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老
后山的林中,桐花终于落尽,相思树也从漫山遍野的金黄复归于灰绿,虽然,在山道两旁,白色和黄色落英铺成的地毯,颜色依旧澄明洁净;虽然,在林木深处,偶尔还会传来些微的相思树花开时的清爽香气,不过,一切毕竟都结束了,我的整个身体和心灵都能清楚地感觉到,那种只属于初春时分特有的难以描摹的蛊惑已经远去,曾经令人心魂难安的骚动终于平息,又一次,四月来过然后离开,此刻,月桃那丰腴柔白而又微带肉红色的花簇几乎占据了所有空旷的坡地,坦荡荡地盛开在五月中旬的阳光里,夏天,应该就近在咫尺了。
所以,就只能这样了罢?
就只能这样了罢?我轻声自问。又一次,在我的生命里,四月来过然后又离开了,除了再一次证明自己依然无法抗拒那种幽微的蛊惑之外,我还能怎么样呢?
从去年秋天开始,听从医生的嘱咐,每天早上都会沿着山路走上一个多钟头。从十月底到三月底,一切如常,我的同伴「小黑」──五岁大的高砂犬在山林中乱窜乱跑,追逐着永远追不到的松鼠和野鸟,我则是不思不想,只管在林木和草叶的光影变幻中从容漫步。
可是,到了四月,好像就不能这样了。
四月来临的时候,带来的好像不只是一种甦醒、一种召唤,更是一种逼迫。
在初春的山林间,弥漫着一种幽微的气息,唤醒我几乎以为已经遗忘了的所有的感觉,逼迫我去面对那无边无际却又无影无形、从来不曾完整现身却又实实在在是盘踞在我魂魄里的另外一个自己啊!
讯息原来是这样传递的。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这是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中的首段。叶嘉莹教授在她的《名篇词例选说》(桂冠版)里,用曹丕的诗句「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来加以诠释。
她说,这种莫知其所自来的无端的「闲情」,正如同山之有崖、木之有枝一样,对有些诗人来说是与生俱来而无法摆脱的。
她又说,「惆怅」在此,是「内心恍如有所失落又恍如有所追寻的一种迷惘的情意」,是「较之相思离别更为寂寞、更为无奈的一种情绪」。
讯息原来是这样传递的。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我们的生命里面还有更为固执的生命,我们的感觉背后还有更为强烈的感觉,是他们,是那从来不曾完整现身却又时时刻刻盘踞在我魂魄深处的渴望与憧憬,让我在初春的山林间,忧来无方,一时连自己也不能抑止和无从釐清啊!
整个四月,在开满了相思花树的疏林间,在桐花绽放又复落下的山道旁,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着那种「恍如有所失落又恍如有所追寻」的迷惘。整个大地的悸动,借着湿润饱满的土壤,借着万物勃发的生机,借着那细叶繁花每一分秒里的细微变化,一点一滴又无所不在的渗进了我初老的身心,那惆怅因而特别的鲜明。
然而,惆怅在此,却并不是因为失去了的什么,反倒是为了那重新获得的什么。
此刻的我,已经能够领会,「老去」这件事并不一定是要和忧愁或者悲伤相连的,如果可以在还算平安的岁月里缓缓地老去,其实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真正刺痛我的,却是自身那些在变动的时光里依旧没有丝毫改变,并且和初春的山林中每一种生命都能欢然契合的所有的感觉。
是何等全然而又华美的甦醒!
在躯壳确实已经逐渐老去的此刻,为什么,在难以触及的心灵深处还有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期待?好像只要一股从风中传来的隐约的花香,一声从天涯海角传来的微弱的唿唤,那从最内里的心怀肺腑一直到最表层的肌肤,还包括血液在血管中奔流的速度,一切的一切都会在瞬间欢然甦醒,不计前嫌,不念旧恶,重新开始再来奔赴一场慎重繁复的感觉的盛宴。
即使,即使明知最后依旧要复归于寂静?
原来,讯息是这样传递的。
惆怅由此生成,无关于渐入老境,华年不再,反倒是惊诧怜惜于这寄寓在魂魄深处从不气馁从不改变也从不曾弃我而去的渴望与憧憬。
时光飞驰,始终不曾好好把握、也不知道究竟要如何把握的四月,又一次,在我的生命里,来过然后又离开了,重新回到我的灯下,一切如常,新编诗集的初校稿正在桌上,那么,就只能这样了罢?
