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书评
约瑟夫.柯内尔是当今最负盛名的自然教育家,他所设计的自然活动,不论大人或孩子,都能从中感受到他对自然真切而深摰的爱,从而由衷懂得如何与自然相处。
本书是自然教育中的经典名着,书中的教育理念十分贴近人心,作者在训练孩子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五种感觉器官认识周遭的动植物,并从中了解任何生物在自然界中均有其生存的权利,值得每位老师、家长和孩子细细分享与回味。
作者简介
约瑟夫.柯内尔(Joseph Cornell)
是当今世上最负盛名的自然教育家,他从小即爱好大自然,孩提时代便经常流连、探索故乡(北加州尤巴市)附近的沼泽、果园、山脉等。成人之后的时光也大多在户外度过,总是热心地向别人说明自然的种种奇观。
柯内尔秉性温厚,对人对自然均有透彻的观察,并抱有使命感。他有一个信念:每一个人都可以透过不同的形式,培养从大自然获取灵感或启示的能力。与他相处的人会被他对大地自然真切的爱所感动。
柯内尔是「生活智慧学校」运动的推广人,一九七二年以来,他以身、心、灵、情绪的平衡训练课程,教导过无数的年轻人。柯内尔也曾广泛与童军及童军领导人合作,为提昇童军运动的环境教育与活动层次贡献心力。
他早期的作品《与孩子分享自然》、《共享自然的喜悦》,不但完整地传达了独特的实证性环境教学法,尤其是强调边做边学及与大自然的接触,更与童军的宗旨相吻合。目前全球佛光童军团便大量採用柯内尔自然体验相关活动方式,进行童军活动。
台湾许多自然教育工作者,也直接前往美国参加柯内尔的体验课程及工作坊。柯内尔所创的「共享自然世界」,全年无休提供探查自然工作坊的课程,其在加州北部的游憩营,更提供来自世界各国组织与个人,充分学习柯内尔的哲学与活动方式,参与者可在其中学习更深入分享自然的一切,并可运用于日后教学之用。
译者简介
王家祥
曾任《台湾时报》副刊主编七年,业余担任过高雄柴山自然公园促进会会长。现为自由作家。着有《文明荒野》、《自然祷告者》、《四季的声音》等自然写作。曾获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赖和文学奖、吴浊流文学奖、五四文艺奖等。
张美惠
台大外文系毕,辅大翻译研究所肄业。曾获梁实秋文学奖译诗组佳作,译有《德国短篇小说精选》《真实的谎言》《EQ》《美之为物》《国家公园之父──蛮荒的缪尔》《这就是男人》《用心去活》《镜子里的陌生人》《我儿惠尼》等书。现从事专职翻译。
推荐序 / 金恆镳(林业试验所所长)
在台湾,喜欢贴近自然的人对约瑟夫?柯内尔必不会陌生。自一九九四年起,
柯内尔利用简单的活动教导人可以自自然然的接近自然,用各种感官与自然沟通,从感受自然万物中接受自然,从而由衷懂得与自然相处。
他首先要人恢复赤子之心,追回孩童般的天真,以接纳的心进入自然,则万物无一不美、无一不完好。因此,这本书名是《与孩子分享自然》。身为成年人的他,深知有赤子之心的重要。孩童对自然的认知,眼睛并非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他 (她) 们不会只靠双眼擅自对万物下定义与谈善恶或论好坏。他 (她) 们会用手触摸,用耳倾听,用皮肤去感触,用鼻闻味道,认识万物生命。柯内尔便有本事提供各类游戏,让孩童认识自然。柯内尔也是生态学者,他的游戏背后的目的是教导孩童最重要的生态学知识。
他在本书中让孩童在游戏中学习自然保育的知识,在自然里传授最基本的生态学原则。每项游戏活泼生动,易懂又能遵行的保育行动。他将分类学的逻辑与生物的发育及特征、动物的行为与栖地生态,用到游戏上来辨识物种。此外气候学、环境学、保育学的知识也都纳入游戏中。
然而,本书最成功的是建立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的教育,让孩童利用眼以外的感触器官亲近自然,从玩耍中发现自然的奥祕,并向自然学习万物间相处的道理。
最后,柯内尔的自然教育重心是伦理学。本书是中外皆可採用的与自然相处的孩童教本,对成人也有启发性的功能,我实在乐于推荐这本书给我们的教师、推动自然的教育者,以及社会大众,让我们的下一代能早日学习与自然相处的道理与方式。
坦白说,一开始我是被《与孩子分享自然:20週年紀念版》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所吸引。那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插画风格,让人立刻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翻开书页,更是惊喜连连。它并没有用晦涩难懂的语言来讲述关于自然的知识,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温暖的口吻,与读者进行交流。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个个小小的探险故事,充满了趣味性和启发性。我特别喜欢书里关于“四季的秘密”的部分,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在不同的季节,与孩子一同去发现大自然的变化。比如春天,我们可以观察花草树木的萌芽,夏天,我们可以去捕捉萤火虫,秋天,我们可以去收集落叶,冬天,我们可以去观察候鸟的迁徙。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了解季节的更替,更能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周而复始的规律。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也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重新找回了对世界的好奇心。
