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交流史的新局:以基督宗教为中心

东西交流史的新局:以基督宗教为中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宗教研究
  • 文化交流
  • 历史学
  • 基督教
  • 东西方关系
  • 全球史
  • 文化史
  • 社会学
  • 文明碰撞
  • 跨文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东西文化的互动及交流是国立台湾大学东亚文明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就相当重视的一个主题。这两年多来召开了数次相关会议,也陆续邀请对此议题有成就的学者前来交流参访,因而累积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此论文集之编纂即是展现成果的一部份。

  本书一开始有两篇文章讨论此领域的回顾,一篇以中国大陆为中心;另一则以海内外的华人研究为对象。在史料上,则有数篇文章提出新的可能,例如在澳门利氏学社所进行的《北京档案》(Acta Pekinna)逐日记载教宗特使铎罗每日的情况,大可补充礼仪之争的细节;李晟文教授则介绍未为人知的加拿大耶稣会传教士在江苏徐州的传教档案。

  在方法上,黄一农教授的「e考据」正是一个很重大的在方法上的唿吁及具体的示范,「e-考据」势必成为今后史学方法论中技术层面很重要的新趋势,二十一世纪的史学工作者必须修练的技能。

  至于欧梅金教授在论文中提倡的「典范」的转移,更提出新的研究角度及策略,不再是孤立的地方局部性研究,而是从地区网络的面向来切入,可以更逼近历史的复杂面貌。

  狄德满教授讨论义和团的文章,则从一似乎早已穷尽的议题中,以新的切入点及注意力的转移,再现生机。

  何成轩的高台教研究则以比较的观点扩大研究面;宋荣培教授则从哲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来对一本重要的文献《天主实义》进行新的经典诠释;另外两篇文章,也是从以前的人比较少用的角度来探讨东西交流史上一些重要的现象,例如戚印平对于圣多马斯的传说的发展的来龙去脉的探讨,以及古伟瀛教授对于台湾天主教会的多国色彩的探索,皆可供后学者研究的参考。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古伟瀛 i
中国学界近年来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之管见…………………许明龙 1

中华天主教史研究方法的浅见……………………………………………古伟瀛 27

「e-考据时代」的中国天主教史研究 :
以瞿太素及其「家难」为例 ……………………………………………黄一农 49

一个传奇的形成与演变 ? 有关使徒圣多
马传教东方的若干记录与分析……………………………………………戚印平 99

论丁茶山哲学与利玛窦《天主实义》之间
哲学范式的类似性…………………………………………………………宋荣培157

The Acta Pekinensia:
A Key Source for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Paul Rule 207

Popular or Local?
Historiographical Shifts in the Study of Christian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Eugenio Menegon 247

Missionaries, Imperialism and the Boxer Uprising:
Some Historiographical Considerations………………………… R. G. Tiedemann 309 二十世纪上半叶加拿大法裔耶稣会士在徐州:
传教士文献与中国「奇器」…………………………………………… 李晟文 359

台湾天主教中的多国色彩…………………………………………………古伟瀛391

越南高台的多神信仰………………………………………………………何成轩419

人名索引……………………………………………………………………………449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东西交流史的新局:以基督宗教为中心》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历史之门。我过去对东西方交流的认知,更多停留在一些零散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符号的层面,而这本书则试图建立起一个更为系统和深入的理解体系。作者以基督宗教为轴心,将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明互动串联起来,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交流画卷。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历史从来都不是孤立发展的,任何一个文明的进步,都离不开与其他文明的互动和借鉴。 书中对“交流”这一概念的深度挖掘,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物质的交换,更是思想的碰撞、价值的重塑,甚至是身份的认同。作者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现了基督宗教在不同文化语境下如何被诠释、被接纳、被改造,以及它如何反过来影响当地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在台湾,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这本书则帮助我理解,这种影响背后,其实是一条更为古老和复杂的交流轨迹,而基督宗教,在其中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让我思考,我们今天所拥有的许多文化特质,究竟是从哪里来,又将走向何方。

