婚者日复一日的逼迫,如同海浪般拍打着伊萨卡的海岸,而潘妮洛普,则像一块顽石,屹立不倒。书中对她面对情欲、权力与背叛时的冷静与决断,更是让我惊叹不已。她并非只是在等待,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家园、守护着儿子、也守护着那份属于她自己的尊严。她对奥德修斯的爱,也并非是简单的思念,而是包含了对彼此的深刻理解和精神上的契合,即使他多年在外,她依然相信他的存在,相信他会归来,而这份信念,也支撑着她度过了漫长而煎熬的岁月。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神话中的女性力量,她们并非只是故事的背景板,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决断的个体,她们的智慧和勇气,同样能够撼动世界。
评分《潘妮洛普:潘妮洛普与奥迪修斯的神话》带给我的震撼,是那种颠覆性的。我一直以为,奥德修斯的故事才是主线,而潘妮洛普,不过是他归途中那一个模糊的、遥远的港湾。然而,这本书却将聚光灯毫不留情地打在了这位伊萨卡王后身上,揭示了她隐藏在历史尘埃下的波澜壮阔。作者在叙事上极具匠心,将史诗的宏大背景与人物细微的情感变化巧妙融合,仿佛一部古老壁画在眼前徐徐展开,色彩斑斓却又透露着一丝肃杀。书中对潘妮洛普内心挣扎的刻画,尤其令人动容。她面对一群觊觎她财富和地位的男人,内心深处是如何纠结?她的每一次妥协,每一次坚持,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算计?作者并非简单地为她洗白,而是呈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复杂的人物。她并非完美无瑕,也曾有过动摇,有过脆弱,但正是这些不完美,让她更加立体,更加惹人同情。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她与仆人们之间关系的描写,那是一种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中,微妙的信任与依附,也展现了她作为管理者的一面,她的仁慈与智慧,并非只对她的丈夫,也对她身边的人。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在所有伟大的英雄史诗背后,是否都藏着这样一位默默付出的女性,她们用自己的方式,支撑着一个世界的运转,却鲜少被提及?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跨越千年的古老故事充满好奇,《潘妮洛普:潘妮洛普与奥迪修斯的神话》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份求知欲,并且给予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本书的叙事逻辑非常清晰,却又充满了文学的美感,它不是简单地复述神话,而是对神话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解读,将潘妮洛普从一个被动的等待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塑造者。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年代,亲眼目睹了伊萨卡王宫里日复一日的争斗与阴谋。我看到了潘妮洛普如何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保持着冷静和理智,她并非是一个软弱的女子,而是一个拥有强大内心力量的女性。书中对她如何利用各种手段来拖延时间,来保全自己的家族和地位的描写,让我看到了她非凡的智慧和胆略。她对奥德修斯的爱,是一种深沉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爱,那不仅仅是对一个人,更是对一份责任,一份承诺的坚守。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她与那些求婚者之间心理博弈的刻画,她用自己的方式,在他们之间周旋,既不让他们得逞,也不至于彻底激怒他们,这种精妙的平衡,令人叹为观止。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在最艰难的困境中,女性同样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书写属于自己的史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