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一个时有黑暗与悲剧发生的世界里,
我们无可避免要面对三种真实的伤痛:
遭背叛──我还能信任吗?
深深的无力感──我无能为力,还能再期待什么吗?
矛盾不安──被拒绝之后,我还要选择去爱吗?
在此同时,我们心中的信望爱逐渐被侵蚀殆尽。
然而,伤口的确能得到医治,
只要我们与伤痛同行,选择拥抱生命而非死亡,
我们将体会到受苦也能是一趟神圣的旅程。
在本书中,作者艾伦德博士把灵性的医治根植在信仰的核心里,带我们深思信心、盼望和爱的含义:信心是关乎过去的盼望,盼望则是关乎未来的信心;而爱,是「信心的回忆」和「愿意盼望」这两者所结出的果实。因此,记起每一次蒙神救赎的事件,并且坚持去想像那将充满我们的至高喜乐;这样的医治,使我们得以看见在别人生命故事中的唿唤,并学习以无比的爱去回应。过去、现在、未来直到永恆,都将在信心、盼望和爱的交织里得到崭新的意义和力量,这就是神与我们同行的医治之路。
作者简介
艾伦德博士(Dan B. Allender)
于韦斯敏斯特神学院获神学硕士学位,并在密西根州立大学获心理谘商学博士。他在救恩神学院圣经辅导学系教授七年,接着在科罗拉多州基督教大学圣经辅导研究所课程担任教授之职。
目前,艾伦德博士在西雅图西方学院担任谘商教授。他着有《受伤之心》(The Wounded Heart)一书,并和克莱布博士(Dr.Larry Crabb)合着《鼓励──关怀之钥》(Encouragement - the Key to Caring)及《受伤者的希望》(Hope for the Hurting)二书,和朗文博士(Dr. Tremper Longman) 合着四书:《勇敢的爱》(Bold Love)、《灵魂的唿喊》(Cry of the Soul)、《亲密同盟》(Intimate Allies)以及《大胆的目的》(Bold Purpose)等。
艾伦德博士及其妻丽贝卡,和三个子女安娜、阿曼达以及安德鲁目前居住在华盛顿。
译序一:与神相遇的喜悦 011
译序二:亲身走上医治之路 013
致谢 017
前言:在悲伤中品尝喜悦 019
第一部 受苦的神圣之旅 023
第一章 漫漫长路 025
第二章 医治之路 045
第三章 拥抱生命 065
第二部 揭露魔鬼的意图 087
第四章 背叛与失去信心 089
第五章 无力感和失去盼望 117
第六章 矛盾心态和失去爱 145
第三部 救赎的吸引 171
第七章 信心的赌注 173
第八章 盼望的梦想 203
第九章 爱之舞 235
第四部 拥抱救赎的关系 269
第十章 活出根本的人生 271
第十一章 邀请他人共同生活 299
第十二章 创造客旅群体 333
附註 361
**读《医治之路》有感** 刚拿到《医治之路》这本书,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质朴的书名吸引住了。我不是医学专业人士,平日里对这方面的信息总是保持着一种疏离感,总觉得那些专业术语和复杂的理论离我太远。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我从未预料到的方式,拉近了我与“医治”这个概念的距离。它没有充斥着冰冷的病例分析或是艰涩的医学论文,反而是从一个更宏观、更人文的视角切入,让我开始思考“医治”的真正含义。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希望”这个主题的探讨。在面对疾病,尤其是那些长期、棘手的疾病时,希望就像黑夜中的一盏微光,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书中有好几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不仅仅是病患本人,他们的家人,甚至是医护人员,都在这条“医治之路”上,以各自的方式传递着希望的力量。它让我明白,医治不仅仅是身体机能的恢复,更是一种心灵的抚慰,一种对生命韧性的肯定。我常常在想,如果我身边的亲友,或是自己,有一天也需要踏上这条路,这本书里的某些章节,或许能给我带来一些慰藉,一些不至于绝望的勇气。
评分**感受《医治之路》中的温暖与力量** 拿到《医治之路》的时候,我心里并没有特别的期待,毕竟“医治”这个词,总会让人联想到沉重和严肃。然而,翻开书页,却被一种意想不到的温暖和力量所包围。这本书并没有用枯燥的医学术语来轰炸读者,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饱含情感的叙述方式,带我走进了一个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 我记得其中一个章节,讲述了一位年轻妈妈在得知自己患上重病后,如何一边与病魔抗争,一边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的成长环境。她的坚强和乐观,让我数次红了眼眶。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依然能够闪耀。它让我明白,“医治”并不仅仅是医生的责任,更是患者自身、家人、朋友,乃至整个社会共同承担的过程。 此外,书中对于“康复”的定义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痊愈,更是心灵上的重建,是重新融入社会,找到属于自己价值的过程。我读到了一些关于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如何克服心理障碍,重新建立自信的篇章,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对于那些正在经历病痛折磨的人们来说,这本书无疑会是一盏指路明灯,给予他们继续前行的勇气。