评分

读完这本《东西交流史的新局:以基督宗教为中心》,我心中的感受真是百感交集,尤其是在台湾这样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阅读,更能体会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深意。这本书并非仅仅是罗列历史事件,而是尝试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基督宗教——来审视和解读东西方文明的互动。过去我们谈论东西交流,往往聚焦于丝绸之路的贸易、佛教的东传、或者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鸿沟。但作者却巧妙地将基督教作为一条主线,串联起从古代到现代,从亚洲到欧洲,再到美洲的各种文化碰撞、思想交融,甚至包括一些宗教冲突与和解的历程。 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基督教描绘成一个单一同质的传教工具,而是展现了它在不同文化土壤中如何被接纳、改造、甚至被本土化,从而衍生出各种不同的形态。例如,在明清时期,传教士带来的不仅是宗教信仰,还有西方的科学知识、艺术技法,这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反过来,中国的一些哲学思想和艺术风格,也以某种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西方。这种双向互动的描绘,让我对“交流”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单方面的施予或接受,而是一个动态的、充满张力的过程。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具体案例的深入分析,比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对东方异域文化的想象,以及近代殖民主义时期西方文化与宗教的传播,都为理解现代世界格局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历史脉络。

评分

读完《东西交流史的新局:以基督宗教为中心》,我最大的收获是,它颠覆了我过去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一些刻板印象。我一直觉得,历史的进程充满了偶然和必然,而这本书,则通过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基督宗教,来解读这些偶然与必然。作者并非简单地将基督教视为一种宗教,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强大的文化符号和思想载体,通过它在东西方传播的轨迹,来观察文明之间的互动、冲突与融合。 书中对于不同文化如何“消化”和“吸收”外来文明的描绘,尤其生动。我常常惊叹于作者对史料的驾驭能力,他能够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撷取那些关键的瞬间和细节,来阐释“交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例如,基督教在不同地区,并非以同一面貌出现,它会与当地的哲学、宗教、习俗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出意想不到的后果。这种“在地化”的过程,正是东西交流最有趣也最深刻的一面。在台湾,我们深切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这本书,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这种影响的深层框架,让我们看到,这种影响并非单向度的,而是充满了互动与协商,甚至是一种“再创造”。

评分

这本《东西交流史的新局:以基督宗教为中心》绝对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它需要读者投入相当多的思考和联想。作者在书中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历史框架,然后在这个框架下,以基督宗教为坐标,审视了东西方文明在各个历史节点上的交汇与碰撞。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许多事物,背后都隐藏着如此漫长而复杂的交流过程。比如,我们今天在台湾看到的许多建筑风格、节日习俗,甚至一些思维方式,追根溯源,都能在这本书所描绘的“东西交流”的历史脉络中找到痕迹。 书中对于“中心”与“边缘”的辩证思考,尤其触动我。过去我们可能习惯于认为西方文明是“中心”,东方文明是“边缘”,或者反之。但作者通过以基督宗教为中心这条线索,揭示了一个更加动态和相互依存的图景。基督教在传播的过程中,既带来了西方文明的某些特质,又在与东方文化的碰撞中被重塑,这种“中心”与“边缘”的不断流动和相互影响,让我对历史的理解更加辩证和全面。尤其是在台湾,我们长期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交界地带,更能体会到这种“中心”与“边缘”的模糊与交织,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分析工具,帮助我们理解自身所处的复杂文化环境。

评分

我一直觉得,我们对于历史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受到叙事角度的影响。这本书《东西交流史的新局:以基督宗教为中心》恰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切入点。它不像传统史书那样,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线或地域范围进行分割,而是通过“基督宗教”这个“点”,放射出无数条交织的“线”,勾勒出东西方文明在漫长岁月中的每一次深刻互动。在台湾这样一个从小就接触西方文化、又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成长环境里,读这本书,仿佛是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历史画卷之中,看着不同的色彩和元素如何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今日丰富多彩的世界。 作者在书中对宗教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的解读,尤其令我赞叹。它不仅仅是一种信仰体系,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一种生活方式的输出和输入。在作者的笔下,基督教的传播不再仅仅是教会的组织行为,而是渗透到文学、艺术、哲学、社会制度等方方面面,成为推动东西方社会变迁的重要力量。书中关于传教士在不同地域扮演的角色,既是文化的传递者,有时也成为了政治、经济的触角,这种复杂性的描绘,比我们过去简单化的理解要深刻得多。它让我们看到,即使是看似单一的“宗教”元素,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呈现出极其多元和复杂的面貌,也因此,对“东西交流”这个宏大命题有了更为细腻和立体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