评分《与孩子分享自然:20週年纪念版》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份“亲子时光的设计蓝图”。我并不是一个特别有创意的人,每到周末,总是习惯性地问孩子“想去哪儿?”然后得到一些模糊的回答。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它里面的活动建议,都非常灵活,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兴趣,以及当下的环境进行调整。我尤其喜欢书里提到的一些“慢”活动,比如带着孩子静静地坐在一棵大树下,观察阳光如何在树叶间斑驳地洒落,或者倾听风吹过树梢的声音。这些看似“无所事事”的活动,恰恰是培养孩子专注力和感受力的绝佳方式。我常常觉得,现代社会太强调“效率”,却忽略了“静心”。这本书提醒我,和孩子一起,偶尔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去倾听自然的声音,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亲子互动。它帮助我打破了“亲子活动必须是热闹、精彩”的刻板印象,让我明白,细水长流的陪伴,才是最珍贵的。
评分《与孩子分享自然:20週年紀念版》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自然百科全书”,但它并非枯燥的知识堆砌,而是将科学知识融入到充满温情的家庭故事中。我特别欣赏书中那种“寓教于乐”的理念。它提供的活动,都非常有趣,而且操作起来也很简单,不需要太专业的设备或场地。我曾经尝试过书里提到的一个方法,就是带着孩子去观察不同昆虫的“家”,比如蚂蚁的巢穴,蜘蛛的网。孩子对此非常着迷,他们会主动去观察,去记录,去提问。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比我直接告诉他们知识要有效得多。这本书让我明白,培养孩子对自然的兴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然后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支持,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自然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如何与孩子建立更深厚情感连接的书。
评分《与孩子分享自然:20週年紀念版》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关于“重新发现”的旅程。我常常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变得越来越迟钝,对身边的美好也越来越麻木。这本书就像是一剂良药,它提醒我,重新用一颗纯净的心去观察世界,去感受生命。我记得书中有一个章节,是关于如何带着孩子去观察一片小小的水洼。那个水洼里,竟然隐藏着那么多的生命,有小蝌蚪,有水生昆虫,还有各种微小的藻类。仅仅是观察一片小小的水洼,就能引发孩子无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自然教育,并不在于你带孩子去了多么宏伟壮丽的地方,而在于你是否能引导孩子去发现,去欣赏身边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它鼓励我们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去体验,让孩子在与自然的互动中,建立起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评分第一次接触《与孩子分享自然:20週年纪念版》,是在一个朋友的聚会上。她正在热情地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并分享了她带着孩子在自家阳台上种菜的有趣经历。我听着听着,就觉得这本书好像是在说我自己的心声。作为一名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我一直对自然充满了好奇,但总是缺乏机会去深入了解。现在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更希望他们能从小就建立起与自然的连接,而不是像我一样,等到成年后才开始“补课”。这本书的内容,完全符合我的期待。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科普读物,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人文关怀。书中的许多例子,都非常贴近生活,比如如何利用厨房里的果皮制作堆肥,如何在家中设置一个小小的昆虫旅馆。这些小小的举动,不仅能让孩子学到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读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他们将自然融入生活,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评分说实话,收到《与孩子分享自然:20週年纪念版》的时候,我还有点犹豫。毕竟我平时工作就很忙,下班回家已经是精疲力尽,还要再花心思带孩子“分享自然”,听起来就像是另一项“任务”。但当我真正翻开它,那种顾虑就烟消云散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并没有提出什么高难度或是不切实际的建议,反而是提供了一系列非常接地气、充满智慧的小方法。比如,书里提到,与其费尽心思寻找稀有的动植物,不如先学会观察自家后院里那几只蚂蚁的忙碌;与其带孩子去遥远的国家公园,不如就在家附近的公园里,找一片小小的草地,去发现那些容易被忽略的野花野草。这些描述,让我有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它教会我如何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身边熟悉的环境,如何去发掘那些隐藏在日常中的趣味。书中的许多插图也相当写实,不是那种经过过度美化的卡通图画,而是真实呈现了自然的各种细节,让人感觉非常亲切。它让我意识到,与孩子分享自然,其实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它不在于你“教”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你创造了多少让孩子主动去发现、去感受的机会。