相对于那巨大、固执而又从来不肯完整现身的另外一个自己,一本诗集所能呈现的是多么微小、局部而又片面。
可是,除此之外,好像也没有更准确的记录方式了。
也许,就只能这样了罢。
在这本诗集中,收有三篇评论,一篇是白灵先生评我的《世纪诗选》,另外两篇是由我仰慕已久的两位朋友执笔──沈奇先生和鲍尔吉?原野先生与我都是因文学而结缘,至今虽然都还没有见过面,然而,从他们已经发表的作品里,我得到许多指引。这次愿意花费许多时间和精神来给我写评,让我深深感激。
还要谢谢俶萍和正弦两位工作伙伴,将我多年来的插图精选出一小部分,放进书中,不论是早期的针笔素描,还是晚近的瓷刻与木刻,好像都与诗文形成了一种愉悦和安静的互补,使我心生感激。
还有圆神的简志忠先生,一直是我的家庭与创作生活里的良师益友,要谢谢他的支持。
这是我的第五本诗集,以「迷途」名之,献给生活和生命里的知己。
《迷途诗册(新版)》给我带来的,是一种独特的哲学思考的体验。它不像学术著作那样,有明确的论点和严谨的推理,而是通过诗意的语言,引导你去感受,去领悟。我常常会读到某一句,然后停下来,陷入沉思。作者在探讨关于时间、关于存在、关于记忆的议题时,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抛出了一个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一种阅读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启发。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关于“迷失”与“寻找”的描写,它并非指向物理空间上的迷途,而是指向内心世界的方向感。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会感到迷失,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不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迷途诗册(新版)》就如同一个温柔的向导,它不强迫你找到答案,而是鼓励你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去体验,去成长。读这本书,我感到自己内心的某些角落被悄悄地唤醒,那些曾经被我压抑或忽视的思绪,开始有了表达的机会。它让我意识到,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而“迷途”或许也正是通往真理的另一条路径。
评分《迷途诗册(新版)》带给我的,是一种“时光的沉淀”之感。它不像那些追求时效性的作品,而是仿佛承载着岁月的重量,散发着一种温润的光泽。我喜欢它那种“返璞归真”的语言风格,没有过多的修饰,却充满了力量。作者在描绘一些看似平凡的场景时,总能从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义。我常常会因为书中某一句朴实无华的诗句而感动,因为它触及到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它让我意识到,生活的美,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平淡之中,只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它们。读这本书,我仿佛回到了过去,那些被遗忘的时光,那些被埋藏的情感,都随着书中的文字,慢慢地浮现出来。它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的体验,也是一次与过去的自己对话的过程。这本书让我觉得,生命就是一个不断沉淀,不断积淀的过程,而《迷途诗册(新版)》恰恰是这种沉淀的最佳载体。
评分这本书《迷途诗册(新版)》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意犹未尽”的阅读体验。它并不是那种读完一页就忘的快餐式读物,而是能在你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并且在日后的生活中,时不时地浮现出来。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处理一些带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时,那种“点到即止”的技巧。它并没有把所有的信息都直接告诉你,而是留给你想象的空间,让你去自行解读,去自行领悟。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作者的作品,更是一个属于读者,属于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共同空间。我常常会把书中某一句特别触动我的话,写下来,放在书桌上,每当我看到它,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示。这种“余音绕梁”的感觉,正是《迷途诗册(新版)》最吸引我的地方。它让我觉得,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能有新的收获,都能发现一些之前没有留意到的细节。这是一种持续的,不断深入的阅读过程,也是一种与作者,与作品,与自己之间不断产生的联结。
评分《迷途诗册(新版)》给我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它那如同潮汐般起伏的情感力量。我并非一个对诗歌有着专业鉴赏能力的人,但我深知,好的作品能够轻易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迷途诗册(新版)》无疑做到了这一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孤独感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没有歇斯底里的呐喊,也没有矫揉造作的忧伤,而是用一种近乎平实的语言,勾勒出个体在广阔天地中渺小却又坚韧的存在。比如,有几处描写,我仿佛能听到风吹过荒原的声音,看到落日余晖染红天际的孤寂,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让我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内心,那些曾经被忽略的角落,那些被遗忘的情感,似乎都在这本书的引领下,慢慢地浮现出来。我发现,原来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着一片“迷途”的诗册,里面记录着我们成长的足迹,情感的波澜,以及对生命无尽的追问。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那扇尘封的门,让我得以窥见那些隐藏的风景。而且,作者的语言非常有画面感,读的时候,脑海中会自动生成一幕幕生动的场景,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我喜欢它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述方式,不强求你理解,而是邀请你一起去感受,去体会。
