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那么厚,怎能读得下?」
「一读到出埃及记,就出不了埃及了!」
「没关系,这里有一位向导,带你轻轻松松把圣经走一回!」
「圣经故事在此,护卫它,活出它,宣扬它吧!」
圣经拥有在西方社会里独一无二的地位,几乎少有像圣经那样的书,被这么多艺术家画成许多名画,谱成许多家喻户晓的作品,像是:葛利果圣歌(Gregorian chant)、海顿的〈创世记〉、韩德尔的〈弥赛亚〉等。但是,不熟悉基督教背景的人士(无论身在后现代解构的西方世界或在传统东方文化),若想接触这本又厚又独特的书,感觉还真像碰了壁一般。有鑑于此,作者纽毕真认为教会需要重新向改变中的社会传讲福音。他于1998年受邀到电台录音,分享了圣经内重要的主题与人物。本书就是根据电台录音所整理出来的文字,如同一个向导,把圣经变得像故事书一般有趣,使读者短时间内就能打开阅读的胃口,轻轻松松将圣经走一回,更加了解上帝、人类的历史,以及上帝与你自己的关系。
本书还附有读后复习与笔记栏,适合自用,或作为礼物送给尚未听过圣经故事的大朋友。
作者简介
纽毕真(Lesslie Newbigin;1909~1998)
一生致力于宣教,是倡导教会合一的出色领袖。曾任多年南印度教会主教,和国际宣教协会总干事。1974年他结束了三十多年的印度宣教工作而返回英国。正处于退休之年的纽毕真,仍努力从圣经信仰回应西方文化的失落与危机。他是一个富有经验,且具多元向度的宣教学家、护教学家、牧者和作家。其着作甚丰,中译本有《上帝家里的人》 和 《应世的宗教》;其他作品包括:The Light Has Come (约翰福音註释), The Open Secret(宣教神学), Gospel in A Pluralist Society, Foolishness to Greeks, Proper Confidence: Faith, Doubt, and Certainty in Christian Discipleship(这三本是探讨福音与文化), Unfinished Agenda(自传)。
作者在剑桥大学就读时信主,毕业后继承了基督徒学生运动的宣教传统,1936年被长老会差派到印度作宣教士。1947年被选为南印度教会(Church of South India)的主教之一,1959~1965年之间担任国际宣教协会(International Missionary Council)的总干事,这些委派反映了他对教会合一的热诚与信念。
1974年在印度服事了三十几年,退休返回英国,展开了另二十几年的服事:教导、演讲、开会、写作。他觉察到西方文化的失落和危机,而英国社会在他离开的三十年间,经历了许多的改变,对他这个老宣教士来说,英国就像一个未信的社群,而教会需要重新向改变中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里的人传讲福音。
1998年纽毕真去世之前,受邀到电台录音,提纲挈领分享了圣经内重要的主题与人物,本书就是根据他的电台录音所整理出来的珍贵材料,结构清晰,说故事的能力非常的强,从第一讲到第八讲衔接得非常紧凑,令人爱不释手,而且愿意反覆再读。
收到《圣经走一回》这本书,我第一时间就被它的书名吸引了。总觉得“走一回”这三个字,带着一种深入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台湾,我们常常会说“走一趟XX”,就是指去那个地方实际感受一番,而不是只在书本上看看。所以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就不仅仅是简单的圣经知识讲解,而是希望它能带领我仿佛真的“走”进圣经的世界。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非常具象、生动的方式,去描绘那些发生在大约两千多年前的故事场景。比如,当读到旷野漂流的时候,我希望我能“看见”那尘土飞扬的旷野,能“听见”吗哪落地的声音,能“感受”到以色列人背负的重担。再比如,当读到耶稣传道的时候,我希望我能“置身”于人群中,感受祂话语的力量,看到那些被医治、被安慰的人们。我想,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就能极大地增强我们阅读圣经的代入感,让那些古老的故事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满生命力的叙事。我期待的,是一种触手可及的圣经体验。