评分我一直认为,教育孩子,尤其是关于自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身教”。《与孩子分享自然:20週年纪念版》这本书,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它不是一本告诉你“应该”如何做的教科书,而是通过作者亲身经历的分享,展现了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哲学。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片段,比如作者描述如何利用雨后积水,引导孩子观察其中的小生命;或者如何在秋天,带着孩子去捡拾各种形状和颜色的落叶,然后回家一起制作标本。这些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也充满了对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尊重。我常常觉得,现在的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太多,反而忽略了身边最真实的触感和视觉体验。这本书就像是一个温柔的提醒,告诉我们,其实在大自然中,蕴藏着最丰富、最生动的学习资源。它不仅仅是关于自然知识的普及,更是关于如何培养孩子观察力、思考力,以及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也跟着回到了童年,重新认识了那些曾经习以为常,却又充满奇妙的自然事物。
评分《与孩子分享自然:20週年纪念版》这本书,在我家中,已经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家庭成员。每次带孩子出门,我都会不自觉地联想到书中的内容,思考如何将书中的智慧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我曾经觉得,要让孩子亲近自然,必须去到山野之间,去到海边,去到那些远离尘嚣的地方。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其实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它藏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在我们自己的家中。书里提供的那些观察指南,比如如何辨认不同种类的云,如何分辨早晨和傍晚的鸟叫声,如何寻找土壤中的微生物,都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指导孩子去“看”自然,更是引导孩子去“感受”自然,去“理解”自然。我最喜欢的一个细节是,书里提到,当孩子对某个自然现象表现出强烈的好奇时,父母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这种教育理念,我非常赞同。
评分这本《与孩子分享自然:20週年纪念版》,光是书名就让人心生向往。我是在一个飘着细雨的周末,在一家充满古早味的独立书店里偶然瞥见的。当时我正为了周末带孩子去哪儿玩而伤透脑筋,城市里的游乐园虽然孩子们喜欢,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翻开这本书,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书页间散发着淡淡的纸张香气,配上那些充满生命力的图片,瞬间就击中了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忍不住在书店里就站着看了一大半,里面描绘的那些与孩子一起探索自然的过程,不是那种刻意安排的“亲子活动”,而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好奇与惊喜。我看到了父母如何引导孩子观察一片落叶的纹理,如何感受泥土的温度,如何在虫鸣鸟叫中发现生命的奥秘。这些场景让我意识到,原来最珍贵的亲子时光,并不需要多么昂贵的装备或遥远的目的地,而是隐藏在我们身边最日常的风景里。书中的文字,也如同娓娓道来的故事,没有说教,只有分享,一种对自然深深的热爱,以及希望将这份热爱传递给下一代的真挚情感。我当下就决定把它带回家,相信它能为我们家的亲子时光注入一股清新的活水。
评分自从读了《与孩子分享自然:20週年紀念版》,我感觉自己和孩子的关系,都变得更加亲密了。以前,我总觉得带孩子出去玩,就是带他们去消耗体力,去玩游戏。现在,我更懂得如何利用每一次的户外活动,来和孩子进行深度的情感交流。书里提供的一些互动方式,非常棒。比如,在徒步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去扮演“侦探”,寻找各种植物的特征;或者在野餐的时候,让孩子参与到食物的准备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乐趣。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却让我们的亲子时光变得更加有意义,也更加有温度。书中的许多建议,都让我意识到,原来与孩子分享自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孩子的品格,比如耐心、细致、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教育,是引导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热爱生活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