评分初拿到《迷途诗册(新版)》,心里涌现出一种莫名的期待,仿佛握着一张陈旧却又闪耀着光芒的地图,引领我去探索未知的内心疆域。我喜欢它封面那种淡淡的复古感,纸张的触感也温润而富有质地,这让我觉得捧在手里的不只是一本书,更是一段可以被细细品味的时光。在翻开扉页的那一刻,我仿佛能闻到纸墨混合着岁月的芬芳,这股气息瞬间将我拉离了现实的喧嚣,沉浸在一个更加宁静、更具深度的世界里。作者在文字的编织上,展现出了一种极其细腻的笔触,每一个词语的选用,每一次句子的停顿,都像精心雕琢的石子,被巧妙地镶嵌在诗句的脉络中,形成了一幅幅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画面。我试图去理解那些隐匿在字里行间的深意,那些关于生命、关于情感、关于存在本身的哲学思考,它们并非直白的陈述,而是如同晨雾般弥漫开来,需要我主动去靠近,去感受,去融化。其中有些篇章,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空旷的原野,风吹草动,孤影长吟,那种辽阔与苍凉交织的感受,让我的心也随之泛起了涟漪。而有些诗句,又如细雨般润物无声,悄悄地渗透进心灵的缝隙,带来一种别样的慰藉。我常常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点一盏昏黄的灯,让《迷途诗册(新版)》的文字成为我唯一的陪伴,让思绪随着诗的韵律自由飞翔,时而激昂,时而低沉,时而迷惘,时而又豁然开朗。这是一种与文字的深度对话,也是一次与自我的深刻探寻。
评分在阅读《迷途诗册(新版)》的过程中,我常常被作者对生命细微之处的观察所打动。它不是那种宏大叙事,也不是直白的情感宣泄,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瞬间。比如,一片落叶的飘零,一滴雨珠的滑落,一只飞鸟的鸣叫,在作者的笔下,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动人的情感。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意象,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们不再是简单的自然景物,而是成为了连接读者内心世界的桥梁。我记得有一段描写,作者似乎在用一种极度缓慢的节奏,去捕捉光影在墙壁上移动的轨迹,这种对时间和空间极尽细致的描绘,让我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自己的呼吸,仿佛也融入了那份宁静与缓慢之中。它让我意识到,生活的美,往往就隐藏在这些不经意间的细枝末节里,只是我们常常因为匆忙而错失了它们。这本书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望,对真挚情感的期盼。而且,作者在处理一些比较沉重的主题时,并没有选择悲观的基调,而是用一种更加开阔的视角,去探讨生命的韧性与希望。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写作技巧,正是《迷途诗册(新版)》最迷人的地方之一。
评分我被《迷途诗册(新版)》中那种“寂静的力量”深深吸引。它不像很多现代诗歌那样,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爆发,而是以一种内敛、含蓄的方式,传递出一种深沉的情感。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的夜晚,独自一人,仰望着星空,思考着宇宙的奥秘,生命的意义。作者在描绘孤独时,并没有赋予它负面的色彩,而是将其视为一种与自我对话的契机,一种通往内心深处的桥梁。书中有些段落,我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慢慢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意。这是一种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阅读体验。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力量,往往不在于喧嚣和张扬,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沉淀。我喜欢它那种“欲说还休”的写作风格,每一个意象的选取,每一个词语的运用,都恰到好处,不着痕迹,却又直击人心。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位博学而又温和的长者,在低语着关于人生的智慧,而你则安安静静地坐在他身旁,倾听着。
评分我被《迷途诗册(新版)》中那种“诗意的哲思”深深吸引。它不是那种晦涩难懂的哲学论述,而是将深邃的思考融入到优美的诗句之中,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导着去思考生命的本质。我常常会因为某一句诗而停下来,反复咀嚼,然后陷入沉思。作者在探讨关于孤独、关于成长、关于记忆等主题时,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而是通过描绘一个个生动的意象,一个个富有感染力的场景,来引发读者的共鸣。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关于“迷失”与“回归”的描写,它并非指向具体的地点的迷失,而是指向内心方向感的迷失。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到迷失,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迷途诗册(新版)》就如同一个温柔的指引,它鼓励我们在迷失中去探索,去发现,去寻找内心的平静。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写作方式,让这本书充满了魅力。
评分《迷途诗册(新版)》给我的印象,是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它没有刻意的雕琢,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你最深处的情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物我合一”的境界。无论是山川河流,还是花鸟虫鱼,在作者的笔下,都仿佛拥有了生命,与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我记得有几处描写,作者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自然之中,借景抒情,却又显得那么自然,那么贴切。这让我觉得,人与自然,本就是相互依存,相互感应的。读这本书,我仿佛重新找回了与自然连接的感觉,那种久违的亲切感,让我倍感温暖。而且,作者在探讨一些比较宏大的主题时,也总是能从细微之处着手,将它们融入到具体的意象和场景中。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让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我常常在读完一页后,久久不能平静,思考着书中所描绘的世界,以及我在其中的位置。
评分《迷途诗册(新版)》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无声的诉说”。它不像一般的书籍那样,用直白的语言告诉你道理,而是通过营造一种独特的氛围,一种诗意的意境,来引发你的思考。我尤其喜欢书中那种“留白”的艺术。作者在很多地方,并没有把话说满,而是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让我们去填补,去感受。这反而让文字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富有张力。它让我觉得,这本书就像一幅水墨画,意境悠远,留有无限的遐想。读这本书,我常常会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但这种忧伤并非绝望,而是一种对生命,对情感,对存在的深深眷恋。它让我意识到,生命中总会有一些难以言说的情感,一些无法解释的困惑,而《迷途诗册(新版)》恰恰能够捕捉到这些难以言说的瞬间。它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一种“尽在不言中”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