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福音图像祈祷集」的系列书,作者深入各部福音,挑选出耶稣的图像,以诗的形式,带领读者反省默想,进而回应基督的召叫。
《玛窦福音》是最具犹太风格的一部福音,引用旧约超过一百三十次,由此可说玛窦的教会团体是由犹太教皈依的基督徒所组成。玛窦的耶稣是「与我们同在的天主」。从整部福音的始末可以窥见这个鲜明的图像:耶稣诞生前,有天使宣告祂的名字为「厄玛奴耳」(玛一23);而祂复活后的显现,更保证祂的确就是与我们同在的天主,最后福音以这句话为总结:「我同你们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廿八20)
玛窦笔下「与我们同在的医治之主」的图像,呈现出耶稣不但有着与我们相同的人性,却又是大有能力的主:祂是新梅瑟、智慧的导师、伟大的医治者,更是最高权力的审判者和救主。当我们透过祈祷来默想这些图像和奥祕时,希望在各方面与我们相似、也受过试探的耶稣基督(参希四15)担当我们的软弱,将祂的救恩渗入我们生活的每一时刻,因为祂确实是与我们同在的救主。
作者简介
罗伯 L. 纳普(Robert L. Knopp)
执教「福音」课程多年,最近多半在圣路易斯总教区的保禄六世单位任教。《在福音中寻找耶稣》一书,是他教学的成果,也是阅读福音时的良伴。他还针对新约其他部分写了一本续集,名为《福音之外》。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医治”是可以如此贴近生活的。我之前一直以为,医治是神职人员或者那些特别有灵性的人才能经历的。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医治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它存在于每一次真诚的祷告中,存在于每一次对身边人的关怀中,甚至存在于我们每一次对自己的宽恕中。作者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玛窦福音》中的信息与现代人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我觉得,原来信仰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教条,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活泼生命力。
评分我刚翻开这本书,就被里面的文字风格吸引了。作者的语言非常朴实,没有那些华丽辞藻,却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读着读着,我好像看到了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些曾经让我感到无助、迷茫的时刻,那些渴望被理解、被安慰的瞬间。书中的一些比喻和故事,让我对“医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瞬间的治愈,而是漫长过程中的陪伴,是即使跌倒了,依然有人伸出手拉你一把的温柔。这让我觉得,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候,希望也从未真正熄灭。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就像是冬日里的一抹暖阳。我一直觉得,我们所处的社会节奏太快,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也变得越来越功利。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心灵上的慰藉。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医治”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身体的病痛,更是灵魂的创伤。作者通过对“医治之主”的描绘,让我们看到,无论我们经历了什么,无论我们觉得自己多么不堪,祂的爱和医治始终都在那里,等待着我们去回应。这种被看见、被接纳的感觉,真的非常宝贵。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心灵的指南针,在迷茫的时候,它能指引我方向。我一直以来都对“苦难”和“医治”这两个词很困惑,为什么会有苦难?苦难之后又该如何得到医治?这本书并没有直接给出简单粗暴的答案,而是通过引导读者去理解“医治之主”的属性和作为,让我们在理解中找到力量。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陪伴”和“同行”的强调,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医治,不只是一个瞬间的奇迹,更是长久而坚定的同行。这种“与我们同在”的感觉,真的能驱散许多孤独和恐惧。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质感,是那种淡淡的、温和的蓝色,上面用烫金字体印着书名,很有庄重感,也让人觉得“医治”这个主题透过颜色和字体就传递出来。书名本身“与我们同在的医治之主”就很有吸引力,让人好奇这位“医治之主”是如何“与我们同在”的。我一直觉得,信仰中的“医治”不单单是身体上的康复,更多的是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提升。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联想到,作者可能不是在讲述遥不可及的奇迹,而是强调上帝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每一个挣扎、痛苦、需要被医治的时刻,都与我们同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