评分说实话,《圣经走一回》这个名字,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脑袋里冒出来的画面是那种经典旅行指南,比如 Lonely Planet 啦,或者 alguna 台湾本地旅行社出的攻略集。想象一下,手里拿着一本,里面图文并茂,告诉你每个“景点”(比如创世记的某个事件)的“历史背景”、“重要人物”、“必看亮点”,甚至还有“推荐打卡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我常常觉得圣经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藏着无数的故事、智慧、历史和预言,但很多时候我们就像是在海边捡贝壳,零零散散地捡到一些,却不知道那背后有着多么浩瀚的海洋。如果这本书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们穿越时空,从亚当夏娃一路走到耶稣,再到教会的初期,把那些看似独立的片段串联成一条清晰的历史线,那简直太棒了。而且,台湾的读者,大家习惯了用更生活化的语言去理解事物,如果这本书能把圣经里的故事讲得更生动有趣,就像我们在听长辈讲故事一样,那种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我期待它能打破圣经“枯燥”、“遥远”的刻板印象,让我们这些普通人也能轻松地走进它的世界。
评分哇,看到《圣经走一回》这本书,我真的有种莫名的亲切感。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读完,但光是书名就勾起了我许多回忆。以前在教会的时候,牧师总是鼓励我们多读圣经,但说实话,有时候面对那么厚重的一本书,真的会有点不知从何下手。尤其是那些旧约的部分,人物名字、地名、年代都好多,每次读都感觉像在闯迷宫。这本书的出现,感觉就像是有人为我铺了一条清晰的路径,让我可以更有目标、更有条理地去探索圣经的奥秘。我特别期待它能帮助我理解一些晦涩难懂的经文,或是能将不同卷书之间的人物和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更宏大的叙事。毕竟,圣经里的故事,有些是独立存在的,但很多又是环环相扣的,想要真正领会其中的智慧,就需要这种“走一回”的系统性梳理。而且,用台湾读者的视角来解读,肯定会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听起来就让人觉得“自己人”讲的,更容易懂,也更有共鸣。我希望这本书不只是讲解经文,更能引导我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圣经的教导。
评分《圣经走一回》这个书名,对我来说,很有一种“踏遍山河”的豪迈感。虽然我接触圣经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总觉得自己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些零散的片断,像是站在山脚下,看到一些峰峦,却不知道它们是如何连接、如何构成一整座宏伟的山脉。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张详细的地图,勾勒出圣经的整体轮廓,让我能从一个更高的视角去审视和理解。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理清圣经中庞杂的人物关系、事件发展的时间线,以及不同书卷之间的神学联系。尤其是在台湾,我们接触的资讯很多元,有时候面对圣经,反而会有一种“选择困难症”,不知道从何处开始、如何深入。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行程规划”,让我知道在“走”的过程中,哪些是必经之路,哪些是值得驻足欣赏的“风景”,那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我希望它不仅能满足我的求知欲,更能激发我对圣经更深层次的探索兴趣,让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去发现和领悟。
评分“圣经走一回”,光听这个名字,就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旅行”的感觉。在台湾,我们很多年轻人其实对圣经抱有好奇,但常常会觉得它“太古老”、“太遥远”,不太容易和我们的生活产生连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破这种隔阂。我期待它能用一种非常接地气、非常贴近我们台湾生活习惯的方式,去解读圣经里的故事和教导。比如说,能不能用我们熟悉的谚语、俗语来比喻一些经文的意思?或者,能不能从一些我们熟悉的社会现象、生活经验出发,来解释圣经中的某些原则?我希望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生硬说教的解读,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用最容易理解、最能引起共鸣的方式,与我们分享圣经的智慧。我希望在“走”完这一回之后,我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圣经里的信息,其实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也能够从中找到一些解决当下困惑、指引人生方向的启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