评分**《医治之路》:生命的顽强与希望的传递** 《医治之路》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医学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生命的教科书。我一直觉得,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奇迹,而这本书则将这种奇迹以一种令人动容的方式呈现出来。它没有回避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挑战,反而以一种坦诚的态度,让我们直面生命的脆弱,同时也让我们惊叹于生命的顽强。 书中对于“希望”的描绘,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它不是那种虚无缥缈的幻想,而是根植于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每一次积极的尝试,每一次来自他人的关怀。我被书中关于“临终关怀”的论述所打动,它让我们看到,即使在生命的尽头,依然可以充满尊严和爱。这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也是一种对死亡的理解。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医治”的多元化视角。它不仅仅关注西医的治疗手段,还探讨了中医的智慧,以及一些辅助疗法所能带来的积极影响。这让我认识到,在面对复杂的疾病时,多一种视角,多一种可能,往往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本书,让我对“医治”这个过程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对生命的韧性和可能性,有了全新的理解。
评分**走在《医治之路》上,看见生命的光芒** “医治之路”,这个书名就带着一种故事性和方向感,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索。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在讲述“治病”的过程,更是在描绘“疗愈”的风景。它让我看见,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生命的光芒也从未熄灭。 书中关于“陪伴”的力量,让我深有体会。它讲述了许多医护人员、家属,甚至是陌生人,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给予患者温暖和支持。这种无私的付出,让冰冷的医疗过程,充满了人情味。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医患沟通”的探讨,它让我明白,有效的沟通,不仅能增进信任,更能激发患者的内在力量,成为对抗疾病的重要武器。 这本书还让我看到了“希望”的多重面向。它不是一次性的爆发,而是渗透在每一个细节中,是来自家人温暖的眼神,是来自医生鼓励的话语,是来自自己不放弃的决心。我被书中一位患者,在经历漫长治疗后,重新找回生活乐趣的故事所感动。这让我觉得,即使生活被疾病打乱了节奏,也并非就此终结,而可能是一次新的开始。这本书,让我对“医治”这个词,有了更宽广的理解,也让我对生命中那些看似平凡的温暖,有了更深的感悟。
评分**《医治之路》:看见生命的韧性** “医治之路”,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带有一种故事感,也带有一种力量。我一直以来都对生命中那些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以及人们在困境中展现出的惊人韧性感到好奇。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种好奇心。它让我看到,在疾病的阴影下,生命依然能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书中对于“医治”的定义,远超出了我原有的认知。它不仅仅是针对具体病症的治疗,更是包含了一种对个体全方位的关怀。我读到了一些关于医患关系、家庭支持系统,甚至是社会环境对治疗过程影响的论述,这些都是我之前很少会去深入思考的层面。特别是其中关于“医者仁心”的篇章,让我感受到了许多医护人员在面对巨大压力和挑战时,依然坚守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疾病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关于爱、关于坚持的书。 我特别被其中某个章节所打动,它描绘了一位患者在经历多次手术和治疗后,如何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并积极参与到公益活动中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让我觉得,即使生命遭受重创,也并非就此黯淡无光。反而,它可能是一次重塑和升华的契机。这本书,让我对“医治”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刻、更丰富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